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司马懿的隐忍(三国归晋之司马懿⑥天下英雄谁敌手)(1)

上文说到,230年,魏军主力兵分三路进攻蜀汉, 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两位辅政大臣和西部战区司令一起出阵,意图一举把蜀汉打趴下。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赤坂(今陕西省洋县)。摆好了阵势迎敌。

有可能是后三国时代最惊心动魄的一场大战已经触发了,但是老天爷忽然下起了大雨,这一下就是三十余天,魏军是客场,后勤跟不上了,只好撤退。

随后诸葛亮遣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今甘肃省武山)。

跨越秦岭作战,后勤保障问题,对于双方都是制约。那么当年人家韩信为什么能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拿下关中,奠定大汉呢?

那是因为当年韩信出陈仓的时候,汉江和嘉陵江是相交的,交汇的地方叫做天池大泽,应该是某次地震造成的堰塞湖。发源于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和发源于甘肃天水市齐寿山的两条河都流入天池大泽,灌满了天池大泽后水分两路,一路向东走了,就是汉江,一路向南就是嘉陵江。所谓秦岭五道的陈仓道、祁山道就是沿着这两条河谷形成的。

三国司马懿的隐忍(三国归晋之司马懿⑥天下英雄谁敌手)(2)

因为天池大泽的存在,从陇西到江汉平原,物流指日可达

所以韩信靠水运解决了后勤保障,才能用兵如神。

天池大泽的存在好像只是为了给刘邦搭建的后勤保障路线,刘邦是公元前202年称帝,仅仅十六年后,公元前186年,武都大地震,从年初一直震到八月。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把天池大泽震没了。

天池大泽的消失改变了河流的走向,嘉陵江和汉江分开了。没有了天池大泽存蓄、调节,上游的水位从汩汩长河变为成为小溪,而且还很湍急。

武都地震前,蜀道虽然难,就是因为有这条汉水,关中、蜀中、汉中的连通还是很方便的,从陇西到江汉平原,物流指日可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所以汉水在历史上地位这么高。

秦始皇灭巴蜀,韩信出汉中,都是借助了汉水助力,才势如破竹啊。到了诸葛武侯这里,则成了难于上青天的天堑。

三国司马懿的隐忍(三国归晋之司马懿⑥天下英雄谁敌手)(3)

武都地震后,没有了天池大泽存蓄调节,上游的水位从汩汩长河变为成为小溪,汉水改道。蜀道之难才难于上青天

唉,天也!命也!

后勤的难题逼迫诸葛亮日理万机之余还要研究机械制作,发明出了木牛流马。

木牛,愚以为就是独轮车。在崎岖不平、上坡下沿随时转换的山间小道上,两轮车或者四轮车,不管用人力还是畜力,都是事倍功半,所付出的能量都耗费在了驾驭车辆上。如果改成一个人推车,那么耗能大大降低,如果推的是一辆独轮车呢?那么在崎岖不平忽上忽下的羊肠小路上,比起两轮车那是要多好用有多好用。

三国司马懿的隐忍(三国归晋之司马懿⑥天下英雄谁敌手)(4)

木牛?应该是

流马我推断一定是根据嘉陵江上游水浅、流急的情况,发明的水上运输工具。因为后来割据蜀中的政权,再也没有像诸葛亮这样一定要从蜀中打出去的情怀,所以流马失传了。

不管怎么说,木牛流马肯定都是单兵运输工具,和韩信时代能成规模的船运有天壤之别。大家都明白,完全靠人力运输,消耗九分能运到前线一分就挺不错了,何况是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要不然人家诸葛亮能成大神呢,除了是政治家、军事家,还得是机械工程师,还得是木匠。不是说连弩也是诸葛丞相发明的吗?历史上政治家、军事家一抓一把,发明家有几个呢,又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又是发明家的,可能只有这一个吧?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231年,又发动了第五次北伐。魏明帝命司马懿坐镇长安都督关西军事。司马和诸葛首次直接交手。

这一次诸葛亮走的才是祁山道,围攻祁山堡,敲山震虎,告诉曹魏我来了,我要出祁山,占领陇右地区。

诸葛亮之所以这么敲锣打鼓地宣战,是因为去年以来一直大旱,关西地区严重缺粮,而陇右的麦子成熟在即,所以曹魏绝不敢放弃陇右,必会全力支援。如此,蜀汉拉长曹魏的后勤,然后和魏军决战。

陇右即陇山(六盘山)以西,包括今天水市、平凉市、定西市、兰州市。指陇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上邽即是现在的天水市,陇右的战略重心,郡治所在,距离西安直线距离八百里。司马懿兵分两路,派遣费曜、戴陵为前部先锋,轻装急进先去上邽,增强上邽的防御能力。自己率主力随后跟进,全力保陇西。

诸葛亮派王平继续围攻祁山堡,率主力把上邽守将郭淮和援兵费曜打疼了,被围在上邽城中不敢出战。蜀汉大军从从容容地把田野里已经熟透了的麦子收割了。

这时候司马懿的大军赶了来。诸葛亮押运着收获的新麦退走了。

看到一望无际的原野,司马懿心疼啊。追,一定得把果实抢回来。

在卤城,终于追上了诸葛亮。

司马懿终究是司马懿,心里虽然着急,但是战术上绝对精打细算。他先是依山安营扎寨,却不出兵,摆出一副长期和蜀汉对峙态势。

暗中司马懿让老将张郃率军去战王平,解祁山堡之围。只要祁山堡在手,就等于断了诸葛亮的后路,时机成熟了,两面夹击,一定能把蜀汉大军挤成馅饼。

高手对弈都是走一步看三步。之所以派张郃去打王平,是因为有老将的赫赫声威,诸葛亮绝不敢冒险不去救援,断了后路。所以张郃走后,司马懿率主力出击,准备打诸葛亮的伏击。

但是诸葛亮没有按照司马懿的套路出牌,而是遣大将魏延、高翔、吴班出击,打了司马懿的伏击。“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

这下司马懿也被打疼了,回到大营。更是坚决不出了,就和你耗着。

这一次诸葛亮抢收了陇右的麦子,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的后勤线长,你的也不短。咱们就耗着吧。

但是关键时候后院起火了。

蜀汉总督后勤的李严没有能够把粮草及时运到前线。但是他不知道此时前线的粮食还够用的,他虽然误期但还不足以影响大局。可是他不敢承担误期的责任,写信说东线受到东吴的攻击,请丞相回援。

诸葛亮接信不敢怠慢,只得布置大军回援。

《晋书》说,是司马懿掘断了蜀汉大军的水源,诸葛亮逃遁,司马懿率军追杀,斩万众。《三国志·诸葛亮传》关于这次北伐则什么也没,说就几个字“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这条后面,裴松之引用《魏略》说:诸葛亮退军,司马懿让张郃追击。张郃说,围城的时候一定给被围的人留条出路,主动撤退的军队不要追击。这是兵法的基本原则啊。司马懿:“我不听我不听”。张郃无奈只得去追。钻进了诸葛亮布置好的口袋阵,被流矢射杀。

文死谏,武死战,马革裹尸是每一个为将帅者追求的荣誉。但是每个身经百战的老将战死沙场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胜唏嘘,深感伤痛。不管这位大将是哪一方的。

司马懿出道以来,跟在三届魏帝身边,算无遗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一回深深领教战争的残酷了,是用一位老将军的命交的学费。

三国司马懿的隐忍(三国归晋之司马懿⑥天下英雄谁敌手)(5)

每个身经百战的老将战死沙场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胜唏嘘,深感伤痛。不管这位大将是哪一方的

234年,诸葛亮又挥师来战。这一次走的是褒斜道,出口是眉县。司马懿提大军匆匆迎战,渡过渭水,安营扎寨。

众将又告诫都督:背水安营,又违反了兵法原则。司马懿则吃一堑长一智,告诉众将,和诸葛亮作战,第一条原则,就是保卫好粮仓。

因为整个关陇地区最大的粮仓就是渭水河谷,而依靠渭河码头而建的陈仓又是整个关陇地区的粮道枢纽,绝不能有失。

诸葛亮看到司马懿的意图后,发动了几次小规模出击,都是意在调动司马懿大军,但司马懿以不变应万变,既不战也不退,就是粘着你。

诸葛亮派人挑战,司马懿装聋作哑。诸葛亮派使者给司马懿送来了女士花衣服,众将受不了羞辱,纷纷请战。司马懿虽然不想出战,可咽下这口气的话也太影响在众将心目中的威望了。司马懿心生一计,给魏明帝上表,请求皇上批准我们出战。

魏明帝确实聪明绝伦,看到司马懿的信,就明白了司马懿的心。派以六亲不认执法如山著称的辛毗提着尚方宝剑,到军中做监军。

司马懿心领神会。等到蜀汉又来挑战,司马懿暴脾气来了,第一个就要冲出去拼了。但是辛毗执尚方宝剑站在营门,谁敢迎战先斩后奏。司马懿没脾气了,你们看,不是我不想打,是皇上不让啊。你们总不会逼着我违旨吧。

众将也没脾气了。

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听说了这件事,放心不下,写信慰问老哥。司马懿回信,提笔写下了对诸葛亮的评价:“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诸葛亮这个人,太理想主义却不懂机会主义;谋划很多却难下决断;喜欢用兵却不懂权变。别看他十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其实已经在我设计好的陷阱里了。

不知道司马懿给老弟吹牛还是真有这信心。不过司马懿再也没有和诸葛亮真刀真枪地拉开架势打一架。

蜀汉的特务把这个情报报告给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他根本不想战,所以请圣旨,表演给众将士看罢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如果真有办法战胜我,还用千里迢迢去报皇帝批准吗?

司马懿坚壁不出,诸葛亮也没有战胜他的把握,于是也做长久之计,在前线屯田,争取自给自足。

一时,本来剑拔弩张的大军忽然变成了比邻而居的乡亲,种地、施肥,打草,收割,你忙你的,我忙我的。不时还互派使者到对方大营走动走动。

司马懿和蜀汉的使者唠家常:我也很仰慕咱们丞相啊。咱们丞相学究天人,是怎么在日理万机之际还能抽出时间学习的?不影响吃饭睡觉吗?丞相都是吃什么啊,一顿饭能吃多少啊?

使者立刻就顿生豪情,“厉害了我的国”!晕晕乎乎的就把丞相的日常起居都介绍给了司马懿——你抄我们作业也抄不好。

送走使者,司马懿叹口气:诸葛亮活不久了。打二十军棍的事都要事必躬亲,而且一顿饭吃那么少。操心多,补充少,营养跟不上。怎么能长寿。

果然,到了八月,诸葛亮病重不起。在塌前召集了最后一次军事会议,部署大军回撤。随后撒手人寰。

司马懿猜到了诸葛亮逝世,急忙开营追击。忽然漫山遍野战旗飘飘战鼓咚咚,司马懿有老将张郃的教训,以为又中埋伏,急忙撤军。于是蜀汉大军从容撤入斜谷。

等司马懿得到情报,去查看蜀军遗留的大营,不禁感叹:诸葛亮天下奇才也。

由此,微博上传出一个段子,“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司马懿也不以为忤,笑着说:这是因为我只能料到活人的事,不懂死人那边的事啊。

三国司马懿的隐忍(三国归晋之司马懿⑥天下英雄谁敌手)(6)

234年10月8日,是诸葛亮逝世的确切日期。“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副对联我非常欣赏,认为是比较中肯的概括诸葛武侯一生功业。虽稍有夸张,但为了对仗吗,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诸葛亮六出祁山,两个人真正的交手只有卤城那一战。

后三国时代真正的战神去了,司马懿拔剑四顾:天下还有老夫的敌手吗?

司马懿飘了,真的飘了,从此放下了战刀,举起了屠刀。

三国司马懿的隐忍(三国归晋之司马懿⑥天下英雄谁敌手)(7)

图片来自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