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整个道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路面共同承担行车的反复荷载。路基是指路面基层以下部分一定范围的土体,包括为获得具有均匀承载力而进行的局部换土部分、回填、移挖作填连接处的缓和区段部分等。

公路路面面层施工技术规范最新(路基路面面层)(1)

(1)路基基本要求

作为道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路基施工是以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规范为依据,以工程质量为中心,有组织、有计划地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的建筑活动。

②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支撑路面的重要构筑物。路基是道路称重的主体。

③挖方路基是天然开挖地层形成的路堑,填方路基是用压实的土石方填筑而成的路堤,在施工前要做好前期研究和准备工作,做好施工组织和管理。

④路基的隐蔽工程较多,质量不合标准是会给路面和路基自身留下隐患,一旦产生病害,后患无穷,难以根治。

(2)路基特点

路基是由土石方修筑而成的一种巨型的线性构造物,路基具有以下特点:

①结构形式简单,工程量大。

②受地形、地质、气象等因素影响极大。

③施工范围广,作业内容多,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

④投资大,工期长。

(3)路基施工重要性

路基施工的重要性在于工程质量的高标准。强度高、稳定性和耐久性良好的路基将成为路面结构的良好支撑体系,有利于提高路面整体强度和使用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降低路面工程造价养护维修费用。

路基施工的重要性还在于工程质量受到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路基施工主要是开挖、运输、填筑、压实等比较简单的工序,但由于对路基施工存在着条件变化大、工程数量大、施工难度大、施工方法多等特点,对地质不良的特殊路基地段及隐蔽工程较多的路基段,在施工时时常会遇到复杂的技术问题和各种突发性事故需要处理。

路面基层

基层是起主要称重作用的层次,是设置在面层之下,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播到底基层、垫层、土基。

底基层是起次要承重作用的层次,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担车轮荷载反复作用,故底基层材料的强度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

基层、底基层视公路等级或交通量的需要设置一层或两层。当基层或底基层较厚需分两层施工时,可分别称为上基层、下基层,或底基层、下底基层。

道路面层

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作用和大气变化等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可由1~3层组成。表面层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稳定的沥青层;中面层、下面层应根据公路等级、沥青层厚度、气候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沥青结构层。

按面层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沥青路面施工、水泥混凝土面层和铺砌式面层。

(1) 沥青混合料面层是指用沥青作结合料铺筑的路面结构。

由于使用了粘结力较强的沥青材料,集料间的粘结力大大增加,因而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使面层的行驶质量和耐久性都得到提高。与水泥混合料面层相比,沥青混合料面层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平稳、振动小、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方便等优点。

(2)水泥混凝土路面指以水泥混凝土板作为面层,下设基层、垫层所组成的路面结构,又称刚性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养护维修费用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道路工程特别是高等级、重交通量的道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面板厚度一般为18~24cm,交通量很大的重交通道路的面板厚度可达28~30cm。路面结构采用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石灰稳定土等基层和多形式、多层次的稳定土底基层,路面总厚度达70~100cm。

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混凝土等面层板和基层所组成的路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