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国定

近十年,常参于亲友的婚礼。书写、收礼、礼房、主持,都做过。虽向同行老师们学了不少,但“书到用时方显少”,遂萌生了写此《婚礼随笔》之念,以逼自己学点东西,还可抛砖引玉,与诸位同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开首写什么?想到了“三书六礼”。

少时,在婚礼场合,听老人们说“三书六礼”,不懂,也不关心。近十年,参于亲友婚礼,又听说“三书六礼”,听多了,就注意了。渐渐地,知道了三书六礼是婚礼的“宪法"。

什么叫三书六礼?

“三书”,即聘书、礼书、迎书。是“六礼”中必要的文书。可以说是古代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有现代的结婚证之意。

聘书,即订婚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方交于女方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相当于现在送“酒席钱”。在那物资匮乏时代,以送物品为多,而现在物资丰富,则多以货币形式出现。

迎书,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也许类似于现今的“送日子”。

纳采: 就是求婚,也叫提亲、说媒。即男方家长请媒人到物色好的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备礼前去求婚。纳采是婚礼程序的开始。《礼记.昏义》曰:“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也。”郑玄:“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纳采时,男方除用雁外,还送给女方其他礼物。杜佑《通典》记载了三十种纳采礼品,各有象征。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1)

“元(也说玄)”,象天。“纁”(1)法地。“羊",和祥也,群而不党,跪乳有敬。“雁”则随阳。“清酒”降福。“白酒”欢之由。“粳米”(2)养食。“稷米”(3)粢盛(4)。“蒲”众多,性柔。“苇”柔之久。“卷柏”(5)屈卷附生。“嘉禾”(6)须禄。“缕缝衣”长命。“胶”延寿,合异类。“漆”内外光好。“五色丝"(7)章采屈伸不穷。“合欢铃”(8)音声和谐。“九子墨”(9)长生子孙。“金钱"和明不止。“禄得香草”为吉祥。“凤凰”雌雄伉合。“舍利兽"廉而谦。“鸳鸯”飞止须匹,鸣相和。“受福兽”体恭而心慈。“鱼”处渊无射。“鹿”者禄也。“乌”(10)知反哺,孝于父母。“九子妇”有四得。“阳燧”(11)成名安身。“又丹”为王色之荣,青为色首,东方始。严可均《全后汉文》中有“女贞(12)之树,柯叶冬生。寒凉守节,险不能倾。”而无“又丹"。其余名称含义皆同。纳采礼物的选择,是谨慎而非随意的。

每种礼物皆因具有某种独特意义,以及相似性而被采择收集,进入婚礼程序。玄、纁、羊、雁事关夫妻家庭秩序;凤凰、鸳鸯、胶、漆、合欢铃寓意两性和合;钱、酒、粳米、九子墨等兆示婚姻家庭的吉祥和满足;蒲、苇、卷柏、女贞、乌等是对新妇品性德行的规导;这是家庭稳固和美满的根基;长命缕等避邪之物则意味着对危险的警觉与预防,是对生命的护佑,以及家庭安康的期望。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2)

问名:即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的年月日时。问名礼物仍用雁。《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又曰:“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礼记.方氏注》说:“问名者,问女生之母氏也。”有几房夫人的人家,问名便知其“嫡出”或“庶出”,或其他情况。

纳吉:又称“过文定",即现代意义上的“定婚"。男方将女子的名字、生辰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卜得吉兆后,备礼用雁,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纳吉之后,婚姻便确定,双方交换的帖子类似于后世的结婚证书。此后,男女双方都受到社会伦理的约束。逢年过节,男方要给女方送礼,还要给女方四季衣物。在纳吉后至亲迎前,男女双方很容易因礼物或其他闲话方面造成不愉快。所以人们在纳吉后便加紧亲迎步伐。因男方拜天地、女方宴婿后,双方便真正结成了一家人。纳吉后,若要解除婚约,不是单方说了算,需经双方协商或他人调解。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3)

纳征: 就是送彩礼。亦称纳成、纳币、过大礼、完聘、大聘。纳征与纳吉,也有并在一起进行的。孔颖达说: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成婚。男家在大婚前一月至两周,择偶数吉日,请媒人及两位或四位全福女性亲属(应有姑母),携礼书、聘礼和婚书到女家。所谓婚书,如同今天的结婚证书。男家送女家的叫“乾书”,女家送男家的叫“坤书”。聘礼均为偶数,意寓“好事成双"。聘礼包括金花簪两对、金环(金镯)两对、金戒指(金铜各一)成对、猪肉、喜酒、羊、糕、红绸二尺四寸、乌纱绸七尺、蜡烛四对、爆竹、礼香两把、耳饰两对、姜花(糖米花饼)、礼饼等。然后按照顺序,吹鼓手在前,媒人引着一行人马,沿街吹吹打打,送到女家。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4)

书写聘礼的礼书,其写法颇有讲究,如鸡鸭写作“德禽四翼(13),家凫四掌”(14),凤梨写作“凤凰来仪”(15),香樵写作"连招贵子”,金镯写成“金镯成双”,蜡烛写成“喜烛双辉”等。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5)

聘礼中的“福圆”、“阉鸡”、“鸭母”,由于是代表男家的福气,如果女家收下,就如夺走男方的幸福,所以要原样奉还。还有一种说法,福圆(龙眼)象征女婿的眼睛,所以要退还男方。至于猪肉,女方可以留下,但按照风俗,要把猪蹄退回男家,意为男家“肉要给人吃,骨不让人啃”。其他聘礼则可酌情收下。

接到聘礼后,女家要取出其中的一部分聘礼,另外再拿上十二种礼物,回敬男方。女家回礼主要有:茶叶、生果、莲藕、芋头和石榴各一对、围巾、长裤(意长命富贵)、鞋一对,(意同偕到老)、扁柏、姜、茶煎堆、松糕、回聘金、槟榔(收一个,余数全部退回。意“一郎到尾")。然后向男方客人酒筵款待,而男家要以银钱奉送作谢礼。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6)

如果女家将来有丰厚的嫁妆,送于男家,那就可不客气地收下男家的全部聘礼,只取出一小部分作为回礼。反之,就客气地收下小部分聘礼,而把大部分以谢礼的名义退还男家。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7)

纳征后,男女双方都要宴请亲友,告知人们已与某家结成秦晋之好。男方要把“婚书”供在神佛与祖先神位前,以报告此喜事,乞求庇佑。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8)

礼书,用红纸均成十二折,上写“端肃”二字;女方给男方的回帖则写“肃复”二字,内容是摘自《礼记》的吉祥之句。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9)

以上基本是北方的礼俗。而在宁波以女方当事人年龄为依据,每一岁用老酒一担,以15岁计,则送酒15担,约合45块银元的聘金。在南方也用稻谷计算,每岁一担稻谷,价值与老酒差不多。这一礼序中,男女双方都以红绿描金书帖,也叫“龙凤帖”。帖的格式讲究,内容优美。男方一般书写“素仰壶范(20),久钦四德,千金一诺,蓬壁生辉。”女方则回:“一枝幸附(21),三生契合(22),七襄愧极(23),九如庆祝(24)”等。

明代聘礼提倡节俭。《明史.志三十一》品官婚礼:“纳征如吉仪,加玄纁,束帛,函书,不用雁。”仪式因袭宋制,宾致词曰:“某官以伉俪之重,加惠某官(19),率循典礼(17)。有不腆之币(16),敢请纳征。”主婚者曰:“某官贶某以重礼(18),某敢不拜受。”宾以函书授主婚者,主婚者亦答以函书。”至近代,无“纳征”之名,而有送礼之实,或并之于纳采,或更称纳币。1920年《英山县志》:“婚礼古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今止用纳采、纳币。”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10)

请期:也称乞日。男方择定婚日,备礼告知女方,求其同意。即近代意义上的“送日子”、“下日子”。三书中的迎书该是此时送达。“请吉日将迎亲,谓成礼也。”《仪礼.士昏礼》云:“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男方通过问卜神灵,确定了娶亲吉日,即派人告知女方。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11)

亲迎:即迎亲。新郎亲至女家迎娶。亲迎前一、两天,女方送陪嫁到男方,女方请人铺新床。新郎在到女家迎娶前,需先到女家祖庙行拜见礼。然后迎娶新娘回家,进行拜天地、祖先等仪式,然后入洞房。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12)

为什么要亲迎?亲迎意义有二:一是表示从妻居制向夫居制转变以后,母系风俗的传承。男子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表示对女子的尊重。但同时,也含有“从夫居”这一婚制的到来,是不可扭转的事实,表现出男子要求从夫居的强烈愿望。先秦时代,人们对亲迎十分重视,自天子以至庶人多行此礼。“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是为周文王卜得吉兆后,亲迎太姒于渭水之滨(25)。“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辆彭彭,八鸾锵锵。”这是诸侯亲迎的隆重场面。反之,若不通过亲迎之礼而成婚,则被认为不合礼制,会受到世人讥讽。故班固说孔子作《春秋》是寓褒贬“讥不亲迎”。在当时,亲迎被看成是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基本依据。凡未亲迎而夫死,女可以改嫁。然而一旦举行了亲迎之礼后而夫死,按礼俗规定,新妇就只能认命,“从一而终”了。

六礼后,意味着完成了“成妻之礼”,新妇还须在次日晨进行“谒舅姑"(公婆,古称舅姑),即“成妇之礼”。谒舅姑时,奉枣栗之类,取“早起颤栗谨敬”之意。若公婆已故,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庙见”。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13)

《仪礼.士昏礼》说:“昏礼有六,五礼用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何故用“雁”,众说有异有同。《仪礼.士昏礼》认为:“用雁为贽者(26),取其顺阴阳往来也。”《白虎通.嫁娶篇》则说:“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逾越也。又昏礼贽不用死雉(27),故用雁也。”郎瑛《七修类稿》却认为:“雁,诸书止言知时鸟也。行有先后。故以之执贽,以之纳采。”《艺文类聚》说:“雁,候阴阳,待时乃举,冬南夏北,贵有其所。”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14)

按以上各家所说,婚礼用雁有三层含义。其一,夫为阳,妇为阴。取阴阳往来,妇从于夫之义。雁,“木落南翔,冰泮(28)北徂(29)。”其二,不失时,不失节。雁为候鸟,秋去春来,从不失信。其三,取其行止有序之义。雁以转徙飞行,以老而壮者居先引导,幼而弱者尾随其后,从不逾越。而长幼有序是儒家礼法的重要原则之一,把这个原则用于婚娶,使长幼以序而行,非万不得已,不使叔季跨越伯仲(30)而成婚,符合儒家精神。而这种行止有序的行为,除雁以外,其他候鸟是沒有的,故用雁为五礼之贽。除以上含义之外,用雁还有喻其从一而终、不再醮(31)之义。周朝时期,从一而终的婚俗已为社会所提倡。当然,从一而终不仅仅是指女子对男子的忠贞不渝,对男子来说也有同样的意义。在一夫一妻制的农业社会里,要求小农家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仅是家庭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这种情况在《诗经》中有不少反映。《诗.邶风.击鼓》说:“死生契阔(32),与子成说(3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郑风.女曰鸡鸣》:“宜言饮酒,与之偕老。”《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34)。”诗歌中强烈地反映了人们要求配偶永不离异,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为了强化社会需求,或者时刻提醒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观念,因而把具有“从一而终”属性的鸿雁引进婚礼。因此,五礼用雁,其原因就在“雁”这种候鸟兼具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意义。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15)

三书六礼,始于西周。三千年来,它对其后各朝代婚姻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礼记》和《仪礼》对此都有所载。《礼记》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敬慎重正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西周以后,各代基本沿袭此礼,但名目和内容时有更动。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直到隋朝,皇太子才恢复了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将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仅取三礼,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清代仅重纳采和亲迎二礼,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清代《通礼》载,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五礼。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最后就渐渐地衰落了。三书六礼,这种婚姻程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风俗习惯和特色传统文化。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16)

几千年来,三书六礼紧密地联系着社会,联系着人们的生活。值繁荣盛世,人们就严而依之;遇战乱时期,人们就简而用之。高官富商,慎重依之;贫民百姓,简而用之。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17)

民国初成婚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本来已在加拿大举行了西式婚礼,但回国后,仍按三书六礼形式,举行了中国的传统婚礼。况且他们的结婚时间,是推翻了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后,他们的家长,一个是梁启超,一个是林长民,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又处于连年的战乱中。但他们有充裕的物质条件,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情结。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18)

三千年来,以三书六礼为纲的婚礼运行若浩瀚大海,我们的苦苦搜寻如只影小船。我们永在追求与探索中,我们应在继承与发扬中。

不解的两道题:

一是"纳征”中说到的“婚书”,是男女两家互换的一种文书。它不应该是“三书”中的其中之一。男家给女家的婚书叫“乾书”,女家给男家的婚书叫“坤书”,纳征后男家还要将其供于神、祖前,以报喜,求庇佑。是“问名”得到的“庚帖"?还是另一种书帖,不得而知。暂且如实搬来,以求慢慢解答。国土九百六十万,历时三千有余年,不可能一个三书六礼就全部囊括,更不可能凭我们看了的几页书就能解释清楚。相信时间会给解释的。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19)

二是迎书何时下达?有的说是请期,有的说是亲迎。我倾向请期,因请期就是“择定婚期”,即我们现行的“送日子”。送日子之帖,应是“迎书”。而亲迎时下迎书,就不存在预先告知“举婚日”,迎书只能是迎娶新娘的凭据了。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20)

注解

(1).元纁:即玄纁。指黑色的币帛。古代帝王常以玄纁为征聘贤士的贽礼。纁,音“勋”。

(2).粳米: 粳米俗名大米、精米、硬米、白米、肥仔米,是大米的一种。 (3).稷米: 别称粢米,穄米,糜子米。禾本科植物。穄:口语称穄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即不粘的黍类,又名“糜(méi)子”,去壳后的穄子称为穄米,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粮食。穄:音,际。

(4).粢盛: 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粢:音“资",古代供祭祀的谷物。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21)

(5).卷柏: 中药名。为卷柏科植物。

(6).嘉禾: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在古代,则把一禾两穗,两苗共秀,三苗共穗等生长异常的禾苗称为“嘉禾”。人们认为它们是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征兆。如《宋书·符瑞志》:“嘉禾,五谷之长,王者德盛,则二苗共秀。于周德,三苗共穗;于商德,同本异穟;於夏德,异本同秀。”

(7).五彩丝:又俗称五色丝。 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以抵防恶气。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22)

(8).九子墨: 古墨名。古时祝贺婚礼用物。《初学记》引汉郑众《婚礼谒文赞》:“九子之墨,藏于松烟,本姓长生,子孙图边。”《杜堂诗钞》引文末句作“子孙围边”。

(9).合欢铃:是古代婚礼中所用的铃。 取其音声和谐以象征夫妇和睦。参阅《通典.礼十八》引汉郑众《婚礼谒文赞》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23)

(10).乌: 乌鸦,鸟名,有的地区叫老鸹、老鸦,羽毛黑色,嘴大而直。在此指乌鸦反哺。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出自《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

(11).阳燧: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日下取火的用具。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放在太阳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放艾绒之类,遇光马上能燃烧起来。还有一种说法是,用铜制的凹面镜对着太阳取火。阳燧是中国先民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发明的从太阳光中取火的工具,其形似呈球面形内凹的青铜镜,当用它对着阳光时,射入阳燧凹面的全部阳光被阳燧球面形凹面聚焦到焦点上,使焦点上温度快速升髙,达到可以点燃易燃物.因此阳燧是一种能从太阳光中取来明火的工具,它的聚光原理被近代科学大量运用,从航天航空到太阳能清洁能源的利用,都有它的贡献,因此被认为是中国继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四大古代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应该申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12).女贞:为木犀科,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灰褐色。别名:白蜡树、冬青、蜡树、女桢、桢树。功效:收敛、利尿、兴奋。在此寓女子贞洁。

(13).德禽:乃鸡之雅称也。古人曰鸡为有德之禽,每头鸡称之为德禽两翼,若送鸡两头,则称送德禽四翼。

(14).凫:凫,音“夫"。又叫野鸭、鹜。生长在江河湖泊中。常常几百只结伴飞行,它们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很大。

(15).凤凰来仪:仪,容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16).不典:1.不守常道;不合准则。《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 曾运乾正读:“典,法也。”《汉书·叙传下》:“皆陷狂狷,不典不式。” 颜师古注:“典,经也。”2.不典雅,粗俗。《梁书·马仙琕传》:“初,仙琕幼名仙婢 ,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金·王若虚 《文辨》:“ 王元之 《待漏院记》文殊不典,人所以喜之者,特取其规讽之意耳。”眚(音“申"):过错。

(17).率循:遵循,依循。

(18).贶:音“况”。赠送。

(19).加惠: 于正礼之外加增的优惠待遇。施予恩惠。

(20).壶范: 妇女的仪范,典式。

(21).一枝幸附:民间习惯将女子比作树上的“花、果、枝”。幸与附,在此是自谦。意为我家姑娘有幸高攀你家。

(22).三生: 佛家所说的三世转生,即前生、今生和来生。

(23).七襄:指织女星。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24)

(24).九如: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如不尔或承。”本为祝颂人君之词,因连用九个“如”字,并有“如南山之寿,不騫不崩”之语,后因以“九如”为祝福之词。

(25).太姒:生卒年不详,有莘国(今陕西郃阳县东南)人,姒姓,周文王的正妃,周武王之母。太姒天生姝丽,聪明淑贤,分忧国事,严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被人们尊称为“文母”,在《诗经》和《列女传》中都有对太姒的赞美。姒,音“四”。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25)

(26).贽(音,治):初次拜见长辈所送的礼物。

(27).雉(音,知):鸟类。

(28).泮(音,胖):融解。

(29).徂(音,除):过去,往。

(30).伯仲叔季: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为老四。

介休市遇见主题婚礼(晋中婚礼随笔)(26)

(31).醮(叫):女子嫁人。

(32).契阔:辛苦,离合,聚散。

(33).成说:立下誓言。

(34).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生虽不能同处一室,死则愿与你共墓穴。谷:生,活着。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