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改征衣剧情介绍(黄齐峰领衔新剧)(1)

剧说有戏

图 | 文:李妮

日前,文化部发布了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参演剧目名录。来自天津京剧院的新戏《狄青》榜上有名,这部再现历史人物、重塑武戏属性的新编戏,将代表天津,接受全国观众的品评。

以武标名 以戏明志

关于狄青,很多史料故事都真实记录了他的战斗形象和奇兵致胜之法。头戴铜质面具、高歌迎敌、面带刺青,在宋军中享有“面涅将军”的称号;于敌阵中往来冲杀,勇猛异常,如天神天将下凡,令西夏兵马更闻风丧胆,得名“狄天使”。沈括在《梦溪笔谈•狄青出奇兵》介绍狄青虽出身农民,但忠勇机智,屡战屡胜。有一战曾“尽取万胜旗付虎翼军”,就是让有经验的“虎翼”老兵手执新兵“万胜”旗,蒙蔽西夏兵马,一举歼灭全军。在冯梦龙的《狄青传》中,狄青又以“闻钲却敌”的军事战术,使敌人因轻敌而最终败溃。年仅46岁的狄青,“累战功致位枢府”,这样一位马上将军,倘或借助戏剧程式再现舞台,对应的角色行当,毋庸置疑,非大武生而不能成全。可以说是历史真实与戏剧程式赋予了《狄青》一个双重的“武”字使命。

回顾历史,从天津京剧院60年历程积累的上千张节目单和剧照资料中,剧院历代名家用艺术生命见证天津武戏扎根人民、深入人心、繁盛一时的强势景象。厉慧良、张世麟,两位武生大师以交相辉映的两大流派丰碑,续写了中国京剧武戏的近代史。这既令人激动,又发人深思。时过境迁,京剧武戏面临的传承和保护现状,已不是一道简单的加减法,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来重新定位武戏的文化价值,越发成为迫切又严峻的理性课题。

从专业技术维度看来,武戏的观赏性与操作性相辅相成,这是历代武戏人用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千锤百炼的坚守,以对抗自然、对抗自我的信念,成就险中有韵律、绝中见法则的表演体系,为中国舞台留下“力与美”的诠释。以人为本的艺术,人技合一,而一个辉煌时代的渐渐远去,很多科学的练习方法、高难技巧的动作编排已随之无从寻根。

在以文戏为主流的时代,从受众的欣赏与参与维度看来,武戏观赏易而实践难(由于观众断层导致不知从何欣赏武戏、理解武戏之美的受众更是不在少数),全国戏曲业余研习者和观众队伍庞大,而从中找到排演武戏的人群,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说,武戏是由京剧表演体系构建的象牙塔上的那颗塔尖明珠,爱好者是望尘莫及的,而缺失了武戏的京剧艺术也呈现出不完整的遗憾。类似这些摆在眼前的现状,都直接或间接制约着京剧武戏的传播力度和推广深度。

狄青改征衣剧情介绍(黄齐峰领衔新剧)(2)

是知难而进还是望洋兴叹?这是摆在大团面前的抉择。2015年7月,在国家部门深入群众的广泛调研后,一个响亮的声音,如春雷一般震荡了当代戏曲从业者的坚守决心: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这项通知的发布,用人民的心声催动着戏曲文化的当代担当,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生命汁液,而文艺之花则是从这土壤上吐露出的绚烂色彩。

作为国家级重点院团的天津京剧院,面对时代责任,细读政策,秉承对文武并重的发展理念60年不动摇的治院方针,结合实际能力,在恰逢剧院建院60周年之际,发出一个掷地有声的集结令,推出了以展现群体京剧武戏风貌、推出青年京剧武戏名角、推动重振京剧武戏雄风的时代新作《狄青》。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这既是一次尝试,又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挑战。这一次集结,凝聚了60年天津京剧人致敬武戏的忠诚情结与深厚传统,记录着当代京剧人对行当的与赤诚和使命,点燃了当代武戏人一呼百应的拳拳斗志。

狄青改征衣剧情介绍(黄齐峰领衔新剧)(3)

新戏视野 演武修文

新编京剧《狄青》在历史的真实中展开艺术想象,通过戏剧呈现,将空间带回到千年前的宋代三关。正值兵戈四起,战事告急之际,宋军又遭隆冬风雪,输送军需征衣首当其冲。狄青、杨宗保二人遭奸臣胡天化挑拨,嫌隙渐深。西夏王偷袭征衣寻衅滋事,狄青智勇辨析,杨宗保认清敌友,二人满怀自责,涣然冰释,合力以“面具战”痛歼敌军、擒拿奸佞,夺回征衣。

从立项之初,该剧在林彦、冯育坤、陈嘉章、鲁扬于1959年创作演出的《狄青风雪夺征衣》基础上,剧院领导全员服务新剧的同时,主创刘连群(编剧)、白云明(编剧、导演)、李凤阁(音乐指导)、汤振刚(音乐总监)等人通力合作,经过一年的商榷、论证,《狄青》逐渐从概念的革新落实为一字一韵、一唱一舞的立体雏形。

狄青改征衣剧情介绍(黄齐峰领衔新剧)(4)

该剧主演、剧中第一主人公狄青的饰演者、国家一级演员、武生黄齐峰,是从艺几十年来第一次创造属于自己的大戏人物。形象与气质出众的他,在经过京剧程式的熏陶、电视剧、电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磨练中,逐渐收获了自己的表演经验。他曾是蝉联两届央视青京赛武生组金奖的一代新秀,曾是代表剧院和国家多次出访亚欧美澳的京剧传人。但问起他三十多年同窗好友们眼里的黄齐峰,不论以前和现在,都是那个永远能在排练场“拳不离手”的执着京剧人。

狄青改征衣剧情介绍(黄齐峰领衔新剧)(5)

一部新剧,作为剧院的标准是打造精品,被领导选为信任的锻炼对象,黄齐峰的心理压力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日俱增,该剧在剧本创作中,将弘扬爱国精神和大局意识融入剧情推进,文以载情,武以载志,这对武生演员来说,又是一次双重考验。为了实现新剧的理想,他开始了与导演“长”在排练场的生活。学习、练习、复习为他量身定做的武戏技巧,挥汗如雨的他骤减了近20斤。面对新剧“武戏文唱”的艺术理念,剧本为狄青设置了昆曲曲牌、京剧西皮、二黄、反西皮等多个腔体板式的唱腔,对于武生行当的黄齐峰来说,这无异于让他重新“坐科”。

剧院为黄齐峰请来发声老师“对症下药”,经过几个月“曲不离口”的练习,几段唱腔,获得主创专家的认可与鼓励,可以说为这部武戏增加了音乐性,为人物的心理活动增加了外化的有力手段,而黄齐峰本人也真正通过该剧得到了演武修文的锤炼。

狄青改征衣剧情介绍(黄齐峰领衔新剧)(6)

在此基础上,优秀杨派老生万琳饰演杨宗保,与黄齐峰同台高歌,携手做武。青京赛金奖、国家一级演员、裘派花脸王嘉庆饰反面人物胡天华,青京赛获奖优秀武生王俊鹏饰刘庆兼技导成员,优秀张派青衣赵芳媛饰狄夫人。与此同时,窦骞、程洪磊、粱国辉、高航、时维、周亚楠、侯佩志将联合出演。

《狄青》初稿曾于建院60周年系列演出中初见观众,在听取了广泛的意见与建议后,剧组精诚合作进行精进加工。在二稿演出前夕,该剧又作为天津“戏曲进校园”启动工程开幕剧目,来到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学院,为那里的莘莘学子讲身段,演武戏,唱曲牌,说新戏,编、导、演等十余位主创人员与在场几百位国内外高校师生共话京剧武戏之美。新剧《狄青》,在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心中种下了一粒京剧文化的金种子。

如今,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启程在即,这支武戏队伍将在今春五月穿越时空,在南京续写那个感人的“狄青风雪送征衣”的英雄故事,以天津京剧人独有的浓情厚意致敬京剧武戏辉煌。

《狄青》

时间:5月12日、13日 19:30

地点:天津滨湖剧院

时间:5月21日、22日 19:30

地点:南京文化艺术中心

狄青改征衣剧情介绍(黄齐峰领衔新剧)(7)

中华戏曲征稿

征集各类戏曲相关的“人物”、“剧评”、“现场探班”或其他特别策划的原创稿件。要求:①内容准确,不存在知识性或真实性问题。②文章和所涉及的图片没有版权问题。③投稿时写明作者、图片来源等信息。

投稿邮箱:aixi_ren@163


欢迎关注【中华戏曲】微信公众号,搜索【zhonghuaxiqu】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