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 与子偕臧。

这首诗来自诗经的国风•郑风,被解读成男女邂逅相遇的情诗,也真是让人无语了!

你有蔓草我有桃花诗经(读诗经野有蔓草品经)(1)

我还是那句话:诗歌,尤其诗经收录的诗歌,就是古代的媒体,古代的舆论,古代的风评,古代的头条。如果没有这种认识而去读诗经,绝对是谬之千里!全凭主观臆测,简直是可笑可叹至极!这首诗讽刺的是郑庄公寤生和他宠弟共叔段以及母亲武姜的事。为什么叫寤生呢?因为武姜生郑庄公的时候郑武公晚上说梦话,惊吓着武姜了,所以起名寤生,武姜于是就非常讨厌这个儿子,屡次劝说郑武公把王位传给他的二儿子共叔段,但郑武公没听信妇人之言,传位与寤生也就是郑庄公。后世评价郑庄公:平内乱,固国本,赴黄泉,念母恩,尊天子,伐宋氏,败桓王,逞霸强,身后事,霸也止。诗中的“有美一人”正是指郑庄公的目亲,郑武公的妻子,申国国君的女儿武姜!而两句“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邂逅相遇与子偕臧”正是对武姜的讽刺啊!有兴趣的可再翻出这段历史读一读,读完后,再来读这篇诗经你猜能理解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好,才能领悟诗的真实表达!在这只摘录部分内容共大家参考验证!“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左传•隐公元年》这就是这位“京城大叔”郑庄公的宠弟共叔段,郑庄公因母亲的原因,宠他弟到欲望如蔓草,最后谋逆,兵败逃亡。武姜为他小儿子谋得了京邑,比都城大多了,而愿望还是得不到满足,大臣纷纷劝说郑庄公“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子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后来结果就是,宠弟谋反,庄公对母亲也非常生气,发誓不到黄泉不与母相见。

你有蔓草我有桃花诗经(读诗经野有蔓草品经)(2)

大臣建议,可掘地见水,取名黄泉

这才有了后来庄公念母恩,掘地见泉,与母想见的感人一幕。两句“邂逅相遇”正是对武姜的讽刺!解读成男女邂逅,岂不可笑,可叹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