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小榄镇信息港(大镇小榄新征程)(1)

西江奔涌,改革潮起。

197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届小榄菊花会,打开了中山与港澳、海外乡亲的联络大门,为中山改革开放提供了一次极重要的机会和平台,“一花引来万花开”。

40多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瞬间,对改革开放后的小榄来说,却是一场镇域崛起腾飞的风云际会。在中山这座城市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小榄留下了许多生动实践。

小榄大追求,敢为天下先。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吹响了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的号角。在中山改革开放以来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中,在粤港澳大湾区日渐紧密的城市竞合格局下,一个历久弥新的小榄,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

答案可以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找寻。

中山市小榄镇信息港(大镇小榄新征程)(2)

鸟瞰小榄镇。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翻阅改革开放以来的公开报道文献,小榄的出现,总是与开创、自发、引领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

“中山小榄公社埒西二大队第二生产队农民黄新文一家,不仅积极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而且努力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1978年一家八口三个劳动力全年总收入超1万元。”1979年,登上《人民日报》的黄新文,成为第一个被公开报道的农村“万元户”。同年,小榄菊花会吸引逾百万人参观,在中山改革开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山市小榄镇永宁村,我们参观的一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胶粘带厂,就是村办企业。”1992年,新华社长篇通讯《风帆起珠江》风行大江南北,文中写到珠江三角洲几乎每一个镇甚至一个村都有走俏全国的名牌产品。在广东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小榄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探索。

“小榄镇虽然小,但是折射的却是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世界!它的发展过程既是发展经济的过程,又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2006年,《中国作家》杂志这样描绘当时的小榄。

这些是小榄的故事,是一个南方小镇在改革开放中的作为与成就。回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小榄没有错过每一个时代机遇。从永宁村的致富之路,到产业集群的繁荣发展,小榄抓住了从“三来一补”资本进入到国内市场蓬勃发展的机遇,一次又一次实现前所未有的增长。

今天的小榄,即使在粤港澳大湾区活跃而强大的强镇群中,也拥有独一无二的魅力——工业基础深厚,商业潮流发达;经济实力突出,文化源远流长;敢开风气之先,社会通济包容。

中山市小榄镇信息港(大镇小榄新征程)(3)

一年一度的小榄菊花会已经成为一张文化名片。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今天的小榄,在镇街合并之后,以更大的经济规模、更完整的产业体系,呈现在世人眼前。小榄以镇的层级,集聚中山超16%的市场主体,贡献全市约13.7%的经济总量,承载全市约17.6%的人口。

全新的责任与挑战,摆在了小榄面前。站在大湾区视角上重新审视自己,小榄正在寻找新的发展坐标。

“小榄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有很务实的作风、有做实业的传统,新时代的小榄要再出发,焕发生机和活力。”

这是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对小榄的期待与嘱托。在今年5月17日调研小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郭文海强调,小榄不小,是中山的经济大镇;当下小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是中山发展面临困难和问题的缩影。要紧紧围绕着谋发展,拿出硬招实招破解发展困局。

作为改革开放之初的改革先行地,中山正面临一个宏大的时代命题:如何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站在“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面前,中山勇敢承担起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任,“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将作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突破口,为大湾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破题探路。

中山的崛起,必然呼唤小榄的担当。

中山市小榄镇信息港(大镇小榄新征程)(4)

图为小榄镇海港城商业中心。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要脱胎换骨、凤凰涅槃,小榄首先要脱胎换骨、凤凰涅槃,小榄的每位党政干部思想观念也要脱胎换骨、凤凰涅槃,带领整个干部队伍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担当。”郭文海在调研小榄时强调,“小榄的历史很辉煌,定能再写辉煌,不负历史、不负当下、不负未来。”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来看,小榄始终具有拥抱变化的勇气,和直面挑战的决心。这种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遇的精气神,在榄商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1993年,知名榄商许景新在中山创建建华管桩。20多年前,面对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许景新提出“沿海北上、沿江西进”的发展战略,带着建华集团走出小榄,走向全国,将建华集团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制品与技术综合服务商。同一时期,乐百氏、榄菊、华帝等一批小榄品牌相继崛起,成为小榄的重要标志。

在榄商们身后,哺育了榄商精神的小榄镇正在面临一次决定自身能否“破茧成蝶”的时代抉择。

许景新认为,今天的小榄面对很多问题和挑战。“发展的上半场已经结束了,下半场怎么办?”许景新说,“如果是一张白纸,很容易做出一份作品。但小榄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

不再是一张白纸,便不再可以肆意挥墨。今天,土地面积超147平方公里的小榄,仍然面对土地开发强度超60%的土地空间瓶颈;规上限上企业总量超1300家的小榄,也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凤凰涅槃”的前夕,小榄正咬紧牙关、爬坡过坎,直面各项艰巨紧迫的发展任务与改革破局的迫切需求,积蓄动能,穿越寒冬。

“小榄镇将全力以赴投身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奋力扛起经济重镇、工业强镇的责任担当。”

小榄镇党委书记赵锡雄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小榄将发扬“敢想、敢闯、敢干”的小榄精神,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啃下硬骨头,拿出更多实招、硬招,全方位多维度参与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聚焦“十个坚定不移”,以自身特色亮点工作为突破口,努力争当中山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排头兵。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壮阔蓝图里,小榄有了新目标:奋力把小榄建设成大湾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曾经,在改革开放以来一次次的上山之路上,小榄一次激发自己的潜能。今天的小榄,要做出艰难、但不得不做的时代抉择。这个抉择,需要小榄下定决心:下山,再上山。

下山,意味着取舍。为了破解土地瓶颈问题,需要在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空间中取舍;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在稳定但增长乏力的落后产业与面向未来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之间做出取舍。

放弃锌铁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重塑产业空间;加大产业转型力度,积极向产业中高端迈进。在这个过程中,直面挑战的小榄,正在经历“凤凰涅槃”“破茧成蝶”的关键一役;产业腾挪、资金保障、精准招商,前所未有的难题抛给了小榄的干部群众,“大象转身”的过程,注定曲折。

这是今天的小榄正在做,也必须要做的事情。在激荡的时代浪潮中,每一座城市和地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坐标。

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小榄的底蕴如此丰厚;在这样的基础上,小榄必须努力攀登高峰。

今年以来,小榄党委政府同频共振,干部队伍凝心聚力、拧成一股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自觉扛起属地责任,“工改”、治水等重点工作决心大、力度大、信心足,勇于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路径和模式。

在小榄面向湾区开启的新征程上,敢于作为的“小榄铁军”日夜兼程,从“工改”、治水到招商引资,他们见证、参与、推动小榄迈出高质量发展关键一步。

再出发,焕发生机和活力;新征程,续写“春天的故事”。八百年小榄,登过多少山、爬过多少坎,才有了今天的成就。面对一时的瓶颈,只有拿出“下山再上山”的勇气,才能克服必经的阵痛;曾经因为这样的勇气,才有现在的小榄;现在更需要这种勇气,才能成就一个更好的小榄。

勇敢地奔赴下一场浪潮的小榄,要在新征程奋力续写更多改革传奇;迈向全新征程,进入全新改革时间的中山,期待着小榄的答卷。

【统筹】龚晶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瀚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通讯员】邓炜明 蔡焯浩

中山市小榄镇信息港(大镇小榄新征程)(5)

【作者】 廖瀚;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