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俗话说得好,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由于经历不同、个性不同、脾气不同,两个人有时候意见相左也是常有的事,哪怕双方都是英雄豪杰也不可以避免。

就比如在我国近代史上就曾经有这么一位冤家死对头,他们两个的作战风格完全相反,而且一见面就吵架,有时候甚至要惊动毛主席替他们两个调停。但同时他们又是彼此都认可对方的实力,非常相信对方的,甚至还曾将自己母亲的性命都交于另一方手中,而这一对冤家死对头不是别人,正是粟裕和许世友。

开国大将粟裕纪录片(他们本是一对冤家)(1)

粟裕和许世友的矛盾

说到粟裕,大家想必都不陌生,他是我国的十大大将之首,曾经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为我们国家的革命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许世友也是一位杰出的将领,曾经被毛主席盛赞是“打红了胶东半边天”,同样是一位拯救国家的民族大英雄,是值得大家钦佩的。但是这两位将领虽然都实力非凡,在军事理念上也非常优秀,可是由于个性不同,他们在合作上总是难免会有许多摩擦,就比如济南战役中,二人便因为作战时的一些问题起了争吵。

开国大将粟裕纪录片(他们本是一对冤家)(2)

原来这是因为二者的作战风格有所不同,粟裕喜欢从整体出发,考虑大局,打仗风格比较稳妥,喜欢节省军力,将自己的损耗降到最低的情况下,谋求最大利益。但是许世友却有所不同,许世友喜欢打快仗,认为兵贵神速,只有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克敌方才算是有本事。所以这两个人碰在一起自然是争吵不断,徐世友经常不听从作为上司的粟裕的命令,而粟裕也是一怒之下直接将这会经常讨论自己计划的许世友调离了战场,最后让毛主席都不得不给他俩劝架。

粟裕委托许世友

不过别看这两个人一遇到就吵得不可开交,在军事风格上也截然相反,但是他们对彼此的实力都是认可的,同时也信得过对方的为人,这一点从之后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原来在当时,粟裕由于工作原因即将前往北京,但是他尚有一位老母亲需要照顾。老人身体不行,经不起长途跋涉,自然是不能够跟着队伍一起前往北京的。然而粟裕又没有其他的亲人,这又让他如何能够放心地下呢?

于是在思来想去之后,粟裕决定将自己的老母亲委托给正在南京担任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代为照顾。这一来是因为南京离着湖南比较近,母亲不至于遭受路途颠簸之苦,同时若是有了乡土之思,也能够及时地赶回来看一看。二来则是因为他信任许世友的人品,许世友这个人虽然急脾气,但是心地不坏,一旦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做到,是一个可以结交的朋友。虽然二人在军事打仗风格上不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相处得来的。

开国大将粟裕纪录片(他们本是一对冤家)(3)

粟裕也是越想越觉得许世友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就直接给许世友去了一封信,似乎早已忘记了,二人上一次的分别还是他在济南战役中直接将许世友踹出了军队。不过显然许世友也是一个不记仇的人,在收到了粟裕的信后,直接就回信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表示自己会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粟裕的母亲。在挂了电话之后,许世友也是立刻做出了相关的安排,甚至特意委托了自己办公室的副主任李文卿帮忙调派人手,还特意嘱咐对方,务必要将老人家照顾妥当,安安稳稳的接到这边来。

而在李文卿和许世友的照顾之下,粟裕的母亲也的确生活得十分幸福,他们二人不但给予了老人家物质上的保障,定期带老人家去检查身体,还会逢年过节的来探望老人家,生怕老人家因为和儿子分隔两地而感到寂寞,而粟裕的母亲也早就在心里把李文卿和许世友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开国大将粟裕纪录片(他们本是一对冤家)(4)

结语

因此许世友和粟裕虽然是一对死对头,经常在军事上发生争吵,但是却也都是正人君子,是相互欣赏的人。他们深知对方之所以会和自己起冲突,绝对不是因为故意和自己作对,也不是为了贪功,而是为了让这场战斗能够胜利,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在战国时期曾有廉颇、蔺相如由于误会起了争执,最后和好如初,共同兴旺赵国,而在千年之后,谁又能说许世友和粟裕不是近代版的“廉颇蔺相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