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不像黄土高原的秦腔那样苍凉悲怆,也不像鱼米之乡的昆曲那样多情缱绻,飘荡在巴山蜀水之间的川剧,有着四川人独特的既热辣豪朗又闲适幽默的性情。蜀地自古就是歌舞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随着清代的大移民,四川本地戏融合吸收了外来戏种,融汇了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人称“五声共和”。川剧不仅声腔丰富属全国少有,而剧目更是多如繁星,素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拉郎配》、《乔老爷上轿》等经典喜剧,把四川人特有的机智幽默,表现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川剧变脸背后的秘密(揭秘川剧变脸的诀窍)(1)

川剧绝活变脸

不过,使川剧名扬天下并走向世界的,却是川剧的绝活。一说起川剧绝活,人们立刻会联想到变脸,联想到香港天王刘德华拜师学变脸的故事。变脸在戏剧中能夸张地表现人物的情绪起伏,烘托出“相随心变”的艺术效果。变脸的手法很多,主要有运气变脸、吹脸、抹脸、扯脸。

运气变脸现在已经无人能做到,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后,他能够运气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的复杂心情。吹脸是用巧力把金粉、银粉、墨粉等吹在脸上,瞬间变色。有的做法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但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抹脸通过抹油彩的手法,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

目前的川剧变脸多数采用的是扯线变脸技法。扯脸技法经历了从揭硬纸壳脸谱、揭草纸脸谱,到扯丝绸脸谱的发展演变,康止林、孙德才、刘忠义、王道正、彭登怀等一代代川剧艺术家都为之做出了贡献。丝绸扯线法是事先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每张脸谱上都系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 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 (如腰带上之类)。 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这考的是手快功夫,一般的学生学上一年半载年也能变出3、4张脸来,但要变出更多张脸谱,就需要长久的苦功了。1985年,王道正在香港饰演《白蛇传》中的钵童,变出绿、红、白、黑等八张不同的脸,名震港岛。后来,《白蛇传》赴东京公演,在六部摄像机的录相监测之下,日本人依然无法探知变脸的奥妙。此后,王道正多次应邀专门表演变脸,才使变脸成为独立表演的节目,也迎来了变脸的光辉岁月。1999年,彭登怀用25秒变了14张脸。他在电视剧《笑傲江湖》中引入变脸神技,让金庸先生连连称绝,称赞不已。

川剧变脸背后的秘密(揭秘川剧变脸的诀窍)(2)

川剧绝活吐火

不过,除了变脸,川剧绝活有很多:藏刀、变髯口(胡须)、踢慧眼、耍獠牙、吐火、滚灯等等都非常精彩。这些川剧绝活往往不是孤立生硬地存在于戏中,而是跟剧情发展、人物性格结合在一起,作为刻画人物推动剧情的一种或夸张或浪漫的手法。著名的川剧《皮金滚灯》,讲的是皮金的老婆颇有川妹子的泼辣劲儿,因为皮金赌博成瘾屡教不改,为了教训这个浪子,老婆等皮金输光回家,端了一盏油灯来让他顶在光头上,要他顶着灯听口令左扭右摆、钻板凳、翻跟斗,做出各种高难度翻滚动作,在惊险与幽默中反映了夫妻间又爱又恨的情趣,充分演绎了成都人的“耙耳朵”故事。还有踢慧眼,民国时期的“戏圣”康止林扮演《水漫金山寺》中的韦陀,随着他唱一声“待吾睁开慧眼一观!”然后,将一只事先贴在靴尖上的慧眼,踢至双眉之间粘上,立刻变出第三只眼来。

川剧变脸背后的秘密(揭秘川剧变脸的诀窍)(3)

川剧绝活滚灯

到成都的游客,一般去宽窄巷子、锦里、琴台路的茶楼看变脸,也可以在皇城老妈和大妙火锅一边烫着火锅一边看变脸。不过,最地道的川剧,还得去那些老茶铺里,比如百年老店悦来茶馆,一把竹椅子,一碗盖碗茶,优哉游哉地品茶、听戏,在抑扬顿挫的蜀声古韵中享受成都的市井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