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上见到《语文课上,那个“唯手熟尔”的卖油翁竟然“人设”崩塌了?》(头条号“小新阅读课”,原著熊树星),很好奇,忍不住要阅读的欲望上学时没有读过欧阳修的《卖油翁》,只是因为喜爱古文,涉猎到该文,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几个月前,网友斥责课文《卖油翁》不该删去原文的最后一句,因而加深了对该文的印象再次见到相关文章,如同他乡遇故知,不由自主地一探究竟,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卖油翁真的是一个谦虚的人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卖油翁真的是一个谦虚的人吗(那个唯手熟尔的卖油翁)

卖油翁真的是一个谦虚的人吗

头条上见到《语文课上,那个“唯手熟尔”的卖油翁竟然“人设”崩塌了?》(头条号“小新阅读课”,原著熊树星),很好奇,忍不住要阅读的欲望。上学时没有读过欧阳修的《卖油翁》,只是因为喜爱古文,涉猎到该文,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几个月前,网友斥责课文《卖油翁》不该删去原文的最后一句,因而加深了对该文的印象。再次见到相关文章,如同他乡遇故知,不由自主地一探究竟。

语文上,老师讲解《卖油翁》,做人物形象分析的时候,总结得出陈尧咨是一个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的人,而卖油翁则是谦虚沉稳、深藏不露。坐在前排的一个同学却提出相反观点,认为“卖油翁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谦逊,陈尧咨可能也没有那么坏”。

那位同学分析,陈尧咨射箭“当世无双”,说明陈尧咨有骄傲的资本和底气,即使“自矜”也无可厚非,更何况他“射于家圃”,在自家园子里射箭,只是练习或消遣。卖油翁路过,他不是瞥上两眼就走,而是放下担子来看。说明卖油翁是被陈尧咨的射箭吸引到了,看得很投入。但卖油翁“睨之”,斜着眼看,很有点轻蔑的意味。卖油翁既然看不上陈尧咨的射技,却又“久而不去”。对陈尧咨的射技“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了点下巴颏,几乎是要把不屑一顾写在脸上。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艺是不够精湛吗?

但是卖油翁的回答明显带有个人情绪色彩,“无他,但手熟尔”,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如果说卖油翁之前一系列的言行举止都还是在含蓄地表达对陈尧咨射技的轻视,那么这个“罢了”几乎就是在很直白地说:你这也没啥了不起的呀。

当面说一个人最引以为傲的本领没啥了不起的,搁谁都难免生气!更何况在自家园子里?所以陈尧咨的‘忿然’很正常,一直都是卖油翁在拱火。

卖油翁拿出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在葫芦口放一枚铜钱,用勺子舀油从铜钱的小孔倒进葫芦,钱没有被沾湿。自带表演器材的卖油翁这套操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并且最后还不忘告诉陈尧咨这就叫“熟能生巧”。

卖油翁高超的倒油技巧自然令人惊叹,但这一切好像显得过于刻意,整个故事的发展都由卖油翁在把控,从一开始放下担子驻足观看,到看完后面露轻视的表情,再到后面用言语激怒陈尧咨,最后完成自己的表演,这一系列所作所为实在配不上“谦逊”二字,说重一点,甚至有故意卖弄之嫌。

佩服这位提出异议的同学,眼光独到,能从常人熟视无睹的细节中见到新知,了不起!

受该同学的启发,拙行又意识到,卖油老翁的人设还可以再次反转:老人并不是讥讽陈尧咨,而是想点化陈尧咨,就像圯上老人点化张良那样。

张良世代为韩国丞相,但张良还没有来得及出仕服务祖国,韩国就被秦始皇灭掉了。张良长大后决心为祖国复仇,找到一位大力士,在博浪沙用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伏击秦始皇,误中副车失败。张良于是逃到下邳隐姓埋名。一次,张良走在下邳桥上。迎面走来一位老人,走近张良,故意把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说:“小子,取鞋上来!”张良年轻气盛,想发火,想一想不该为难老年人,便忍住气下桥把鞋取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火冒三丈,转而想“桥都下了,就忍一忍吧”!于是跪下,恭敬地给老人穿鞋。老人伸脚接鞋,大笑着离开。张良非常吃惊,呆呆地目送老人。老人走远,又转回来,说:“年轻人可以教化。五天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相会。”张良答应。五天后,张良迟到,被老人训斥,并再约五天后相会。张良再次迟到,再次被训,再约定。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桥上。过了一会,老人走来,高兴地说:“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册书,说:“读完这个,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十年后会建大功立大业,十三年后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老人消失在夜色之中。天亮后,张良看那卷书,发现是《太公兵法》。此后,张良反复诵读《太公兵法》,果然如老人预言,以帝王师的身分帮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

卖油老翁可能与圯上老人一样,要点化教化年轻人,先用挫折法消杀年轻人的傲气,清除后者心中的虚知浮识,再试着把真知灼见灌输进去。孩子顶嘴,听不进话时,家长往往一掌打疼打哭再讲理。老翁老人的做法与此相似。

卖油老翁这种点化年轻人的行为,善则善矣,但总不免有多事之嫌。拙行因而又否定了前面的观点,认为卖油翁并非意在点化陈尧咨,而是技痒难忍!

战国末年,燕国人高渐离善于击筑,天下闻名。高渐离与荆轲是好朋友。荆轲受命前往刺杀秦始皇(当时为秦王),在易水河边与朋友诀别。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杀秦王失败而死,秦灭六国统一了天下。高渐离隐姓埋名,逃到外地在一家酒店里当伙计。一天,他听到酒店有客人击筑,感到心痒难耐,忍不住评论说那人击筑有的地方不错,有的地方还有欠缺。高渐离因此暴露身份,进而被秦始皇抓捕,后被害身亡。

听到别人唱歌,自己也忍不位随声啍唱;看到人家跳舞,自己也忍不住双腿抽动。技痒,只要是正常人,都难免脱俗。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明了射箭与自己倒油相似,关键是“准、稳”二字。注意到陈尧咨十中八九,明显在准、稳上有所不足,眼角不由得斜瞥,再微微点头肯定其成绩尚可,从而成功引起陈尧咨的注意,得机一展身手。至于卖油翁最后的话,“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其实是老翁为缓解陈尧咨的尴尬而说的安慰语,表面意思是我也没什么,不过手熟而已。锣鼓听声,说话听音。联系到老翁卖油倒油几十年,陈尧咨自然听出潜台词:勤练到手更熟,你也会百射百中!

《卖油翁》原文: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牛斫轮者何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