《素问·亡篇·刺法论》中有:“肾之源,出于太溪。”太溪为足少阴经原穴,肾阴肾阳皆可补之,五脏之疾皆可治之。如《循经考穴编》中有:“肾家虚冷,阴痿不起,月事乱期,血气闭塞。”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可补养脾胃,健脾益气。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水谷之海,脾胃强则后天生化有源,气血得养。

操作方法:点按或者艾灸太溪、足三里二穴。

太溪穴

降肝火穴位太溪穴准确位置 经后养血补血按揉三里太溪(1)

定位: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肾经而传,气化之气吸热后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多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功用】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呼吸系统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五官科系统疾病: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其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配穴举例】配少泽治咽痛、齿痛;配飞扬治头痛目眩;配肾俞、志室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腧穴学》)。

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

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足三里穴

足三里中医术语,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降肝火穴位太溪穴准确位置 经后养血补血按揉三里太溪(2)

定位: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湿脾土及天部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固化于足三里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主治

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羸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