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属汉语西南官话,又称巴蜀方言。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朝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

四川方言和土话(方言篇四川方言)(1)

大爷----是对男

性老人的尊称;

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

老汗儿----是对父亲的其中一个称呼;

老姆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嬢嬢----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

幺儿(女)----是对子女的爱称。

上古时期

四川方言和土话(方言篇四川方言)(2)

上古时期,四川盆地中存在蜀国与巴国两个独立的国家,其不仅拥有各自独立的语言,还拥有“蜀图语”的独立的文字系统。古蜀语与当时的华夏语截然不同 。

中古时期

中古时期,蜀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区,蜀语继续得到发展 ,此时的蜀语独立性很强,与蜀地区以外的语言较难沟通。宋范成大旅居蜀地时在《石湖诗集》卷十七《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诗注中有如下记载:“蜀人乡音极难解,其为京洛音,辄谓之‘虏语’。

近古时期

宋末元初,长达52年的抗元战争使自唐以来经济文化高度较发达的蜀地区遭受重创,人口锐减,经济凋敝。南宋嘉定十六年,蜀地区有259万户;而到元占领蜀之后的至元十九年便只余12万户,减少了约95%。

常用语

安逸——四川方言中指“舒服、 舒坦、顺心”的意思,常用语。

打牙祭——四川方言中指“吃肉”和“吃好东西”的意思,常用语。

撇 脱——四川方言中指“轻松”,“简单”的意思,常用语。

雄起——四川方言中指“坚持”,“不服输”的意思,常用语。

惹毛——四川方言中指“发脾气”,“发火”的意思,常用语。

扯把子——四川方言中指“骗人”,“讲谎话”的意思,常用语。

匀兑——四川方言中指“走后门”,“偷偷摸摸不为人知”的意思,常用语。

扎起——四川方言中指“撑腰”,“有后台”的意思,常用语。

耿直——四川方言中指“讲信用”,“有性格”的意思,常用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