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燚冯德明(独家专访从店长到厂长)(1)

大龙燚冯德明(独家专访从店长到厂长)(2)

「七十二餐」是一档由餐饮老板内参独家出品的高端行业访谈节目。大腕对话大腕,与72位具有标杆案例意义的餐饮创始人深度碰撞,探寻疫情之下的突围与救赎。

对话大龙燚,是「七十二餐」继麻六记、杨国福后推出的第三场重磅访谈内容。我们试图用一次对话,探寻“网红火锅修炼内功的无上心法”。

总第 3230

餐企老板内参 内参君 | 文

大龙燚冯德明(独家专访从店长到厂长)(3)

新营销、供应链、做投资

大龙燚透露“长红”三板斧

疫情反复摇摆中,火锅作为社交属性强烈、堂食互动体验格外重要的品类,受到了相较其他品类更大的冲击。

靠营销起家、对于新玩法颇为敏感,从边吃边唱的火锅KTV,到成都火锅巴士,大龙燚自2013年出世起,便被外界套上了“网红”的名头。

但“网红”不好当,营销也没有想象中好做。大龙燚火锅创始人柳鸷在「七十二餐」深度访谈中分析当前市场现状时提到:

“现在不仅是成都,全国的餐饮同行都在想办法做各种各样的营销推广。不管是明星流量,还是用自己的私域流量、平台流量,只要是有用的流量,我觉得都没问题。只是现在几个平台,同质化很严重,你请这个网红,他也可以请,所以最主要的是怎么落地。”

柳鸷看得透彻,走得更稳。

各种互联网新玩法玩得溜,使得大龙燚对于行业的观察始终在前沿。成立第二年,大龙燚开始着手探索后端供应链,1.3亿元打造的供应链工厂反哺火锅行业;2019年,大龙燚成立远方云天,决心拥抱资本市场,先后投资了集渔·泰式火锅、椒龙爷·麻辣烫冒菜、独门驿烤肉。

从“网红火锅店”转型到“后方投资人”、“行业供应链”,时至今日,大龙燚早已用实力击败了“网红短命”的魔咒。

从17张桌子,开到300 门店;从经营餐企,到自建供应链工厂。内参通过「七十二餐」深度访谈节目,帮助餐饮老板们挖掘出了大龙燚对于打造火锅差异化背后的秘诀。

大龙燚冯德明(独家专访从店长到厂长)(4)

网红火锅的无上心法——修炼内功

出自火锅竞争激烈的成都,大龙燚能够异军突起,摆脱“网红短命”的魔咒,背后用的是不断修炼内功的无上心法。

大龙燚冯德明(独家专访从店长到厂长)(5)

探求背后秘诀时,我们发现大龙燚走了一条在当时看来并不被外界认可的路:门店发展势头最猛的时候,大龙燚没有选择在全国跑马圈地,做成“千店规模”的全国性品牌,而是突然转变战略思路,将发展重心放在了供应链上。

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大龙燚火锅创始人柳鸷在访谈中提到:大龙燚在快速发展阶段,曾多次遇到有加盟商投诉底料里面有异物。“这之后,我们意识到必须要有一个相对正规的供应链工厂来帮助我们完善这个问题。”

在寻找靠谱供应链的过程中,柳鸷逐渐发现,“靠谱的供应链几乎不会对你完全开放,只有自己干才是最靠谱的。”

大龙燚冯德明(独家专访从店长到厂长)(6)

2015年,火锅行业供应链飞速发展。在人少、物少、合规工厂也少的情况下,大龙燚抓住契机和行业同步规范。如今7年已过,大龙燚在投资、后端供应等方向反哺行业,做好“网红”的同时,成功转型大后方。

“做到今天,我们建厂很简单,一定不要觉得地、厂房、工艺流程很复杂。其实这个厂原来是家具厂,我们买下来改造的,所有的土地、厂房买断了,到现在为止投了大概1.3个亿。”

工作中的柳鸷,严谨而务实,对合伙做生意有自己的格局,还会鼓励员工出去创业。大龙燚品牌的每一步发展都带有很强的创始人性格色彩。关于人才梯队建设的问题,柳鸷表示,“对企业来说,以后核心竞争力就是人的竞争力。钱是最不值钱的资源。”

大龙燚冯德明(独家专访从店长到厂长)(7)

同时,在“后方投资人”的身份中,2019年成立的远方云天公司,自成立就是奔着资本市场去的。柳鸷在访谈中透露,“快的话明年年底、后年初,就去港股了。明年应该会做到1个多亿的利润,市值至少要到80至100亿,我们是按这个目标去的。”

大龙燚冯德明(独家专访从店长到厂长)(8)

72场深度访谈:

72位大佬、72个成功秘诀

对话大龙燚,是内参×七十二餐的第三场访谈内容。接下来,徐记海鲜、炊烟小炒黄牛肉等头部品牌创始人将陆续登场。

2022年,疫情持续,多点散发。上半年,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增注册120万家,而新增注销约为84万家,行业进入“从求量到求质”的洗牌革新期,无数餐饮人被迫调整经营策略,在焦虑、迷茫、未知中断尾求生。

面对未知的前路,餐饮企业更需要长线战略以抗衡风险。我们将以高端访谈的形式,由资深观察者对话餐饮品牌大腕,揭秘疫情之下的自我救赎与反思,为餐企同行提供破局的全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