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关羽,自公元184年(甲子年)随同刘备征讨黄巾军以来,直到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10月兵败麦城,三十五年来中关羽讨黄巾、斩华雄、战吕布、土山三约、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拒曹军、围襄樊、擒于禁、灭庞德等等,大小战役不下数百场,可谓沙场老将,智勇皆能,但为何在荆州失陷后,面临曹吴围剿的危险情况下,不能认清当前形势,直接撤往上庸,再作图谋呢?反而以麦城弹丸残地,梦想困守待援。

一、经历无数大战的关羽,面对荆州被袭,竟然举止失常,连续犯下天真幼稚的决断错误

关羽怎么失去荆州真实原因(关羽征战一生荆州失陷)(1)

刘备出征西川、汉中之时,只因二弟关羽忠义可信,能力可托,所以才将四面皆敌的荆州委其镇守。前期,关羽也不负大哥刘备所托,单刀赴会震慑孙吴。之后,又兵围襄樊,擒于禁,杀庞德,威震曹魏。

如此智能双全的大将,令人费解的是,为何在荆州被吕蒙偷袭成功后,竟然天真地听从赵累建议,差使者执书信,进荆州向吕蒙问责。理由是:昔日吕蒙在陆口之时,尝写书信给关羽,相约两家友好往来,共诛操贼,如今却反助曹操而袭取荆州,是背盟也。

说白了,别人都打到你的家里了,脸皮已撕破的不能再破了,还有什么道理可讲。而此时的关羽,首要的应当是分析目前敌我形势发展,果断作出战、退、守的合理决策,而非是去讲道理。就算要讲,也需等到自身安全后,或者其它合适的时机再讲也不迟啊。

之后,就是因为关羽的这项天真决策,机智的吕蒙也就毫不客气地来了招“釜底抽薪”,利用城中百姓的情感呼唤,便将关羽麾下的数万荆州本地兵马诱骗投降。

这下,关羽也就直接失去了重新夺回荆州的本钱。

至此,对于关羽来说,最好的战略决策就是果断带领剩余兵马,进行战略转移,保存实力,再思图谋。但是,当时的关羽极有可能因为荆州之失,急火攻心,失去了理智,天真地以为自己还有夺回荆州的可能。从而出现了决策失误,又是派人督运粮草,又是派人求援,致使大好战略转移良机白白丧失。

关羽怎么失去荆州真实原因(关羽征战一生荆州失陷)(2)

试想一下,东吴为袭取荆州,并守住荆州,已抽调东吴的大半大将以及兵力投入其中,预计总兵力达到了五万多人,其中:吕蒙自带主力为两万多人、李异和谢旌率领偏师四千多人、潘璋和朱然率领的偏师有六千多人、陆逊率领的主力也有一万多人、斩获招降的有数万人,因此预估东吴驻守荆州的人马达到了五万以上。同时,曹操又亲督大军四五十万屯于摩陂,随时可能攻击关羽或防御孙吴。

对于从军多年的大将关羽来说,曹吴的军事配备常识以及身处的战争环境,应该是能看明白的。

这时,令人遗憾的是关羽又做出了一项幼稚的决定,那就是退守残破低矮的麦城,竟然天真地以为凭借手中的四五百残兵,就梦想着固守待援。这怎么可能呢,无论是数十万兵马的曹军,还是士气旺盛的数万孙吴兵马,都是难以力敌的。

二、放着上庸城这样的坚城要地不去固守,反将残破麦城做为待援之地,实在令人费解

这时,可能有人会说,关羽的所有退路都被东吴派兵堵死了,关羽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逃生可能。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在关羽失去数万荆州兵马之前,吕蒙率领的主力人马,并不敢和关羽的大军正面作战,只是以防守荆州为主。

所以,当关羽败退麦城数个时辰之后,孙吴的兵马才匆匆赶到,进而团团包围麦城。再之后,孤立无援的关羽,无奈之下被迫率领数百残兵勉强突围,最终不幸被俘。

在当时,麦城未被吴兵包围之前,关羽若想退往上庸(现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其实并无多大阻碍。一是兵马还未被完全包围;二是麦城离上庸仅有不到二十里的路;三是如果关羽率军突至上庸,刘封、孟达也未必敢反。

这时,可能还会有人问,难道退到上庸就安全了吗?祥子给出的回答是肯定的。

说到上庸城,那可是一面临水,三面环山的险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紧临汉中。万一不利也可退往汉中,保全性命。同时,上庸肩负着防范曹军的前沿重任,所置兵力不下两万(也有资料上显示五万),以此要地加兵力,自保当绰绰有余。

关羽怎么失去荆州真实原因(关羽征战一生荆州失陷)(3)

但是,对于关羽这样性格高傲之人,忠义无双之士,大哥刘备将荆州这样的镇守重任托付给了自己,由于自己防守不卫竟然被东吴袭取,内心可能早已被满满的自责与愧疚所侵蚀,眼睛被重新夺回荆州的执念所掩盖,自身的生死反而无关紧要,就更别说什么理智与分析了。

想想当初的项羽,明明可以过乌江逃出生天,对于性格那么高傲的霸王来说,独自逃生,非其所愿,战死沙场反而是最好的归宿。

而关羽此时的情形,同当初一路突围至乌江边上的项羽是何其相似。其后的突围,能否成功,对于一生征战沙场的关羽来说,应该早已心中有数。之所以明知突围无望,却依然勉强为之,那只是关羽心存的死志,不甘失败的诀别,对自己无能的惩罚。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