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越剧经典唱段欣赏(袁雪芬的八封书信)(1)

晚会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下同

走进上戏实验剧院,一条百年戏剧长廊与舞台上大师的百年艺术人生交相辉映。昨晚,“信·念”纪念越剧改革80周年暨袁雪芬诞辰100周年主题晚会在这里举行,文化名家朗读起八封袁雪芬的书信,长三角越剧人演绎起一代越剧姐妹留给中国传统戏曲舞台的经典剧目和形象,带领观众回溯百余年越剧发展历程及世界影响。

这次的主题“信·念”,正着读是信念,展现袁雪芬和以她为代表的越剧姐妹发展剧种、追求艺术的信念、信仰,和继承者对于宗师的缅怀、思念。倒着读是念信,即整台演出是以袁雪芬不同时期与亲朋、友人、师长、后辈的书信和一封《我们的信》为时间索引,贯穿九个篇章,通过对一份份书信的诵读,展现袁雪芬的艺德人品。

袁雪芬越剧经典唱段欣赏(袁雪芬的八封书信)(2)

大幕拉开,沪剧名家华雯朗诵了25岁的袁雪芬写给自己去世父亲的一封信“这世界不允许有灵魂的人”。“爸!这世界不允许有灵魂的人。……在中国演戏的不是艺术家,每一个人都知道叫戏子。没有保障的“戏子”,谁都可以来欺侮你,甚至造了种种谣言来攻击你。”写下这封信时,越剧改革刚刚走过5年历程。虽然,一个渴求自由、进步的灵魂,在黑暗的世界中注定会被打压、迫害,可袁雪芬和姐妹们追求光明的信念,始终不曾动摇。

第二封信朗读前,屏幕上播放起1979年上海文化广场举办的越剧流派演唱会《山河恋·送信》片段。60岁的尹桂芳和57岁的袁雪芬又一次牵起彼此的手。1947年,越剧十姐妹正因合演大仲马小说改编的《山河恋》而闻名全国。袁派传人方亚芬读起袁雪芬写给新民报晚刊编辑朱山的信“辍演前的话”:“ 新越剧犹如一个未成熟的果子,正在灌溉和培养。事实上少数在摧残,多数却是爱护的。我不会消极,也不想图利,我只想走我应该走的路。”

上台前,方亚芬以防自己落泪,还备了一张纸巾,好在最后控制住了。她感慨,老师非常真实,能感受到她写的每一封信、走的每一段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戏曲就是一份要享受寂寞的事业,我们也会用自己的体验去感化更多年轻越剧人,一起去传承老师的精神。当时各个演员都是各个剧团的台柱子,她们却愿意不计较名利义演《山河恋》,没有她们就没有越剧的今天。”

袁雪芬越剧经典唱段欣赏(袁雪芬的八封书信)(3)

熟悉的旋律响起,听着方亚芬的朗诵,尹派传人茅威涛在侧台激动不已:“我也不怕暴露年纪了,我和亚芬,和1979年太先生和袁老师的年纪恰好一样,好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茅威涛和方亚芬再次唱响《山河恋·送信》,宝蓝色和桃红色的戏服均是根据当年黑白演出照和尹小芳的回忆复原的。茅威涛形容,越剧十姐妹都是奇女子,当初越剧改革,老师们仰起头来迎接新文化,如今的越剧人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同样需要前辈对越剧进行改革的决心和魄力。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朗读的第三封信是袁雪芬在出国演出途中写下的,字里行间洋溢的激动、自信,与此前的信截然不同。这一时期,她受邀观礼开国大典,以极大的热情地投入到剧目创作之中,也开始倡导对越剧的声腔曲调进行改革。著名作曲家何占豪朗读道,越剧尺调的出现,似乎是偶然的,其实不然,因为越剧的改革,扩大了演出题材,而表演主要手段之一的曲调唱腔单调贫乏,已成为主要矛盾,几乎在每次演出中,袁雪芬都时刻想要冲破四工调的格局。在袁派的影响下,戚雅仙派、张云霞派、金采风派、吕瑞英派逐渐发展成熟,越剧流派大观园,百花争艳。

袁雪芬越剧经典唱段欣赏(袁雪芬的八封书信)(4)

京剧大师尚长荣读起周恩来总理给袁雪芬的回信,“愿你为人民艺术事业努力前进”,这句话也成为了新中国越剧人共同的信念。昆曲表演艺术家岳美缇讲述起1984年袁雪芬给浙江省委党史委员会主任邢子陶写信,希望能让章瑞虹和王志萍到上海来。这才有了越剧74届的新苗初露,有了江浙各地优秀青年人才在上海的嫩蕊飘香,最终成就了今天的黄金一代。

袁雪芬始终坚持女子越剧和男女合演共同发展,在1981年写给马彦祥的一封信中,她坚定地说:“男女合演的出现,是扩大而不是缩小了越剧的题材,是发展而不是损害了越剧的风格,是增强而不是削弱了越剧的表现能力。”讲述者正是“男女合演”第一代男演员代表刘觉。而著名表演艺术家奚美娟则在袁雪芬写给著名导演胡导的长信中,阐述了越剧理论建设的必要性。

75年前,袁雪芬在写给父亲的信最后写道:“等新越剧改革成功的那一天,我再写封信给您。”昨晚在第九封《我们的信》中,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谷好好带着13位上海戏曲人共同“写”下一封回信,读给百岁的袁雪芬老师、给十姐妹、给那一代筚路蓝缕、开创未来的越剧姐妹们……(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