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南近南海,东西最大距离79公里,南北最大距离65公里,总面积3776平方千米,下辖23个镇和5个街道 。人口183.2727万人,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设立高州府,为广东下四府之首,民国撤府留县。1993年6月撤县设市(县级)。高州城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从唐代至民国,高州一直为粤西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市区现有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35万。共辖23个镇,5个街道办,辖有438个村委会、48个居委会。

茂名化州市信宜(茂名三市高州化州)(1)

高州境内有文化遗址250多处,拥有木偶戏、山歌、版画、八音锣鼓、冼夫人庙堂文化等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岭南道教先驱潘茂名、唐代名宦高力士、清末工部左侍郎杨颐。高州市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茂名化州市信宜(茂名三市高州化州)(2)

高州位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分布着一江十河,及众多的湖泊山塘,丘陵、盆地、平原交错,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为种植树农作物的和经济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高州市地形复杂,地势大体是东北高,西南低。从高空腑瞰,南狭北宽,像展翅飞翔的彩蝶。境内东北部是连绵的山地,中央腹地是起伏的丘陵,西部、南部的台地、小平原,山地及河谷小盆地相互交错,山川纠结。

茂名化州市信宜(茂名三市高州化州)(3)

高州是历史悠久岭南古郡,人文底蕴深厚,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怡人,气候温暖宜人。市区有冼太庙、三塔、观山、南宫庵群、南皋学舍等名胜古迹,北部有长坡旧城、高凉岭、长坡水库、深镇仙人垌、平云山旅游风景区,东、西部有万亩荔枝、龙眼生态果园。

茂名化州市信宜(茂名三市高州化州)(4)

化州市古称石龙,因盛产化橘红而被命名为“中国化橘红之乡”,素有橘乡、橘城、橘州之美誉。其地形狭长,状若坐狮。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北与广西北流市交界,南与广东省吴川市接壤,东与高州市和茂名市茂南区相连,西与广西陆川县及广东省廉江市毗邻。全市总面积2354.2平方公里,下辖5街道17镇开发区7农场。

茂名化州市信宜(茂名三市高州化州)(5)

化州是中国著名的南菜北运基地之一,有“中国化橘红之乡”的美誉。化州北有浮梁山。东北有龙王山,又叫来安山。北界茂名水于东北,即窦江。另一支东北陵水,源出广西北流,入境后,屈西南到合江墟,罗水亦自陆水入,合称罗江,或者陵罗水。屈东南,过州治北合鉴江,又东南流,入吴川至南海。

茂名化州市信宜(茂名三市高州化州)(6)

公路客运交通是化州最主要的客运交通方式,化州市区有河东、河西、北岸三个客运站,客运班车每天数百班车往返省内外各大城市、市县。市内新建有化州市物流配送中心,能及时高效地将货物配送发至全国各地。黎湛铁路、207国道和国家公路G15沈海线广湛高速公路横贯其中,省道284线、285线、372线纵贯全境。

茂名化州市信宜(茂名三市高州化州)(7)

化州市居民使用的语言主要为化州粤语和化州涯话两种汉语方言。化州粤语属高雷系粤语,是市内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使用该种语言的居民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0%,主要分布在市内的南部、东部和北部各镇村。化州涯话属客家语系统,使用该种语言的居民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0%,集中分布在市内西部的兰山镇、中垌镇和西南部的新安镇。平定镇、文楼镇、合江镇、官桥镇等部分镇的居民则同时使用化州粤语、化州涯话两种语言。

茂名化州市信宜(茂名三市高州化州)(8)

信宜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东与阳春相接,南与高州交界,西与广西北流、容县毗邻,北与罗定市、广西岑溪市接壤。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信义县,宋太平兴国五年(976年)更名为信宜县,1995年撤县设市(县级)。总面积3101.7平方千米,下辖1个街道和18个镇,201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49.3万人,常住人口101.39万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茂名市重点侨乡。全市建成区面积28.3平方公里。下辖镇隆、水口、北界、金垌、丁堡、池洞、白石、大成、怀乡、洪冠、茶山、朱砂、贵子、平塘、钱排、合水、新宝、思贺18个镇和东镇街道办1个街道办事处。

茂名化州市信宜(茂名三市高州化州)(9)

信宜资源丰富,是全省最大的竹器、玉器、松香、花岗岩板材的生产基地之一和全省山地鸡、三华李、荔枝、龙眼、南药、反季节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素有 “南国玉都”、“竹编之乡”、“水电之乡”、“三华李之乡”、“南药之乡”、“山地鸡王国”等美称。已探明的矿产主要有金、银、铁、锡等30多种,银岩锡矿是全国第三大锡矿,东坑金矿为广东省第二大金矿。南玉是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信宜已开发的旅游景点有西江温泉、天马山、石根山、大仁山、太华山、甲门峡漂流等。其中,位于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田顶海拔1704米,是粤西最高峰、广东第二高峰。

茂名化州市信宜(茂名三市高州化州)(10)

信宜市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市区到各镇均有国道或省道直通,行政村通了水泥硬底化公路,形成了以国道为主轴,省、县道为骨架,乡村公路四放射,内联外接、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市区建成了城北、城南、城东三大客运站,乡镇建成了贵子、镇隆、怀乡等客运站。

茂名化州市信宜(茂名三市高州化州)(11)

信宜境内方言大致可分为四种:信宜话、客家话、容县话、思贺话。

一、信宜话,这是信宜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以信宜最大的河流黄华江为界,西侧的镇隆、水口、东镇、丁堡、北界、高坡、金垌、池洞、朱砂、安莪等10个乡(镇)的全部,大成、白石、怀乡、旺沙四个乡(镇)的黄华江以西部分,径口镇除木威、木新、田心三个村以外部分,都说信宜话。此外,大成镇、白石镇、怀乡镇、旺沙镇四个乡(镇)的黄华江以东部分,以及洪冠、茶山、贵子三个乡(镇),大部分既说信宜话,又说客家话,属“双语区”。总计起来,说信宜话的大约有65万人。

二、客家话,分布于信宜东部地区,包括钱排镇、合水镇、新堡镇、平塘镇四个乡(镇)。贵子镇、茶山镇、洪冠镇三个乡(镇)及大成、白石、怀乡、旺沙四个乡(镇)黄华江以东部分,即“双语区”,大部分既说客家话,也说信宜话。总计起来,全县说客家话的大约有22万人。

三、容县话,分布于径口镇木威、木新、田心三个村,人口约5000。属于粤方言。

四、思贺话,分布于思贺镇,人口约3万。属于粤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