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在最放心的地方,

有人将黑手悄悄伸向了我们的孩子。

人教版数学教材出事了!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1)

最近,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天八条热搜。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2)

目前为止,阅读次数高达26亿。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3)

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大家如此气愤。

有人发现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存在丑化国人、性暗示、文化入侵等迹象。

更令人刺痛的是,这版教材已经使用10年,不知对多少孩子已经造成糟糕影响。

毒教材只是冰山一角,人教版教材翻车背后,更多有毒绘本浮出水面,才真的令人细思极恐!

人教版数学教材,到底怎么了?

最开始有人发微博指出:

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人物画像看上去有些不正常,甚至诡异。

到底有多诡异?请看这张封面。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4)

插画人物基本共用一张脸,无论男女老少,基本都一样;

不仅如此,面部特征也跟正常人相差甚远。

眼距宽,塌鼻梁,眼神斜视,发际线过高……

明明是朝气蓬勃的孩子,却都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模样。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5)

有人扒出,人教版教材人物插画的人物特征,酷似唐氏综合症,即两眼距离较远,眼神呆滞无神。

为什么正常的孩子不画,偏偏以缺陷儿童为模版,请问正常小孩,谁长这样?

随着更多细节的曝出,人们渐渐后背发凉。

教材中多处图片存在成人、恶趣味的暗示。

看图中女孩,明明只有几岁,腿上却有一个明显纹身;

连成年人都不建议的行为,却出现在小学生身上,这种引导真的合适吗?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6)

这位女孩的着装,好好的衣服不穿,却穿了一身黑丝兔女郎装扮;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7)

教材里还有更离谱的暗示。

图片里男孩的生殖器官被刻意凸显,才几岁的小孩,真的没必要这样。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8)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9)

下图中的男孩更是直接暴露隐私部位,堪称辣眼睛,简直不忍直视。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10)

有人说,编者会不会是为了普及性教育。

即使是普及性教育,也是认真、严肃、公开地讨论,而非如此晦暗不明地表示。

如果说丑化、暴露是审美问题,那么下面的插画真的就是思想问题了。

图片里,一个秃头男孩从背后抱住女孩胸部,旁边的小男孩在掀裙子,女孩面露难色。

这是要干什么,引导小孩猥亵、袭胸、偷看裙底?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11)

再看这张几位同学一起跳绳的图片。

注意看正在跳绳的小女孩,不知为什么,画师一定要把她的内裤画出来,不远处的老师,胸部的凸点也被刻意突显。

如此种种迹象,不要怪大家多想,配图实在没有下限。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12)

再看教材里的文化入侵。

男孩衣服上,却堂而皇之地出现了美国星条旗的设计元素;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13)

飞行员乘坐的飞机,编号居然有迹可考,是日本飞行中队的飞机。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14)

但出现的五星红旗,却很明显地画错了,4颗小五角星明明该在旁边,位置却错到下方。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15)

更讽刺的是,如此夹带私货,丑化国人的教材居然还曾经获得金奖。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16)

面对如此多疑点,每个人心中有太多问题:

为什么如此重要教材里,出现这么严重的纰漏?

为什么如此严重的错误,却到这么久才被发现?

这次教材暴露的问题,疏忽的漏洞,值得太多人深思。

这些年,本以为孩子们被保护得很好,但没想到眼皮底下,孩子的世界却成为重灾区。

随着教材的深扒,更多学科教材、绘本、童书被扒出。

上海六年级《道德与法制》教科书里,惊现“圈养”“饲养”等字眼,将温馨的父女关系,描述为饲养、圈养关系。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17)

有人说,这种字眼顶多是语言粗俗,纯属是大家想多了。

饲养、圈养原本属于小众癖好人群的专用词汇,放进教科书里,难道真的合适?

在这本名为《流汗啦!》的绘本里,关于“擦汗”的诠释,公然有这样一幅配图: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18)

两个小男孩抱着一位女孩的手臂一边流着口水,一边猛舔。

边舔边说:“姐姐,你好漂亮,你的汗是什么味道的。”

白皮肤的女孩神色傲慢,黑皮肤、黄皮肤的男孩卑躬屈膝,是不是向孩子植入,白皮肤的人是高贵的,有肤色的人是地位低下的;

并且男孩猥琐地抓着女孩的手臂猛亲,请问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引导真的好吗?

这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一本小道杂志,而是唯一能走出国门的一本著名幼儿读物。

连这样重要的杂志都已沦陷,其他的绘本根本不敢想。

网友发来的绘本里,一位满脸胡渣的猥琐大叔,满脸沉醉地亲吻男孩的隐私部位。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19)

这难道不是猥亵?已经触及犯罪。

在一本标注拼音的故事书里,赫然写着这样的情节: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20)

一个老婆就是没用,多个老婆就值得骄傲。

一言不合就打老婆,老婆被打是因为霸道。

这难道不是从小引导孩子合理化家暴。

这本绘本里的文字描述,成年人读着都觉得心惊肉跳。

给孩子读这个,到底是何居心?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21)

在这本绘本“扁鹊治病”的插图里,女方穿着暴露,男女双方神色挑逗暧昧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22)

说这是黄色垃圾小报我都信,而这本绘本的试读人群却是3-6岁。

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在孩子0-6岁阶段,大脑处于活跃的黄金时期,喜欢观察、学习外界的生活,建立最原始的认知。

这个时期,他们的模仿与吸收能力惊人,如果在此时接受到了不良的价值引导,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能理解,面对这样的毒教材侵蚀孩子纯洁的心灵,身为家长,我们到底有多痛心。

这些毒教材、毒绘本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心理学界曾经有一场著名实验。

实验中,教授将孩子分成两组,分别带进两间教室里,一间教室里播放暴力打斗的画面,另一间教室里播放温和有爱的画面。

结果显示,观看暴力斗殴画面的孩子中,有人模仿电视中的画面向同伴施暴,出现了撕扯、打斗的行为;

观看温和、有爱画面的孩子中,不仅没有类似的行为,孩子们的关系甚至更加友好、互助。

孩子是外界环境最好的投射,他们接受到什么,就会学习什么。

事实上,不良动画的引导危害极其严重。

当你觉得恶意画面不足挂齿,但现实中却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惨剧。

苏州7岁男孩趁爷爷午休,模仿动画片里的人物改装风扇,用工具拆下正在工作的电扇外罩,导致左手掌及食指被高速旋转扇叶严重绞伤。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23)

连云港9岁男孩,模仿动画片“绑架烤羊”的情节,在树林里生起火堆,把另外两个男孩架起来烤,最终导致两个男孩,一个全身烧伤40%,一个全身烧伤80%。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24)

2月4日,宁夏银川8岁男孩小浩模仿动画片,撑开两把雨伞从4楼跳下,造成身体多处骨折。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25)

这种对孩子会造成不良引导的教材、绘本、动画,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明令禁止的。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26)

《哆啦A梦》虽是影响无数人的经典动画,当日本网友发现大雄误入静香浴室的场景,容易助长偷窥女性洗澡的行为。

于是他们联合千人请愿要求电视台和《哆啦A梦》制作公司删除闯浴室的场景。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27)

《冰雪奇缘》中的经典人物艾莎,在YouTube被人二次创造,成为开喉,开颅手术等残忍画面的主角。

后经《纽约时报》报道,在美国引起广泛关注,在家长的呼声中,YouTube开始大规模下架这类视频。

你看,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在孩子的教育上,都有全部一致的立场:

凡是触及孩子的身心健康的问题,坚决抵制。

保护孩子不被侵染和伤害,不论身体还是心灵,这是我们作为父母,也作为成年人坚决不能被触碰的底线。

眼看人教版教材在网上舆论发酵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很快做出回应:

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封面和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和插图的育人作用。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28)

但这场由人教版数学教材引起的深扒,早就超出审美艺术的范畴。

明眼人都看得明白,这些污秽、暗示的图片和文字,已经构成对孩子内心的荼毒。

虽然孩子还小,但是他们什么都能感受到。

网友有一份调查,采访小朋友对教材的真实感受,

结果是,有些小孩实在无法忍受书上的人物,纷纷动笔自行修改。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29)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30)

小朋友的感受是最真实的,如果连他们都觉得丑到没法看,看着很不舒服,那教材问题真的无处辩解。

事件曝光之后,网友们开始回忆小时候用过的经典教材: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31)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曾经的中学语文教材里,删掉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删掉了黄继光,删掉了鲁迅作品。

童话作家郑渊洁透露,有主编把自己和朋友的作品选进来,这一举动确实缺乏严谨。

儿童防拐防性侵顺口溜(性暗示恶趣味丑化儿童)(32)

突然想起了小时候使用老版教材的时光,最激动的就是拿到新书的时候,不仅会一口气将书的内容先看个遍,还会对着教科书里的配图产生无限遐想。

那些经典教材开启我们最初的心智,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什么是乐观,什么是智慧。

正因为见过好的教材是什么样子,于是就更不敢想象,这一批教材已经对我们的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问题发现了就要改正,并要进行深深地反思,问题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身为家长,我们平时在为孩子选绘本时一定要自己先看一遍,确定没有问题,再拿给孩子阅读。

审核部门也要更加严格,从源头杜绝有毒教材的诞生。

教育无小事,教材无小事,无论何时都不容疏忽。

孩子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守护孩子的童年,就是守护国家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