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上接《楹联图赏002:昆明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3-1)》)

昆明大观楼长联楷书(楹联图赏002昆明大观楼)(1)

【落款】 

昆明大观楼长联楷书(楹联图赏002昆明大观楼)(2)

 上图为上联落款:“昆明孙髯翁先生旧句”。

昆明大观楼长联楷书(楹联图赏002昆明大观楼)(3)

 上图为下联落款:“光绪十四年戊子春正月二日西林岑毓英重立”。

 〖注解〗〔光绪十四年戊子春正月二日〕即公元1888年2月13日。〔西林岑毓英〕岑毓英(1829~1889,享年60岁),字彦卿,号匡国,广西西林人,清末大臣,先后署理宜良县、澄江府,后迁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贵州巡抚、云贵总督。〔重立〕重新设立。名义上,此楹联是时任云贵总督的岑毓英重新设立的,实际上,楹联是岑毓英让幕僚赵藩以工笔楷书重新书写刊刻。

 【作者】孙髯(1685~1773,享年89岁),字髯翁,号颐庵,自号蛟台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等。清代著名民间学者,是一位自诩清高的布衣寒士,学历不高,更无职称,终生不仕,晚年穷困潦倒,然博学多识,以此长联被后人誉为“联圣”,可谓高手在民间。

 【书者】赵藩(18510207~19270926,享年77岁)字樾村、介庵,别号蝯仙,晚年自号石禅老人,云南省剑川县向湖村北寨人,白族。1888年,以工笔楷书重新书写刊刻此联,时年38岁。赵藩主攻诗词、书法,成果颇丰,成都武侯祠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即为其撰写刊刻悬挂。

 【书者】陆树堂,字崇新,号养鹤居士,昆明人。擅书学阁帖,以行、草为著,偶写风竹,亦有趣韵。生平豪迈不羁,寄情诗酒。1765年,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此联。

 【记实】

 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时任云南巡抚王继文在昆明近华浦兴建二层楼,取名大观楼

 1765年,大观楼落成后75年,孙髯翁登大观楼,撰写此联,并在大观楼征联中胜出,时年55岁。此联后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当时联内落款未署作者名,仅有书写刊刻者陆树堂名字。

 1828年(清道光八年),云南按察使翟觐光重修大观楼,将原二层楼增建为三层楼

 1857年(清咸丰七年)大观楼连同楹联被毁

 1864年(清同治三年),云南提督马如龙筹资重建大观楼,并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落成,此楼保存至今。并在民间寻得原陆树堂行书长联拓本,重刻此联。云贵总督劳崇光为此作跋:“咸丰丁巳楼毁于兵燹,联亦无存。今云丰军门捐廉重建兹楼,交购得楹联旧拓片重付于民。一方胜迹顿还旧观,甚盛举也。适余初莅行省,乐观厥成,为识其缘起,俾后来者有考焉。”此联现挂于大观楼二楼内厅展示。〖注解〗〔咸丰丁巳〕即1857年(清咸丰七年)。〔兵燹〕兵火,指兵乱中纵火焚烧。燹:音xiǎn,火。〔云丰军门〕马如龙,字云峰,时任云南提督。云丰:似为云峰之误;军门:提督尊称。〔捐廉〕捐款。〔楹联旧拓片〕指陆树堂行书联的拓片。〔适余初莅行省〕1863年(同治二年)5月,劳崇光始任云贵总督,此时方3年,故称。〔乐观厥成〕乐观其成。厥:代词,其。〔俾〕音bǐ,使。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时任云贵总督岑毓英让幕僚赵藩以工笔楷书重新书写刊刻此联,悬挂大观楼门楹。此联因落款有岑的名字,故被称为“岑联”,现保存于大观公园牧梦亭内。

 1999年,大观公园管理处依照“岑联”形制,新制铜质长联悬挂于大观楼前,该联长3.75米,弧宽0.45米,重达200多千克。

 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赏评】

 关于此联,“前人之述备矣”,溢美之词,无以言表,笔者不予抄袭。以下七点,仅为笔者的学习体会。

 第一、上联放眼空间,以楼写景;下联注目时间,以史抒情;情景交融,感悟独到,有高屋建瓴之势,意境高雅,气势恢弘。此联眼界极广,联想特多,但都以登大观楼为基,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张收有度,泛不离宗,形对意联,内容统一于主题。笔者认为,此应为写联之第一要义。

 第二、此联为多句联,各句句句递进,层次分明。何以见得?笔者简单分析如下:

 上联写登楼远望,其层次:

 ①登楼望滇池:“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②引发感动:“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③远看四面风光:“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④进而邀请登楼观赏:“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写登楼深思,其层次:

 ①登楼遥想往事,“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②激发感叹:“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③联想四朝往事:“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④引发对历代君王功业的蔑视:“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述各层次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读之,欲罢不能。思维连贯,逻辑合理,令人信服。

 第三、对仗奇巧。如:“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对“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对“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对“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等,均乃神来之笔,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特别工整。

 第四、活用动词,使全联生动活泼,气势非常。比如:“五百里滇池,来眼底”的“”;“数千年往事,到心头”的“”;写四面风光用的“”、“”、“”、“”;写四朝往事用的“”、“”、“”、“”等,都独居匠心,准确、形象、生动,极有特色。

 第五、巧用数词和量词,使结构凝练,情趣盎然。如:上联中“五百里滇池”里的“五百里”;下联中“数千年往事”里的“数千年”;上联中“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里的“四围”、“万顷”、“九夏”、“三春”;下联中“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里的“几杵”、“半江”、“两行”、“一枕”等。数量词资源有限,但此联中10个数词、10个量词,无一重字,令人佩服!

 第六、精用副词。如:上联中“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里的“”、“”、“”;下联中“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里的“”、“便”、“”等。这些副词的运用,使语义跌宕起伏,读起来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第七、善于用典。用典故拓展联想,不仅凝练了文字,还使内涵更充实、更丰富。如:“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均为用典,设想如不用典,如何能用短短4个字写活一个朝代!“叹滚滚英雄谁在”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意境、感叹一脉相承。“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里的“珠帘画栋”、“暮雨朝云”巧妙活用了王勃《滕王阁序》中名句“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不仅增加了画面感,还别出心裁,另立新意,实属高!

❧❧❧❧❧❧❧❧❧❧❧❧

 《楹联图赏》为博雅秋翁连载作品,专门介绍各地长久悬挂的楹联及所在景观,有图有景有联,有译文有信息有赏评。

 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长久悬挂的楹联,更是楹联、书法、景观、历史的综合,弥足珍贵。望诸海内外,笔者尚未见到楹联的综合图文集,于是想借今日头条平台博力一试,欢迎各位持续关注《博雅秋翁》头条号,更希望多多点评

❧❧❧❧❧❧❧❧❧❧❧❧

   博雅秋翁

   博雅秋翁

2019年12月24日原创首发

2020年1月8日最新修改

本文未完,请接看《楹联图赏002:昆明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