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被合称为三大战役,从耗用的时间来看,辽沈战役用时52天,淮海战役用时65天,平津战役64天,可以说都是规模空前的战略大决战。不过,在解放战争中的一场城市攻坚战,用时竟然达到了六个多月,超过了三大战役用时的总和。那么,这场历时最长的城市攻坚战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足足打了六个多月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解放战争三个最大战役(解放战争历时最长的城市攻坚战)(1)

1948年10月,随着晋中战役的胜利结束,山西除了太原和大同以外的广大地区获得了解放。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华北军区野战军部队适时发起了对太原的攻势,太原战役由此拉开了大幕。当时,太原守军阎锡山所部虽然已成惊弓之鸟,但仍多处调集空运兵力,并通过抓壮丁的方式,不断扩编守军规模,使防御兵力达到十万左右。同时,阎锡山根据太原周边地形修筑了多层外围防御工事,企图顽抗到底。

解放战争三个最大战役(解放战争历时最长的城市攻坚战)(2)

而我华北军区野战军部队采取先取外围、尔后总攻的策略,逐一歼灭太原城外各个据点守军,不断压缩太原城的防御纵深,到了11月上旬已经形成了对太原的孤立包围之势。按照作战计划,接下来就要对太原发起总攻了。但是,我军从解放战争全局角度出发,下达了缓攻太原的命令,太原战役由此进入了一个包围与困守的相对平静时期。这是怎么回事呢?

解放战争三个最大战役(解放战争历时最长的城市攻坚战)(3)

原来,在1948年11月上旬,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敌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惶惶不可终日,随时有可能南撤到江南地区(蒋介石计划)或者西逃到绥远地区(傅作义计划)。因此,为了牵制住傅作义集团,不使其成功逃窜,并为日后发起平津战役创造有利条件,我军这才决定缓攻太原,给傅作义一种暂时还很安全的假象。11月下旬,我军在继续围困太原的同时,组织发起了平津战役,傅作义五十余万大军有的被歼灭,有的接受了和平改编。

解放战争三个最大战役(解放战争历时最长的城市攻坚战)(4)

随着平津战役的胜利结束,太原就已然成了一个死地。于是,到了1949年4月下旬,我军在休整之后,以三十余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发起了对太原的总攻,最终成功解放太原。从太原战役的经过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除太原外围守军,第二阶段围困太原城内守军,第三阶段发起对太原的总攻。由于我军在第二阶段对太原围而不攻,所以就导致太原战役从发起到结束,历时长达六个多月(1948年10月到1949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