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物种千姿百态,各有灵气,也极具风采。鱼儿在水下浅游、马儿在平原驰骋,蝴蝶围绕鲜花飞舞,葵花向着阳光微笑。这些在一般人眼里司空见惯的场景,诗人们却会细心观察,认真揣摩,然后谱写出一篇篇佳作。

唐代一位诗人在家闲居,有一次看见蚂蚁爬行、黄莺歌唱,便在一旁饶有兴致地观看,同时他又从中获得了深刻感悟,于是就赋诗抒怀。下面分享“莺到垂杨不惜声”,刘禹锡闲坐抒怀,吟诵了一首七律,耐人寻味。

刘禹锡七律诗(刘禹锡闲坐抒怀)(1)

和仆射牛相公春日闲坐见怀

中唐:刘禹锡

官曹崇重难频入,第宅清闲且独行。

阶蚁相逢如偶语,园蜂速去恐违程。

人于红药唯看色,莺到垂杨不惜声。

东洛池台怨抛掷,移文非久会应成。

刘禹锡七律诗(刘禹锡闲坐抒怀)(2)

牛相公就是牛僧孺,乃是隋朝仆射奇章公牛弘的后裔。牛僧孺曾经当过宰相,也是牛李党争的领袖人物。作者创作这首诗时,牛僧孺正在长安主管中书省的日常事务,而刘禹锡却在洛阳担任一个闲职。

在牛僧孺入仕之前,刘禹锡已经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大诗人,牛僧孺还曾将自己的诗文拿去向刘禹锡请教。可是后来他们的地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牛僧孺当宰相时,刘禹锡却被一贬再贬,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让刘禹锡感怀不已。

刘禹锡七律诗(刘禹锡闲坐抒怀)(3)

作者首先抒写了自己的恬淡生活,“官曹崇重难频入,第宅清闲且独行。”府衙里戒备森严,大人的地位也非常尊贵,那里不能频繁地出入。而自己居住的宅院非常清静,诗人每天独来独往,日子悠闲、远离喧嚣。

刘禹锡曾经被贬异乡23年,若是换作别人,早就客死他乡了。比如他的好友柳宗元,还有北宋才子秦观,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刘禹锡秉性耿直,但他又胸襟豁达,可以入乡随俗,也能任运随缘,纵然一生极其坎坷,却从未摧垮其坚强意志。

刘禹锡七律诗(刘禹锡闲坐抒怀)(4)

接下来诗人描写身边的景物,“阶蚁相逢如偶语,园蜂速去恐违程。”蚂蚁来回穿梭,途中如果面对面相遇,彼此都会慢下脚步,然后窃窃私语一番,好像是在互相安慰和鼓励。蜜蜂整日匆匆忙忙,不知疲倦,似乎是在担心耽误了行程。

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展现出一派生机旺盛的春天景象。而世人其实也如这些蚂蚁和蜜蜂,早九晚五,甚至披星戴月,为了生计和前途,不断地打拼和奋斗,其实都是被名利所困。

刘禹锡七律诗(刘禹锡闲坐抒怀)(5)

颈联被后世盛赞,“人于红药唯看色,莺到垂杨不惜声。”芍药色彩艳丽,但对于世人来说,它只具有观赏价值。黄莺喜欢栖息在柳枝上,更会不惜体力地欢鸣。

这两句分别描写静止的花卉,以及灵动的鸟儿,一个是娇艳欲滴,一个是陶醉自我,尽显春天里多姿多彩的画面。虽然出句有些拼凑的嫌疑,但对句的“不惜声”三字,却暗含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的含义,表达了一种自荐之意,可谓寓意深远。

刘禹锡七律诗(刘禹锡闲坐抒怀)(6)

结尾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东洛池台怨抛掷,移文非久会应成。”诗人说自己暂时被抛弃到东都洛阳,心中颇有些怨恨。但是他相信朝廷的檄文很快就会下达,因为是金子就能发光。移文,这里指朝廷提拔人才的诏书。

不过这只不过是刘禹锡一厢情愿,后来因为牛李党争越演越烈,牛僧孺也被皇帝发配到东都洛阳,担任太子少师,刘禹锡也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长安了。

刘禹锡七律诗(刘禹锡闲坐抒怀)(7)

刘禹锡的这首七律语意婉转,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也传达出其内心非常纠结。诗人一方面渴望东山再起、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又喜欢宁静和恬淡的生活氛围,可谓举棋不定。

后来恐怕诗人自己也未料到,他们最后会在洛阳重聚。人生真是祸福难测,刘禹锡的仕途沉浮不定,感受过辉煌,也经历过挫折;他做过牛僧孺的老师,也当过他的部属。不知是造化弄人,还是由于生活的巧合,都让人感慨万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