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古人是一夫多妻,其实不然,准确来说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人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古人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古人是一夫多妻制)

古人一夫一妻多妾制度

很多人都认为古人是一夫多妻,其实不然,准确来说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我国是一个宗法伦理社会,“一夫一妻 ”被视为婚姻的基本原则,《春秋·隐公五年》中云:“诸侯无二嫡”,意思是即使是天子、诸侯也不能同时娶 两个妻。[东汉] 班固 编写的《 白虎通义》就曾说过:“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自天子至庶人,其义一也。”《新唐书·儒学传下·韦公肃》:“古诸侯一娶九女,故庙无二嫡,自秦以来有再娶,前娶后继(继妻),皆嫡也,两祔无嫌。”

这里所说的都是天子诸侯一类的贵族,至于平民大多就是完整的一夫一妻制,也就是所谓的“匹夫、匹妇”。

想必喜欢古装剧的人应该都知道嫡子、庶子的说法,为什么同一个爹生的,地位却天差地别呢?原因就在他们的母亲身上。

只有正妻所生的才是嫡系,而妾室所生的则是庶出。

古人讲究门当户对,所以正妻一般都有不下于丈夫的娘家,加上正妻的地位在法律上是和丈夫平等的,所以正妻所生的子女就能获得更好的资源,也更加受到重视。

而在律法上,嫡系是具有财产的优先继承权的。

这时候肯定就会有人反驳说明明是“三妻四妾”,怎么会是一夫一妻呢?

其实如果这么说话的,还不止有三妻呢,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记载,汉人除了“嫡妻”外还有偏妻、下妻、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等, 而事实上这些都只是妾而已。

至于另一个容易让人误会的称呼“平妻”,这其实也妾而已。

而且平妻这个称呼诞生的较晚,直至清末才出现,在这之前法律上是没有平妻这个称呼的。

虽然在民间认为平妻与正妻之间的地位相等,但是在律法上,只认同正妻的地位,而只有正妻所出才是嫡系,平妻所生的子女依然是庶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