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什么是开悟?如何开悟?

开悟,换一个词,就是“得道”。换言之,与大道同在、同行,同频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语出老子《道德经》

什么意思?——(道体),你可以看它,却什么也看不见,可以称之为“夷”;如果听它,什么也听不到,称它为“希”;用身体感官去触摸抓取,摸不到也抓不着,称它为“微”。

何为夷希微?

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

夷就是感觉不到有事物的存在,希就是感觉不到有声音的存在。微,就是感觉不到有形体的存在。

什么也感觉不到,了无一物,了无所得,虚无,却又真实存在,不空,好像什么都有,但是无法感知,又好像什么都不存在,这就是道。

道德经学经先读开经偈(道德经什么是开悟)(1)

道体清静无为。我们可以看见的不是道,能够听到的也不是,抓得住的更加不是,所以,修道者应该怎么修?——不看,不听,也不抓取。

有人说我没看,没听啊,安安静静的打坐呢。你打坐是形体不动,你的心能做到不动吗?

现在,不妨反观自身,眼睛看自己,耳朵听自己,让自己真正静下来。消除影像,消除心念。

我们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不停的妄想着,这些妄想还是好像不停地在说话一样,只不过没有发出声音来,而且你觉察一下,虽然你没有观看物体,但是物体的影像不停地在心里面呈现,虽然没有用眼睛看,没有用耳朵听,但是一直能听到,能看到,这是因为心在活动。

道德经学经先读开经偈(道德经什么是开悟)(2)

这就是为什么《楞严经》里面佛要对阿难“七处征心”,实际上,心无处不在。

妄心可以不受感官支配,但是你的本心一定可以不受它的影响,就看你是选择妄心还是选择本心,妄心即魔,本心即佛。你虽然坐着一动不动,但是心里一直在说话,只不过没有声音,不信你就感觉一下,是不是这样。

让心停止影像,停止心里面生起的语音,也不要抓住什么,不纠缠任何事物,这样修道,就可以渐渐致虚极,守静笃而“忽然开悟”。

能不能做到?不能,就继续

道德经学经先读开经偈(道德经什么是开悟)(3)

开悟者的人生是什么样?如何开悟?

江西百丈山曾经有个涅盘大师,有一天对弟子们说:你们去给我开一片田地出来,我就给你们说佛法的秘密。

弟子们一听很高兴,忙活了一整天,专心致志地干活,一个个汗流浃背也没有觉得累,总算开出一块田地来。弟子们回到禅堂,满心期待地等师父宣讲佛法

可是涅盘和尚对着弟子们展开两手,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离开了,大家面面相觑,都不明白怎么回事。

晚上吃饭的时候,一个弟子忍不住问:师父,您还没有给我们讲佛法的秘密呢?涅槃和尚端起饭碗就吃,头也不抬地说,我叫你们做的事你们做了,我也对你们表示过了,这就是佛法的秘密呀。

和尚叫弟子开荒拓田,就是让他们专心做事,做平常事,这就是最好的修行,而非一天天叨叨不休的念经,双手一摊,表示所谓佛法,实在无法可说,什么法都是虚妄,你安心做事就对了。佛法就是让你安心做事,事做对了,人生就圆满了,其它的什么也不需妄想,也不必念念不忘。

道德经学经先读开经偈(道德经什么是开悟)(4)

结束语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也是这个道理,正确的“为”就可以了,莫争。

所谓佛,就是觉悟者;佛法,就是让你觉悟。然而觉悟的人是什么样子呢?并非一动不动,也没有什么超凡入圣,佛就是凡人,凡人亦是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果把凡夫和佛对立起来,不做凡夫,一心入圣,永远成不了佛,也开不了悟。

觉悟者具有大智慧,所谓智慧者,实无智慧可言,所以老和尚两手一摊,我没什么好讲的,你们别踩,别听也别惦记

专心做事,勿想,勿念。——这就是开悟者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