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其实是有后代的,虽然她没有女人。并且不止一个,繁衍不绝。

不仅仅是外国有经典的好电影,我们也有自己的经典。虽然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同时也反映出了现代社会罪恶的一面。不得不感叹那些大师们写出来的故事,原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够创造出这么值得不断品味的作品。看这种老电影一定要了解社会历史背景,像我这种直接观看的,只能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想去理解故事的内涵性。但还是那句真理:唯有不断得探索才能得到他人看不到的东西。


没看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为阿Q是读英文的q,其实是读桂,看来我也受洋文化影响了,是不是鲁迅先生故意这么写的?不直接写阿桂而是阿Q,果然大师所要表达的东西都是有精神内涵的。就写阿桂吧,毕竟切输入法有点麻烦,不像手写的。 没看之前你只听名字会以为是在介绍阿桂这么一位人物的故事,毕竟是正传嘛,但第一次看完觉得并不是很正。阿桂做的那些事情,谁看都会觉得是那些流氓乞丐做的。就像调戏尼姑和吴妈,为什么想要一个女人?因为自己做短工听到赵老爷要娶小老婆所以自己也想要一个,这不就是典型的穷人幻想吗?结果自己也没有脚踏实地的做事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直接去侮辱女性。那时的尼姑为什么不受待见,可能只是在那些下等人的眼里是这样吧,因为没有那些寻常女人的魅力。吴妈那种想上吊的行为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那时的人们思想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开放,被骚扰后就觉得自己已经被玷污了何况还是被这种落魄的人。 再想想阿桂的精神胜利法,放到现在是怎样的?我现在立即能够想到的就是自以为是这个词。何为精神胜利法?就是我动手打不过你我就要说过你,说不过你我就在脑子里想,想到我不吃亏我就在精神上胜利了,可自己从来没有在物质上胜利,永远停留在自己的幻想中。就像那场梦,幻想着自己当了所谓的革命军去惩治那些达官贵人,结果后来也还是回到现实被狗追着咬。如果一定要在自己受苦的时候想要争一口气,那么就别永远在脑子里想,不如做点实际的事情,好好做短工,攒点钱去外面发展不就行了? 让我吃惊的是,阿桂是怎样在被全城人讨厌而不得不去外面讨吃的但又能安然的回到旧城里的?

我带着这个疑问看了下去,还在想阿桂是做了什么正规的事情发了财,结果还是离不开原来的品行,这也为后来的枪毙做了铺垫。把自己偷到的衣服拿回来卖给县里人,结果都知道了这事,自己又因为喝酒守不住秘密,可就算不知道是偷的,他们也会猜测到这一地步吧,毕竟原来的印象是很难改变的,这也是真理。 然后阿桂就像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一样经历了蹲牢房。牢房里的人们可比他成熟多了,阿桂也许也是习惯了被人打的感觉,毕竟那个时候财富地位明显,到了牢房,就是权力的游戏。阿桂同时也像在成长一样,经历着坐牢画圆圈和游街示众,这也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吧,可安慰自己去死亡有什么意义呢?都无法活下去了是要带着自我满足的灵魂死去吗?那只能说这就是无能的人该有的命运。也许阿桂出城后就不应该回来。认识那群酒店的兄弟也没什么,至少有一群可以聊天的人来陪伴阿桂。 ……


以上是我在去年四月份看完电影版《阿Q正传》后写的东西。我重读了一遍,把一些语句不通的地方稍微改了改。拿出来公开的原因,是一直都在想的,就是把我以前写过的东西全部公开,算作一个归纳和回顾。主要的原因,还是想看看一年后的我读了《阿Q正传》的原文,会与去年那时的自己在思想上对于阿Q的分析会有什么样的差别。

我昨晚上好像是一口气读完了《阿Q正传》,边看边回忆看过的电影画面。虽然不能达到读一遍或者读到一句话时就大为震叹起来的水平,但一些较为直白好理解的地方还是能够体会到的。与去年的我的共同点还是有的,我们都一致认为阿Q确实不值得可怜。但在这共同点里存在着的差别点,,在于阿Q之外,在于阿Q遇见的所有人。


“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了勾当。”这是阿Q的学说,对于男女之间的学说。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就又一次觉得那时候的女人太惨了,不仅仅是裹小脚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还要经受男人各式的侮辱,真是一道不可抹去的教训史。

在这种学说的支持下,阿Q会做什么呢?“为惩治他们起见,所以他往往怒目而视,或者大声说几句‘诛心’的话,或者在冷僻处,便从后面掷一块小石头。”这种做法,在那个社会下,不单单是阿Q一人的行为,还代表了很多对于男女之间交往存在封建思想的人的行为,而阿Q是算做最为经典的一个罢。单从阿Q的学说来看,无一不是在将女人与男人扯上关系,而不是只从女性的角度来说的。至于原因,就不从得知了。


而阿Q的做法,没有主动上前表达自己对于过分的男女关系的不满,而只是躲在后面骂,也颇有阿Q的风格。但“和尚动得,我动不得?”的破例,便说明了人在受到一些刺激或者处于非常态的状态下,就会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而阿Q的这句话却很有意思。能成为经典流传至今,也自有其中的奥秘。初看,这句话是一句挑衅,为什么和尚能够摸而平常人不能摸?但这句话成立的前提,便是和尚与尼姑确实有勾当,而这只是你的个人猜想,直接的说,是一个人悲惨至极的疯想。也许是一直干着劳工的苦日子,比不上大户人家。孤单一人,羡慕男女之情而自身却无一人喜欢,难免会想之入骨便成疯。再看,这便是对当时的封建思想的挑衅。假如阿Q的思想成立,那么女人的地位就不单单只有裹脚的悲惨。那些不用裹脚而依旧享受着金钱富贵的,难道就不应该为那些受苦受难的女性发声吗?抛开思想,便是物质差距,何况在那个混乱不堪的年代,简直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都在极力的推崇男女授受不亲,而自身却在背地里以金钱逍遥快活,可恨又可气。而可悲的感情,在看见那一张张油水满面和胭脂涂抹的脸后便消散不见了。

阿q做了几个梦(和尚动得我动不得)(1)

我想,现在的这些女强人,便是给过去的封建思想的一记最响亮的巴掌。虽然,封建思想的残余直至今日仍有,甚至有些许倒退之现象,但一定要相信,女性的地位早已不同于往日,她们主动地站了起来而不是被人帮扶着撑了起来。我们对待这些过去的传统,用一句学过的话来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像《新青年》不是被反对派说的那样要打倒孔家店,而是批判腐朽的封建思想,改造落后的传统思想,推崇先进的新思想和新文化。

而我说的共同点里的差别点,便是那群旁观阿Q的人。阿Q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不像阿Q的行为,除开阿Q的个人状态,还有一个大原因,即在酒店里的人的欢笑声的助威下。如若酒店里的人前来制止,阿Q便会立马变回原来的阿Q,收回手后在脑里大骂。但酒店里的人是喜欢看热闹的,更何况是阿Q来主导这场热闹,不看下去就等于错过了百年难遇的奇迹。

放到现在,这种情况当然也还是有,只是很少了。在看到大街上光明正大的调戏女性,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如此不堪入眼的场景竟会出现在21世纪。我记得我看过一个新闻,在说一个浑身赤裸的男性在大街上猥亵女性后被逮捕。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网友的评论是说:这不就是一坨肉嘛?


我们都习惯性的把眼光和注意力全放在了现场画面而忽视了周遭的环境,凶手也就趁着混乱再次入了混乱中,便继续制造下一场混乱让群众参与混乱,以此往复循环。

虽然在这里说,但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间成为这冷眼围观的麻木的群众。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读书那会儿,在写一个英雄人物的精神教育意义时,难免会写到“不怕牺牲”这四个字。记得老师提到过一嘴:“现在还谈什么牺牲啊?”我想,那时可能还没能弄明白牺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难道学习那些民族英雄就是要让我们去牺牲?当然不是。牺牲意义放在今日,更多的则是承担责任,坚持正义,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我们弘扬生命价值的可贵,便会守护每一个弱小的生命,就不要再发出自以为高尚的牺牲话了。所以呢,围观群众在所难免,但麻木的状态是万可不能有的,因为随之而来的便是愚蠢和冷血,无知和奴性。如同这段先生的文字:“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见有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这些眼睛们似乎连城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观看阿Q游街示众的两旁行人,无一不冷血,无一不麻木。不仅要啃食皮肉以外的精神,还要咬着灵魂不放,上下玩弄,杀人于彻底才肯罢休,之后便装作一副无知可怜的模样,继续过着奴隶的生活。

走过黑暗,必定会迎来新的黑暗;光曾来临,必定会再次照亮黑暗。

愿我们都将真正的成熟,淋过大雨,吹过冷风,习惯了社会,看清了人性。最终,成为一名新时代下的新“战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