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分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开篇就演绎了一场暗潮涌动的御前财政会议,当时参加会议的明朝各大佬的站位就很有意思:嘉靖皇帝居中而坐,两侧分别站立着以严嵩、徐阶为首的内阁朝臣,以及以吕芳为首的司礼监诸太监,双方泾渭分明。

简单的位置安排却巧妙地突出了大明王朝最高中枢的权力构成,皇帝、宦官与朝臣,整部剧的故事就在三方的权力纠葛中不断演进,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权力高层严嵩、徐阶、吕芳等人之间,也体现在底层郑泌昌、海瑞、杨金水等人的身上。

太监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1)

客观来讲,《大明王朝1566》所描写的权力构成虽然有其历史渊源,但放在封建社会士大夫的眼中,却再荒唐不过,宦官不过是天子家奴怎么可以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甚至进一步当家做主?

宦官二三事

宦官制度的历史悠久,据说早在夏商时期就出现了这种惨无人道的制度,而在《周礼》中也出现由宦官担任的官职,他们很可能为内廷提供服务,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习惯于将宦官称为“寺人”,譬如齐国的寺人貂(竖刁)、晋国的寺人披(勃鞮)等。

当然在先秦时期虽然已经出现了不少的宦官,但并不是所有为皇室私人服务的人都是阉人,专门使用阉人来充当皇室家仆的制度确立于东汉时期。

至于为什么会有宦官这种畸形的制度,或许用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来形容最为贴切。

太监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2)

在封建男权社会的环境下,一夫一妻多妾制盛行,尤其是统治者的后宫更是佳人如云,在《礼记》的记载中,天子的后宫除了正妻之外,还要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配置规格。

如此一来为了保证女子们的贞洁以及后代血脉的纯正,通俗点讲就是不会有“隔壁老王”的出现,后宫之中就不能有除了天子外其他男人的出现,但日常生活中,难免有些需要体力的活宫女们干不来,在这种需求的刺激下,宦官就应运而生了。

至于太监这个称呼,最开始还不是宦官们的统一代号,而是一个具体的官职。

众所周知,隋唐时期中央官职的基本框架是三省六部制,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仅以唐朝为例,中央其实有六省,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尚书、门下、中书三省之外,还有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

太监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3)

其中殿中省、内侍省主要服务皇帝日常的吃穿住行。殿中省下辖尚食、尚衣、尚药、尚舍、尚乘、尚辇等六局以及其他机构,长官为殿中监,后来这个部门在唐高宗年间又改称中御府,长官改称中御大监,古代汉语“大”可通“太”,这或许就是太监最早的起源了。

后来时间到了明代,太监更是成为宫内宦官担任的高级职务,当时明朝的宦官机构主要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其各个部门的头头脑脑就称为太监。

从上文所述可知,太监这个称呼原本是个高级职务,寻常的宦官可当不上太监,也自然不能称呼太监了。

太监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4)

后来或许是为了表达对宦官的看重,或是对宦官溜须拍马,太监这个称号就逐渐成为宦官这个群体的集体代称。

其实这种用专门高级称谓称呼某一群体的做法在历史上并不鲜见,譬如“夫人”这个称号如今专门用来称呼已婚的女士,可在古代这却是个品级颇高的诰命夫人头衔,在明代,只有二品及二品往上官员的正妻才能称一声“夫人”。

“宦官专权”

正如上文提及的那样,宦官本来是作为天子家奴而存在的,其本来职责并不包括参与政事这一项,当在实际的权力运行中,宦官却往往成为皇权的工具,在某些时刻甚至能够反客为主,从棋子成为下棋之人,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这个群体翻云覆雨的印记。

从理论上来讲,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皇帝却无法独自一人治理全国,因此皇帝难免要将权力下放给自己的属下让他们协助自己,可如此一来拥有权力的属下自然而然也拥有了与皇帝讨价还价的筹码,更有甚者可以威胁皇帝的统治。

这些“不听话”的属下有很多,文臣、宗室、外戚、地方势力等,

当皇帝面临各方势力的挑战时,自己一个人难免势单力薄,难免就需要帮手替自己冲锋陷阵,这个时候看起来对自己唯命是从又无依无靠的宦官就成了皇帝最佳的选择。

太监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5)

很多人可能都不理解容易祸国殃民的宦官是如何取得皇帝的信任的,其实这很简单,一方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整天跟自己不对付的朝臣,一方是对自己百依百顺,变着法子讨自己欢心的宦官,要是你,你会选谁?

如此一来原本备受士大夫鄙视的宦官得以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当中,靠着跟皇帝朝夕相处这个优势,发挥出巨大能量。

而纵观中国历史进程,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宦官参与政治活动的事迹,譬如上文提及竖刁曾经在齐桓公死后参与继承人争夺战,拥立公子无亏,而北宋时期的秦翰更是百战百胜的宦官名将。

太监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6)

而当宦官逐渐把控了大权,进而引发各种政治事件时,宦官参政也就演变为宦官专权,历朝历代虽然宦官参政的事情屡见不鲜,但宦官专权最严重的三个朝代却非别是东汉、唐朝、明朝。

而如果按照宦官专权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排名,笔者认为应该是明朝、东汉、唐朝。

明朝的宦官专权最为光明正大,司礼监堂而皇之地掌握了中枢两大权力之一的批红权,不过明代的宦官对皇权的威胁最小,通常情况下皇帝可以比较容易的就除掉自己不满意的宦官,譬如明武宗处置刘瑾、崇祯帝消灭魏忠贤等。

太监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7)

而汉代的宦官往往能够轻易左右朝政,甚至对士大夫和外戚集团造成严重威胁,譬如发生在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不过他们依旧不能随意威胁皇权,大多数时候都是作为皇权的附属品出现。

但是在宦官专权最猖獗的唐代,宦官们是可以依靠自己所掌握的神策军等武装力量,直接威胁皇帝的生死和废立的,唐宪宗、唐敬宗等人就死于宦官之手。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很多人都鄙视宦官,也不得不在宦官专权时屈服于宦官的强势之下,至于宫中的妃嫔更是不敢轻易得罪宦官,哪怕不是那种权倾朝野的宦官也不敢轻易得罪,毕竟某些宦官与皇帝的相处时间远比普通妃嫔更长,而且他们又分布在宫中各个角落,从事着各种工作,要想暗算自己实在不要太方便。

太监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8)

即使真的对太监有些不满也只能藏在心里,譬如太监身上因为身体残疾、生活不便难免有些臭味,或许有些妃嫔颇为讨厌这一点,但也不会因此就与太监交恶,这点从现在的各种古装宫廷剧中就可见一二,但凡那些敢公然得罪太监的妃嫔往往都活不了几集。

结语

如今的人们当谈及太监这个群体时,往往语含鄙夷,认为他们往往不学无术、无恶不作,但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宦官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他们的产生实际上反映了封建社会最野蛮、黑暗的一面,而且他们这个群体中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存在,譬如郑和,譬如秦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