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中医学称为“火疳”。系因实火上攻白睛,无从宣泄而致。正常巩膜炎为瓷白色,儿童巩膜较薄,呈蓝白色,至成年人逐渐变为黄白色。巩膜为眼球壁最外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致密交织组成。巩膜炎容易发生在表层血管相对较多,尤其是前睫状血管穿过巩膜的部位。由于巩膜血管和神经少,代谢不活跃,虽不易发病,但一旦发生炎症,病程进展缓慢,组织修复能力差,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交易复发。巩膜炎是指白睛里层有紫红色结节状隆起,且疼痛拒按的眼病。病程缠绵,易于复发。好发于成年人,患者尤以青年女性居多。病因多端,病程长,常因并发它症而伤及视力。巩膜炎多属于免疫源性疾病,常与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伴发。根据其部位不同,可分为前部巩膜炎和深层巩膜炎。

巩膜炎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巩膜炎)(1)

中医学认为,由于居住潮湿低洼之地,或感受雾露,或涉水、淋雨,或长期作业与水湿之处等,湿邪阻滞太阴经络,肺气郁遏不宣,而发生本病。或脾胃虚弱,阳气不足,外受风邪所束,抑郁与内,阻血畅行,热毒火邪上攻于目所致。

巩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患眼白睛血络膨胀暴露,颜色暗红,以手试推胞睑,血丝不会移动,患眼疼痛,怕光流泪。巩膜炎症常累及邻近组织。病变反复发作和病情严重者,可累及其他眼部病变,出现角膜炎、葡萄膜炎、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重者可致失明。

中医学诊治巩膜炎,用散风、清热、燥湿、泻火以驱邪,用健脾升阳、养阴、活血以扶正。如有并发症,可随证施治,待他证消除后,仍需服药,以杜绝患眼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