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戏如何唱(硬着头皮教农民唱京戏)(1)

我们这一辈,号称“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从幼儿园开始,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从演唱各种儿歌和歌曲开始的。进入小学之后,每周都有音乐美术课,学校里还有专职的音乐美术老师,教我们唱歌画画。许多现在都还在传唱的少儿歌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快乐的节日》等,其实都是上世纪50年代起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唱红的。歌曲唱多了,小时候的我,就觉得长辈们喜欢唱的京戏、滇戏、花灯没有歌曲好听。然而,从1966年开始,出现了八个样板戏,除了《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两个芭蕾舞之外,其余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和《交响音乐沙家浜》6个,全部都是京剧。那时候的广播电台和城市里单位上广播站的大喇叭里,天天都在播放样板戏。毕竟各个样板戏的唱腔都是选用了传统戏里的精华而成,从听不懂开始,到慢慢地跟着哼,不知不觉中,我居然也学会了唱京戏。

我的几位舅舅都是业余京剧爱好者,其中有两位还当过“票友”,曾经拿钱请当时昆明的京戏名角唱过戏。舅舅听到我学唱的京戏样板戏唱段,又是夸奖又是表扬,说要是在过去,非要领着外甥也去当一把票友。

京戏如何唱(硬着头皮教农民唱京戏)(2)

做梦都没想到的是,下乡之后,就凭着从广播里听会的京戏,我居然参加了大队上组织的靠唱样板戏挣工分的宣传队。而且从乡下一直演到了县上,四里八乡都非常有名。

宣传队从县上演出归来,大队领导非常高兴,以后每有政治宣传任务就将我们召集起来演上几天。1971年大队党支部恢复成立,老支书突发奇想,要我在社员大会上教农民学唱一段“样板戏”。当时的我,最会模仿李玉和、少剑波、杨子荣等“高大全”英雄人物的唱腔,只可惜生来的单眼皮小眼睛再加上矮小的身材形象对不起人,只能出演鸠山、胡司令之类的反面角色。教农民唱“样板戏”无疑是给了我一次“亮相”的机会。然而当登上高处望着晒场上黑压压的人群时,心里便没有了底。当地的村民,不乏唱花灯小调和唱山歌对山歌的高手,然而这可是教唱京戏呀?

当时曾在广播电台里听到过,样板戏的主角也在教唱样板戏,如最有名的演李玉和的浩亮,就曾在电台里教唱过,教的也是比较容易上口的那段《浑身是胆雄纠纠》,我对具体的方法也算略知一、二。于是,就硬着头皮站在台上,一句一字地慢慢教起来。

教唱京戏与教唱歌不同,一次不可能完整地教完一句,有时甚至要拆开来分几次才教得完一句,就只好一句、半句地慢慢教。台上的我唱一次,台下的接着唱一次。我就这样硬着头皮教下去,想不到却收到了意外的效果。一曲李玉和的《浑身是胆雄纠纠》竟然一句不差完整地教唱完了,教完之后,再完整地指挥一次大合唱就算大功告成。

京戏如何唱(硬着头皮教农民唱京戏)(3)

“临行喝妈一碗酒……”,当我起个头,说了声“一、二、唱”时,高亢激昂的京戏大合唱便在山谷里回荡起来。我举起双手,挥动着拍子指挥:

临行喝妈一碗酒,

浑身是胆雄纠纠。

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

千杯万盏会应酬。

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

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

小铁梅出门卖货看气候,

来往账目要记熟,

困倦时留神门户防野狗,

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

家中的事儿你奔走,

要与奶奶分忧愁。

唱到最后一句结尾拖长的哼腔散板时,我轻轻地在心里松了一口气,想不到教农民唱京戏也能行。然而当我往台下低头一看之时才发现,原来坐在前排唱得最认真最投入的,竟然是一群小学生。哦!怪不得会教唱得这么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