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它的历史悠久,剧种流派众多,民族和地域特色浓郁,是一门集歌舞、表演、说唱、文学 于一体的综合艺术2006年,藏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藏戏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藏戏从哪几个方面讲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藏戏从哪几个方面讲的(八大传统藏戏解决)

藏戏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它的历史悠久,剧种流派众多,民族和地域特色浓郁,是一门集歌舞、表演、说唱、文学 于一体的综合艺术。2006年,藏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藏戏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藏戏逐步形成了《诺桑法王》、《苏吉尼玛》、《朗萨雯蚌》、《卓娃桑姆》、《智美更登》、《白玛雯巴》、《顿月顿珠》和《文成公主》八大经典传统剧目。

八大传统藏戏在拉萨很受欢迎,但传播渠道十分有限,加之地域和人口原因,影响到藏戏艺术的继承发展,现阶段各部门加大了保护扶持力度,通过多种举措,不同形式保存好八大传统藏戏,让这一古老的艺术通过现代科技记录下来,让后人继承创新时有依有据。

“八大传统藏戏演出的时间都比较长,往往一部剧就要演好几天,对于现代观众来讲,如果对一部剧没有一定的熟知和了解的话,看起来会很费劲或看不懂。我们必 须根据现在的节奏,将传统藏戏改编成演出时间在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半小时以内,并且以舞台化方式呈现给观众。”自治区藏戏团团长边点旺久说,“传统的东西如 果不发展,不去适应现在形势的变化,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节奏,只能自生自灭。作为藏戏团的一员,我们有义务把老艺术家们留下来的东西继承下去,让它健 康地发展下去,这也是我们当前创作的目的。”

为了解决传统八大藏戏发展中遇到的瓶颈,2013年1月,自治区藏戏团开始启动八大传统藏戏舞台化项目。2014年8月,完成了《白玛雯巴》和《诺桑法王》两部传统藏戏的剧本改编、舞台化和影像录像工作。

“2016年3月,我们完成了《白玛雯巴》、《诺桑法王》和《卓娃桑姆》三部藏戏的文献资料整理工作,同时完成了文献、资料数字化影像化保存工作。现阶 段,这三部改编后的藏戏资料已全部完成数字化,并刻录光盘,编辑成册,分发到全区文化文艺单位和民间藏戏团,供他们学习参考,解决基层藏戏队‘学无标准、 演无剧本’的实际困难。”边点旺久介绍说。

现代舞台演出不仅发挥了传统特色,而且呈现了现代审美韵味,对于传统藏戏文献、资料和技艺的全面保护、传承和提升有了明显效果。从传统的室外露台演出到现 在的室内舞台演出,虽然剧本在那儿,然而改编还是相当困难。自治区藏戏团仍然按照一年一部戏改编恢复的时间进度安排,初步预计再有5年时间将全部完成八大 传统藏戏舞台化改编、剧种文献、资料数字化影像化保存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