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隐藏的4个功能你们不能错过(原来手机还有这个隐藏功能)(1)

盲人,是怎样使用手机的呢?

路可以摸索着走,0与1组成的代码和冰冷光滑的屏幕从何摸起。之前,小编以为盲人的生活是这样的:

手机隐藏的4个功能你们不能错过(原来手机还有这个隐藏功能)(2)

手持导盲杖走路。

手机隐藏的4个功能你们不能错过(原来手机还有这个隐藏功能)(3)

摸着盲文阅读。

总之,场景与手机、电脑无关。直到接到一个采访任务:

10月15日,腾讯将《移动端信息无障碍标准》捐赠给了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简称CAPA)。

该标准也是目前为止国内首个专门针对移动端的信息无障碍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

小编才知道,视障人士同样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与世界相连。

早在1999年,国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中文读屏软件诞生。一位叫王永德的盲人,自学开发了一款读屏软件,让视障人士能通过语音提示操作电脑。

手机隐藏的4个功能你们不能错过(原来手机还有这个隐藏功能)(4)

而近年来,iOS和安卓等触屏手机风行,没有键盘怎么操作呢?

苹果内置的VoiceOver和安卓内置的Talkback(部分安卓手机厂商删除了此功能),成为许多视障人士的好帮手。

当一回盲人,体验盲人操作手机,你可以这样做(以iOS为例):打开设置——通用——辅助功能——VoiceOver——打开VoiceOver

手指左右滑动是选择项目;手指双击屏幕相当于打开项目。(如果你实在不懂操作,想关闭VoiceOver,最简单的方法是长按主屏 Home 键,然后对Siri说“关闭 VoiceOver”。)

手机隐藏的4个功能你们不能错过(原来手机还有这个隐藏功能)(5)

一切仅通过听觉和手指操作,对于盲人来说,“熟能生巧”之外,别无捷径。

盲人,最怕升级。”一位盲人说。

内置语音朗读、盲人专用手势,iPhone的无障碍设计一度令许多盲人赞叹不已。

但结果却不全尽如人意,很多盲人下载第三方应用后无从操作。这并非是iPhone的原因,而是软件开发者缺乏无障碍意识。

有些软件在早期版本遵循苹果的开发规范,对无障碍支持很好。上架后,随着一次次升级,开发者为软件添加了更丰富的功能、更美观的界面,这些针对明眼人所作的改进,往往以牺牲无障碍为代价。

对于App升级,盲人总是提心吊胆。

有时候他们遇到:

某个APP里的按钮以图片形式存在,没有添加替代文本,看起来没问题,读出来却是生硬的“按钮”二字。不知是任何功能,也没有任何操作指引。

有时候他们遇到:

程序猿在设计产品时,留下很多无意义的空节点,普通人看不见,但这些多余的元素会被朗读出来。听一个界面时,可能会出现许多停顿、无意义字母或者重复,如“&*%¥#按钮”,但操作却无任何响应。

有时候他们遇到:

一些重要或者危险的按钮信息,已经标示了红色(引起普通人的注意),比如“删除”。但色盲或者视障人的眼睛,看不见红色。同样重要的信息,他们却没有得到,可能导致一些误操作。

假如你体验了上述读屏功能,应该可以感受他们在获取讯息路上遇到的各种“坑”和“槛”。

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发起人梁振宇表示:

读屏功能去读一款互联网产品,前提是被读的产品在开发时即考虑了“信息无障碍”,或在后续更新中进行了“信息无障碍优化”——若两者都没有,读屏功能就无法读、视障者也无法用。

手机隐藏的4个功能你们不能错过(原来手机还有这个隐藏功能)(6)

面对这些“坑”和“槛”,许多盲人主动清路解决问题。

比如,他们建立了“安卓 Talkback 使用交流”QQ 群,想向Google反应Talkback对中文支持不完善的问题。

最开始有人提议找李开复,听说他是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找到李开复的微博时,发现头衔已经变成了“创新工场 CEO”。

有人提议找香港的谷歌公司,于是他们搜索到几个香港论坛,把信发在上面。他们还联系一位留学美国的盲人,请对方帮忙给美国的谷歌公司发邮件。

不知是哪个渠道起了作用,但谷歌听见了他们的声音,对问题进行了改善。

再比如,他们联系多家输入法厂商,解决输入中文时没有对候选字的解释问题。

手机隐藏的4个功能你们不能错过(原来手机还有这个隐藏功能)(7)

例如,输入“ni”后,触摸候选字时,不会读出当前触摸的字是“你好的你”还是“泥土的泥”。

当问题在Q群里有了进展之后,群友会不约而同、你一句我一句地发起《你是我的眼》的歌词:

你是我的眼

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

你是我的眼

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

你是我的眼

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

......

国内有一些互联网厂商率先关注到这一群体,并主动联系上他们。

2007年开始,腾讯即承诺开始进行无障碍技术研发,腾讯的许多志愿者联合产品部门,对多个产品进行了信息无障碍化的改造,甚至将信息无障碍测试纳入产品开发出品的流程。2014年,腾讯有4个产品接入了信息无障碍测试流程,14个版本在无障碍测试团队中进行了全面测试。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等机构也纷纷介入,为信息无障碍事业连接更多的力量。

近日,腾讯将《移动端信息无障碍标准》捐赠给了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简称CAPA)。

该《标准》是腾讯员工做信息无障碍项目以来的实践经验,结合信息获取有障碍人士的需求和意见,联合内外部相关专家,反复摸索、沉淀做出来的标准化、指南性的文档,可以有效指引产品避开上述各种“坑”和“槛”。

这也是目前为止国内首个专门针对移动端的信息无障碍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也解决了许多互联网厂商“想做却不知具体怎么做”的问题。

《标准》最终面向的人群,不只是盲人。起草人之一Stonehuang介绍:

“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的、方便地、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

严格来讲,深度近视的我摘下眼镜就是一个获取信息有障碍的人群。

《标准》也有提到“单手操作”,考虑的是部分人失去一只手,如果有一些操作必须有两只手才能完成,这种情况要避免。

《标准》在制定之初,就是以行业适用为出发点。

未来,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将会联合更多互联网公司、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对《标准》进行持续迭代,保障《标准》被中国各个互联网公司所认可、采纳、遵照。有可能的话,甚至要推向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高度。

最后,我们再次真诚地邀请你当一回“盲人”(以iOS为例):

打开设置——通用——辅助功能——VoiceOver——打开VoiceOver

在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有1.3亿、视障者有1300万、听障者有2000万、读写障碍人士有7000万。此前,由于国内信息无障碍相关标准的缺失,他们往往在很多互联网应用前望而却步。

实现信息无障碍,需要更多攻城狮、程序猿、产品汪、以及你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