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医院环境嘈杂,生活起居毫无个人隐私可言,作为病人来说呆在里面是一种无奈,对于陪护者来说就是一种煎熬,那么对于被医生批准:可以出院了!是不是应该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归心似箭了呢?

可是对于这样的一对年近八旬的老人,接到医院通知却迟迟不愿出院,到底是有着怎样的难言之隐和苦衷呢?

家里老人脑出血住院照顾几天(80岁老人脑出血住院)(1)

来自一位40岁女士的自述:

今年三月初我婆婆住院了,起因是晚上起夜时因为脑出血晕倒了,当时因为已经是半夜,再加上近段婆婆身体一直不太好,对于类似不适,公公也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当时只是请来了村里诊所的医生上门急诊,而没有马上给儿子打电话。

我公公婆婆家住农村,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各自成家后,只有大女儿和小儿子会隔三差五回家看看。

公公有慢性冠心病,这些年来药一直没有断过。

婆婆身体也不大好,近几年结石、静脉曲张、青光眼这样不大不小的手术做过好几次,住院时间一般在半月到二十天不等,在这期间除了二女儿,其他几个都表现得相当积极主动。

不过这些倒不算什么,婆婆最主要的问题倒不是身体硬件问题,反而是精神的问题,一直困扰人心。

她多年来的精神状态总是一阵儿消沉,一阵亢奋的。

消沉起来,看起来无精打采蔫蔫的,做饭放个盐都要问一下旁人。

亢奋的时候,喜欢使唤人,喜欢吆五喝六的,把一家人指挥得团团转,有个别不识相的敢出来顶两句嘴,若还赢了,那必定会引起一阵哭天抹泪的轩然大波。最终一般都只能以一家人来哄才能转哭为乐的形式,来结束这周而复始的闹剧。

婆婆骨子里应该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平时喜欢赶个集市或走个亲戚,路上遇到个人,不管是否认识,都想把人家祖宗十八代都打听一下。话说回来,似乎很多老人都有这种习惯,这是一种规律?尚未可知,但愿我将来不会。

爱热闹爱折腾不是什么毛病,不过毕竟是年龄不饶人了,身体总是有吃不消的时候,今天崴了脚,明天扭了腰,今天做CT,明天做理疗,都是她生活的正常打开方式,好在现在咱们国家这个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越来越大,这样的开销还不算是什么负担。

这天,我老公是早上六点多接到诊所医生电话的,医生说我婆婆在诊所输液,建议他带我婆婆去医院检查一下。

我老公闻听妈妈昨晚晕倒了,火速赶了回去,说实在的,这事我觉得我公公心有点大了,老伴儿半夜晕倒,应该即刻给儿子打电话啊,怎么找邻居找诊所,还非得等天亮才告诉儿子。

我老公回家后,赶紧拨打急救电话把我婆婆送到了医院,各项检查过后,医生安慰:“还好你们送来的及时,这是脑出血,耽误时间长了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想来还是有点后怕的。婆婆刚进医院的时候精神是比较亢奋的,医生让躺偏不躺,上个厕所风风火火的,有时还胡言乱语。

我公公遵医嘱让我婆婆躺在床上不要动,她不但不听,还和我公公吵架,手边有什么就抓起什么,冲我公公就砸过去,这还不算,后来一不注意,就拔针头揪输液的软管,那鼻子上的氧气管更是一天能挪开几十次。

鉴于这种情况,我老公班也不敢上了,和我公公两人一左一右日夜守在床边看着家里的老宝贝,生怕有个什么闪失。

第二天,我婆婆终于安静下来,但是到饭点不吃饭,说吃不下,不想吃,把人着急坏了,不知道老公和他爸是怎么哄女人的,这天婆婆没有吃一点饭,药也不吃,还经常说胡话,输液管倒是不动了,氧气管还是稍不留神就被她挪一边去了。

听老公回来说妈妈一天没吃饭,精神也不好,我特别担心,也很着急,隔天他去上班的地方续假,换我去照顾。

我下了夜班,买了两个包子垫吧了一下就出发了。路上买了一些水果,想着病人不吃饭总要吃一些水果的吧。

家里老人脑出血住院照顾几天(80岁老人脑出血住院)(2)

到了病房,看到了满身仪器的婆婆,手上扎着液体,鼻子上吸着氧,胳膊腿上都正在针灸,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小小的显示器,上面显示着血压、心跳还有血氧值。

婆婆面色苍白,穿一身大红带花的家居服,突然感觉她好瘦,让人眼睛发酸。

我来了之后,老公就回老家了,因为家里养着几只老母鸡和一只猫,还有就是需要回去给爸妈拿几件换洗的衣服。

老公回去之后,我热了牛奶给婆婆喝,因为脑出血至少半月内必须平躺,所以还是必须用勺子一点点喂着来喝,尽管很谨慎了,但每次还是都会洒出来一点点,没办法,我只有喂一次给婆婆擦一下嘴,还在她的脖子侧面垫了厚厚的纸巾。

半晌的时候还吃了大半个香蕉,也是在热水里热好之后,拿勺子一点点喂着吃的,婆婆很听话,没有像老公说的什么都不吃。

但是精神确实不是很正常,她问了我好几次:“咱现在是不是在西边屋?”我告诉她是在医院。她后来又问我妈妈今年是不是快九十岁了,我知道她说的是我外婆。

还有一次,她突然问我:“你身上穿的条绒裤子是不是刚买的?是不是得一百多块钱?”那一刻我感觉她可爱得像个孩子,微笑着告诉她:“很便宜的哦,才几十块钱,你喜欢不?等你出院的时候,我也带你去买一条!”她没有再说话,但笑得天真羞涩,这一刻我才感觉到婆婆还是那个爱美喜欢穿新衣服的女人,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她一天解了五次小便,都是在床上用的小便盒子,用后我再拿去冲洗后挂在卫生间的墙上。临床的大姐还提醒我那个便盆上都写的有床号,因此我每次拿的时候也格外注意。

闲下来的时候我就拿手机给她放戏曲来听,问她喜欢听什么,她说朝阳沟,我就在头条上给她搜各种版本的朝阳沟选段,她听得津津有味。

不过终究是没吃饭,体力和精力都不太好,听了大概三四十分钟她就睡着了。婆婆半梦半醒的,总是把氧气管移开,想来有个东西一直在鼻子下边放着确实是很不舒服,我没有说她,只是每次看到后都默默地把那个软管归位。

她还是时不时地咳嗽,再睡醒的时候,公公说医生开的甘草片,每次吃三片。

婆婆很怕吃药,说她吃过了,公公说她糊涂了,根本就没吃。她却说甘草片太难吃会恶心,我像哄小朋友似的告诉她:“不是很难吃啊,我外婆就很喜欢甘草片的味道,她咳嗽的时候都是含化的,你不吃药怎么能好呢?还有啊,你每次咳嗽有痰的时候一定不要再急着咽下去,我拿纸给你擦啊,那痰都是细菌和病毒,你能把它吐出来就是在排毒呢。”

她听了我的话就很乖,把舌头伸出来,我放了甘草片给她喂水,可是喂了好几分钟,她说还是有一个没有咽下去,我拿手机一照,原来甘草片粘在了上颚上。

没办法,我只有洗手把甘草片抠下来,还粘得挺结实,我一不小心把她的假牙也碰掉了,味儿挺大,我寻思她最近也不会吃很硬的东西,就把她的假牙放在一边,接着给她又喂了一粒甘草片,然后把假牙拿卫生间冲洗了一下放在了床头柜抽屉的小盘子里。

之后医生来给做针灸,护士拿了个小盒子让取痰液化验,还问昨天为什么没取样,公公告诉护士,说病人每次咳嗽都咽下去了,说也不听,没办法取样。

护士走后,我又一次叮嘱婆婆,咳嗽有痰的时候要吐出来。公公淡淡地说:“甭管她们,不行就吐口唾沫给端过去。”

我又好气又好笑:“人家医生让化验是诊断需要,咱整口唾沫端过去有啥意思啊,那不是花钱自己骗自己呀。”他听了我的话似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没有再接话。之后没多久,婆婆咳嗽的时候就顺利取了样,我送到护士那里的时候,她小声嘀咕了一句:“还挺快!”

在这一天,婆婆没有吃饭,不过一盒纯奶倒也分几次喝完了。期间喝了补气血的口服液,还有钙片,中午饭后吃了几个小黄片,具体什么名字我也不太记得了,反正就是遵医嘱就得了。

我隔天下班再去的时候,正赶上婆婆刚解完大便,弄得半个床都是。

老公说因为不知道促使排便的那个药威力那么大,还没来得及拿便盆,就已经拉了一床。我到的时候婆婆的身体已经擦洗过了,接着我和两个大男人一起托着婆婆的身体给换了新铺盖。

换好后,开始做雾化,一个玻璃罩似的东西盖在鼻子上,连着一根透明的软管,接在一台机器上,机器一开就有一股浓浓的白雾从里边涌出来。

我问护士雾化是干嘛使的,她有点诧异,几秒钟后回我:“是治疗咳嗽的,同时让鼻腔湿润一些。”

我理解了,可是这医生刚走,婆婆就把玻璃罩拉下来了,我告诉她这个不能动,一小会儿就好了。可是她还是不听话,扭扭脸功夫她就把那个罩子又移下来了,像极了一个调皮的孩子。

我问她为啥非要把面罩移开,她说有一股气让人难受,我语重心长地告诉她:“就二十分钟哦,这是专门治疗咳嗽的,你要再把它移开,就是拿着你儿子的钱往外扔,你心疼不心疼?你不好好配合,咱啥时候才能出院回家啊,到时候你喂那几只母鸡都饿的不会下蛋了可咋整?”

听了我的话,她勉强坚持了两秒,又开始蠢蠢欲动,但都被我制止了。最后那个玻璃罩里终于不再冒白烟了,这个老小孩却开始试图一次次把玻璃罩重重地往鼻子上按了按,戴得特别规整。

我看了她这个动作很想笑,就打趣道:“别按了,今天的治疗结束了,你想让她有那股白烟儿都没有了呢,记得明天一开始戴上就要好好配合,不能再不听话了。”

到快11点的时候,早上的几瓶液体都输完了,病房里再没有进进出出的医生护士,我便把我带的小锅拿了出来,准备给婆婆蒸鸡蛋,这水都开了,临床看护的大姐告诉我医院不让用电热锅做饭,不过转而又告诉我,可以拿卫生间洗脸池那里做,那里也有电源,我给大姐比了个心,换了战场。

鸡蛋蒸得很好,放了一丢丢的方便面调料,最后还滴了几滴香油,看起来又嫩又滑的,用勺子划了一下,Q弹得很。临床大哥有点咽口水的声音:“哎呀,你家这小磨油也太香了!”我笑了,问他要不要来点,他笑着摆摆手。

我把鸡蛋用勺子切成小块,在勺子里晃凉了喂给婆婆吃,一点都没有洒,公公去一楼餐厅买个饭的功夫,她就吃完了。

第二天我上班,老公说妈妈还是不吃饭不吃药,我说怎么会,你们两个大男人哄哄啊,不能说不吃就不吃呀,不吃饭不吃药身体怎么恢复?

我当然是着急的,因为早上刚刚知道同事家婆婆前段时间也因为脑出血住院了,现在已经回家了,但不是康复出院,而是偏瘫在床。

我真的好担心,我不敢想象那是怎样的一件事情,只是觉得好可怕,迫切地希望婆婆能快点好起来。我能懂我老公的心情,他这个妈宝男都不一定因为妈妈生病的事哭了几回了。

他那么一个有点小洁癖,适应能力那么差的人,在医院里一待就是一周,吃喝拉撒都得他照顾着,也真是够不容易了。

在这一周里,我只是隔一天去一次,每次也都是白天去,因为下午要回来照顾上小学的小女儿。而老公几乎都没有离开过,公公更是日夜守候寸步不离,原来觉得以前公公婆婆整天吵啊吵的,看了挺心烦的,当然大部分都是婆婆在抱怨,公公在听。

而如今她的抱怨少了,这一对七八十岁的老夫妻俨然像极了一对恋人。她在撒娇在提无数个小要求,而公公由刚开始的被迫听从甚至于有点小反抗情绪,后来到了有点理智性宠溺,简直让人有点不可思议。

这些点滴的小事情,让人瞅得心里不免暖暖的,感觉他们都在变,他们让我看到了他们的生活里原来还有这样一种幸福的光在闪动,无关颜值无关风月,原来爱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神奇的出现。

婆婆住院的第8天晚上老公没有在医院,他说现在晚上一个人在那里就可以了。早上四五点钟的时候,他到我房间说要找我聊聊天,我刚触碰到他,就发现他不正常,他在发烧。

我一说他发烧了,他也立刻警醒起来,因为那一段正是甲流泛滥的日子,他立刻回到自己房间关上了门,几分钟后他确认他真的发烧了,他告诉我,他房间里有药,让我不用担心。他不再出卧室,让我上班以后近几天不要再回来,带孩子回娘家住几天。

我只得答应,我们都深深知道最近网上出了很多条甲流的新闻,都和孩子有关,有哪个做父母的会不想尽一切办法护孩子周全呢?

因为老公发烧了,怕传染给孩子,更怕传染给父母,所以这医院是不能去了。而我也不能去,因为我们已经有过接触,谁知道有没有在潜伏期呢?不过还好,婆婆病情已经很稳定,她只是不允许起床活动,头脑现在很清醒,手脚和身体也都很灵活,公公一个人就完全能照顾得过来了。

可怜的老公,感冒也没人照顾,发烧只能一个人扛着,浑身没劲儿在家里睡大觉,一边要不时打电话给父母,问问妈妈的病情,一边还关切孩子的情况,担心孩子被感染。

在之前这么长的篇幅里,我都很少提到婆婆的三个女儿。按说妈妈生病,女儿在身边照顾更合乎情理一些,可是老公的三个姐姐都缺席了,她们虽没有一个远嫁,但却各有各的事情。

大姐是一个热情善良孝顺的人,只是有些没心没肺大大咧咧的。她在村里的耐火厂上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婆婆这次住院这么久,她仅仅在医院照顾了一个晚上。可能厂里边工作忙,不太好请假吧;要不就是觉得公公一个人可以应付得过来?我有点想不通,但暂时只能这么解释。

二姐本来就是一个自私爱财的人,所以她打个照面就回去的习惯,我也见怪不怪了。二姐家里开了一个小超市,也就是一个大点的商店而已,这就是她热爱的工作,一年到头回娘家的次数正常情况下,最多两次,一次中秋,一次大年初二,每次来都会带一些她店里快要过期,或者不太畅销的饮品和点心。

而且每次来的时候时间都赶得很紧,快吃午饭的时候才到,吃了饭一会儿就走,没办法,要赶着这黄金时间赚钱呢,可能中年人的生活就是这么现实,钱和情只能选一头儿。

三姐是一个个子不高,但足有一百六七十斤的中年女人,婆家前几年拆迁了,手里有不少钱,但是都在她婆婆手里。她长期以来很少工作,但碰巧的是婆婆住院这段时间她在上班,所谓的工作就是在一家饭店给人家洗碗。

在我看来,再忙的工作,也能请出假来照顾一下妈妈吧,可是她直到我婆婆出院的那天才过来,当然这是后话,可以等会儿再说。

在这期间,三姐的大女儿倒是下午下班的时候来过几次,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女孩能有这份孝心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也算是替妈妈尽孝了。

时间一晃几天就过去了,老公烧了三天三夜,终于退烧了。但是却说喉咙憋得慌,还开始肚子不舒服,什么也吃不下。我让他再找医生开点药,或者喝点脾胃舒。

老公感冒的第6天,公公打电话过来,让他去医院,医生说需要带我婆婆去复查。这时我老公也基本上好的差不多了,我算着日子,婆婆住院也快半个月了。

住院的时候,听医生说是正常脑出血的话,恢复得可以的话,半个月就可以出院了。

和婆婆在一个病房的两位老人,病情看起来都比我婆婆严重得多,他们都是到半个月的时候就出院了。

在这之前已经CT做过两次复查,因为婆婆吃饭太少,所以恢复得不太理想。

第二天下午,我打电话问老公婆婆复查结果如何,他说好一些了,不过接下来还要做几天康复。

虽然暂时不能出院,但是开始做康复就已经很好了,这不就有希望了吗?

老公晚上回来的时候说,中午妈妈想吃水饺,他就去附近的小饭店买了一份,可是水饺买回来,婆婆只吃了一个,说是又苦又咸。

听了这话我就自告奋勇要第二天给婆婆包水饺,不过吃什么馅的,当然要征求我老公的同意,我觉得这时候的韭菜又香又嫩,用来包韭菜鸡蛋的素水饺指定好吃,不过老公说吃韭菜对胃不好。我一想也是,他问白萝卜行吗?我告诉他白萝卜现在都糠了,不好吃。

最后我决定做胡萝卜、木耳、鸡蛋馅的,以前我妈给我侄女包过一次,我尝了一个,好好吃,那种味道我一直都忘不了。

家里老人脑出血住院照顾几天(80岁老人脑出血住院)(3)

第二天早上我一回到家就忙活开了,不过馅料里面还加入了香菇和洋槐花,饺子馅做好,自己先试吃了一下,对正常人来说口味偏淡,有一股槐花的清香味,和着各种蔬菜自己独特的口感和味道,我自己相当满意的。

和平时包饺子不同的是,我没有用小擀面杖擀皮,而是选择了用手拍,因为只有用手拍才能让饺子皮厚薄均匀筋道,薄皮馅厚的饺子自然是更好吃一些的。

中午我本来做的五个人的量,大约包了五碗多的水饺,老公和小女儿一人先吃了一碗,我在保温桶里倒了两碗,寻思婆婆刚刚恢复不久,应该还吃不了许多,两个人平均每人一大碗应该是够了。不过老公说他爸吃得多,能带多别带少,所以我就把剩余的饺子都倒进了保温桶,正好装满,至于我,在家不管吃什么也都饿不着。

还有饺子馅,等到下午大女儿回来,我再接着包,到时候再吃也不晚。

晚上老公回来了,心情看起来不错,说今天妈妈吃了快二十个饺子。听说婆婆能正常吃饭了,我也是很开心的,努力没有白费。

经过几天的康复之后,医生终于通知让出院了,已经二十天了。其实过了半月之后,每天在医院基本没有什么治疗项目了,只有早上的一瓶液体和中午的几片药。

毕竟老人年纪大了,说康复了,也是不可能像年轻人一样马上就能变得生龙活虎的。

晚上老公回来,说父母都不愿意出院,公公说家里没有医院方便,婆婆说她还没有好,头还好晕,不能回家。

他说他难以理解父母的想法,妈妈不想出院,应该是感觉自己没有恢复到生病前的状态,不免担忧。

可是爸爸呢?医院里吵吵嚷嚷鱼龙混杂,这么多天都没有好好睡过一个好觉。这样的煎熬是我老公所无法长期忍受的。

而我公公年近八十,却宁愿待在医院里也不愿回家。对此我当然有更好的解释,因为在医院里温度适宜,用热水方便,吃饭不用做,老年人怕寂寞,医院病房人多,能和同病相怜的人聊聊天解解闷,不失是一件相对愉快的事情。

再者还有一点,一切都不用他花钱,有儿子撑着,长期以来我也早就看得很透彻。公公其实是一个很通透的人,人到这个年纪很多事情都想得很开,自己的钱恨不得一个掰成几瓣花,能不动绝对不动,而儿子的钱就无所谓,有事就一个电话,万儿八千的眼睛都不眨一下。

就像去年,村里建设新农村,让家家户户统一给房子换瓦,我老公出的钱,花了一万二,过后村里补贴一万,这钱我公公就提都没提,补贴装自己口袋了。不过也无所谓了,老人现在年龄大了,又没有收入,想为自己多找一点安全感无可厚非。

但是有些事却是让人体会到了他冷漠自私的一面,每年过年我都会给老家买许多吃的,宁愿自己家里的冰箱空着,也要把家里的冰箱塞满。亲戚朋友走动频繁,他们出门买东西也不太方便。

然而,他们一点都领情,隔几天回去的时候,就见他们的把我买的鱼虾都撂在桌子上放臭了,而冰箱里却塞着馒头、速冻水饺和一些剩菜剩饭。

这让我明白,他是不会做鱼虾,也是不喜欢吃那些东西的,所以也丝毫不会珍惜,更不会考虑我是把自认为好的东西都给了他们。

公公对生活的态度给人的感受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眼前的生活似乎没有丝毫的热爱,想来他确实也不容易,婆婆性格急躁,精神不太正常,家里做饭洗衣,喂鸡和各种家务都是他在操持,还一天到晚要承受老伴儿的各种使唤和指责。

相信他对烦琐絮叨的老年生活应该也早已是烦不胜烦了吧,像他这种年龄的老头儿,大多数应该每天都在优哉游哉地下棋打扑克了吧?而他却成了老伴儿的全职保姆,但在我看来做些家务完全不叫事,可怕的是语言暴力,我在老公这里体会深刻。

而他的遭遇可能比我更无奈,因为他已年老,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让他心起涟漪有所期待的事情,而对于我,还有我热爱的生活和人。我的女儿尚且还小,她们那么可爱,她们每天都在时刻提醒激励着我为了生活要不懈努力。

而我公公的儿女呢?女儿似乎真就成了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儿子呢?继承了父母性格里的弱点,不过好在心思细腻且善良孝顺,虽然自己过得并不富裕,但已经在尽力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儿子。不完美的是,儿子的语言暴力也是很具杀伤力的。

听了我的解释,老公若有所思,似乎这才明白他爸不愿妈妈出院的心情。

我建议婆婆出院后到我们家里来先养一段时间,可是老公说她妈妈现在还上不了楼,我们上班的时候没人在家,爸爸妈妈吃饭也是个大问题,再者老家也不能长期没人。

此刻觉得老人很不容易,可是成年人的世界,谁又不是在负重前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