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哑疾的人都会说话,但要把一段话说得滴水不漏,照顾到方方面面的人的感受及产生实际的效用,非得有高情商和大智慧不可。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二十二》:桓玄为太傅,大会,朝臣毕集。坐裁竟,问王桢之曰:“我何如卿第七叔?”于时宾客为之咽气。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时之标,公是千载之英。”一坐欢然。

桓玄做太傅(时),广邀宾客聚会,朝中大臣全都到场。刚(叙礼)坐下,(就)问王桢之:“我与你七叔(王献之)相比怎么样?”当时(在场的)宾客都屏住了呼吸。王桢之慢悠悠地回答说:“去世的七叔是一时的翘楚,(而)您是千年一见的英才。”在座的宾客这才(如释重负地)露出笑脸。

面对权臣桓玄如此带有挑衅意味的直白诘问,要既不辱没自己去世的亲属,又让问者“如沐春风”,王桢之经过迅疾思考后的“徐徐”回答,应该是不二之选。有人认为王桢之有当众拍马屁的嫌疑,其实不然。同为当时的才俊,王献之是专才,桓玄算得上是通才。桓玄周旋于乱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志向,起码也算是个小枭雄。桓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的形式废除竹简、应用纸张的皇帝,也是执政后能够通过妥协的方式,认可佛教“不敬王者”的意识来争取宗教对政权支持的皇帝。

说话的艺术高情商(是情商和智慧的体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