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初中时候最爱上的课就属历史课了,我们的历史老师一位帅气的小伙子,最主要的是上历史课我们没啥压力只要不给他添乱你爱干啥他基本也不怎么管,那对于想了解知识的他也是更加的吸引人了。经常给我们讲比如拿破仑的故事、还有红楼梦当时简直爱听的很,当然懵懵懂懂青春期的初中生还是对爱情比较向往,这方面他同样可以满足我们。

当时就很爱听林徽因的故事,为啥,据老师说林徽因时民国时期大美女那种知性美还是,民国时期不是穿旗袍多我想那该是多美啊,还有就是她和她老公林思还有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三角恋的故事。据说金岳霖隔三差五到梁家串门。他们原本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日子一久,三人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金岳霖曾在日记里写道:从1932年到1937年夏,我们住在北京总步胡同,他们住前院、大院,我住后院、小院……除早饭在我自己家吃以外,我的中饭、晚饭大都搬到前院和梁家一起吃。这样的生活维持到"七七事变"为止。

然而长大之后却逐渐看到了不同的声音,林徽因,一个矫揉造作,只知风花雪月的绿茶?

自古至今,林徽因一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世人对她可谓言人人殊,莫衷一是。

所以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经历了怎样的一生?

带你认识真正的林徽因(饱受争议的林徽因一生究竟有怎样的经历)(1)

1919年,一场青年运动由「导火者」梁启超,「点火者」林长民联手引爆。多米诺效应般,这场运动漫山遍野地蔓延,成为历史上奠基性的民族觉醒运动。

彼时的林徽因不过十五岁,尚就读于北平的培华女中。

而她的人生轨迹,也因五四运动而改变。

北洋政府因林长民此次「失职行为」,怒不可遏,罢免其全部公职。

1920年,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身份赴欧洲考察。此番远行,他带上了爱女林徽因。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作为林家长女,祖父林孝恂给她取名为徽音。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这句诗歌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即周文王之妻,品性贤良淑德,「徽」意为美好,「音」则为音誉,「徽音」是美誉,德音的含义。

后来报刊上有个男作家姓名也叫作林徽音,其译作「误译甚多」,甚至于中文也不很流畅,寄出的作品多有退稿。因署名相同,作品发在刊物上多有人混淆,林徽音便索性将名字改成了同音字徽因。

1920年10月,青年诗人徐志摩为奔访英国哲学家罗素,放弃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前往伦敦。

国际联盟协会的演讲会上,林长民与徐志摩一见如故。也是在伦敦,24岁的徐志摩遇见了16岁的林徽因。

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徐志摩追求资产阶级的自由与民主式思想,在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下极度向往浪漫自主的婚恋。所以尽管已婚且与妻育有一子,他还是不可自拔地疯狂追求起眼前这个风致林下,稚齿婑媠,差点叫起他「叔叔」的林徽因。

林徽因很敬重徐志摩,她被吸引,但没有沉沦。

「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1921年10月,林徽因随父离开欧洲。走前她通过父亲林长民写信,婉拒了徐志摩:长函敬悉,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误解了。

但徐志摩决意追随。

与发妻张幼仪离婚,放弃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紧跟着回了国。

康河桥边,他写: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早在1918年,在双方父辈的撮合下,梁思成便与林徽因相识。

后来梁再冰在纪念文章《回忆我的父亲》中叙述了梁思成视角下的二人初见场景:

门开了,年仅十四岁的林徽因走进房来。父亲看到的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袖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给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两人便在双方家长同意的情形下开始交往。

徐志摩在给老师梁启超的信中写: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每次梁思成与林徽因去北海公园的快雪堂内约会,徐志摩必去掺和一脚。

一来二去,梁思成在门上贴了张纸条表明心迹: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受干扰)

1924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共同赴美留学。

带你认识真正的林徽因(饱受争议的林徽因一生究竟有怎样的经历)(2)

两人皆中意于建筑学,便选择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系。

遗憾的是,宾大的建筑系有项明文规定:不招收女生。理由是建筑课程往往需要成夜绘图,对于女性来说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林徽因只好退而求次,选择了美术系。

挡不住一腔所向,上着美术系课程的同时,林徽因几乎选修了建筑系全部的专业课程,并凭借出色的成绩被聘为建筑系的辅导教员。

就在林徽因埋首于学业,忙得不可开交时,却突然收到国内传来的一条噩耗:

父亲林长民,在一场军阀混战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身亡,尸身给烧烂。

徽因21岁,学业尚紧,她甚至未能回国奔丧。

一篇刊登在美国东北部的报刊《蒙大拿报》上的名为「中国女孩致力拯救祖国艺术」的采访上记录着她的志向:

等我回到中国,我要带回什么是东西方碰撞的真正含义。

带你认识真正的林徽因(饱受争议的林徽因一生究竟有怎样的经历)(3)

1928年3月21日,毕业后的梁思成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了婚礼。

之所以在选择在这天结婚,是为了纪念我国北宋时期伟大的建筑学家,著作《营造法式》的作者李诫,3月21日正是宋朝为李诫立下碑刻的日期。

科学家顾毓琇感叹:「思成能赢得她的芳心,连我们这些同学都为之自豪,要知道她的慕求者之多有如过江之鲫,竞争可谓激烈异常。」

林徽因没有选择穿西式的白色婚纱服,但身边却没有中式的婚装来穿,她便发挥学戏剧时舞台美术的功底,自己设计了一套具有东方传统特性的结婚礼服。

就在他们前往欧洲边度蜜月边考察古典建筑时,国内的梁启超正在协和医院经历了一场极失败的右肾切除手术,病情加重,尿血不止,寿命已撑不过一年。

同年,梁思成林徽因受聘到东北大学任教,当时建筑系全系的任职教师只有他们两位。

他们从无到有,短时间内赶创出完整的建筑系课程体系,开设了机械制图,铁筋三合土计画,河海工程等四十余门丰富全面的课程,白日不间歇地备课讲课,及至深夜仍在教辅学生。

东北的极端劣寒气候,使林徽因的健康遭到严重损坏,肺病愈重。且张学良易帜不久,时局尚患,匪祸丛生,他们往往觉都不敢睡:「一到晚上经常有土匪出现,他们多半从北部牧区上下来,这种时候我们都不敢开灯,听着他们的马队在屋外奔驰而过,那气氛真是紧张。」

1929年,校长张学良征集东北大学校徽,林先生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凝练庄重,最终被采用。

带你认识真正的林徽因(饱受争议的林徽因一生究竟有怎样的经历)(4)

正面有八卦中艮符,意指东北方位,中心为东北大学校训「知行合一」,正上方刻古体字「东北大学」,两侧动物是左虎右龙(或被认为是左熊右狼),东北虎,黑龙江,反应地域特征的同时又具虎龙雄姿之意,屹立下方的则是东北标志性山水:长白山及黑龙江。

就在林徽因怀孕不久,欣喜未尽时,北平那边却传来悲讯:梁启超病逝。

他们赶回北平奔完丧,又快马加鞭地返回到东北任教。

八月份,林徽因诞下一女,为缅怀父亲,给女儿取名再冰(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

林先生体质本弱,又长期浸在极端环境里透支体力,最终病倒,不得不卸去满身工作,回北平暂养。

得知徽因正在香山养病的徐志摩前去探访,分别后,在给林徽因的信里徐志摩附了一首诗:《你去》

你去

我也走

我们在此分手

一语成谶。

同年11月19日,徐志摩从上海赶赴北平参加林徽因在协和礼堂为外国驻华使节举办的演讲会,搭乘的由南京北上的邮政飞机在浓雾里不辨方向,撞山堕机。

志摩罹难。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漫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噬,东北沦陷。

众人流亡保命,建筑学家们的第一反应却是逆流而上,同日军抢时间。

梁思成林徽因一行人决意动身考察国内各地建筑,填补中国建筑史中空白。

对此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表示:

他这种责任心,是超越了很多一般的当时其他的知识分子。其他知识分子都有爱国理想,但是程度是有差别的。也就是当你在做命运抉择的时候,这个天平倾向于哪一边。

带你认识真正的林徽因(饱受争议的林徽因一生究竟有怎样的经历)(5)

深入崎岖地带,他们不得不用最原始的方法做最繁冗的工作。在两千多只猪群里挤着赶车,住爬满苍蝇蚊虫,打开窗就是牲畜的客店,如今不过两个小时的车程他们要走走停停地跋涉两天,连车也搭不上的时候,就背着笨重的行囊和大套考察器材步行,往往考察点还没到,人已经先累虚脱了。

林徽因给大姐梁思庄写信:什么怪时候什么怪车都愿意,只要能省时候。每去一处,都是汗流浃背的跋涉,走路工作的时候,又总是早八至晚六最热的时间里,这三天来可真是累得不亦乐乎,吃的也不好,天太热也吃不大下,因此种种,我们比上星期的精神差多了,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

勘测建筑时,常常需要爬到筑体的各种刁钻处进行精确的测量,三米五米,翻梁越脊。林徽因的身体一直不好,梁思成的体质也不强,之前他出过一场意外车祸,左腿留疾,致使走路微瘸。

他也干脆乐观地「以毒攻毒」:明天起,又该飞檐走壁了,我的腿已有过厄运,所以可以不怕。

几年下来,他们从南到北,历遍全国15个省,200多个县,累计勘测了2000余组建筑群,整理完成了测绘图稿1898张,一线一稿,不无血汗。

1932年的8月份,梁思成林徽因的儿子出生,为再一次纪念建筑界先辈李诫,他们为儿子取名「从诫」。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儿子梁从诫的诞生,让欣喜之余的母亲林徽因为他写下了这首清新明丽的现代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带你认识真正的林徽因(饱受争议的林徽因一生究竟有怎样的经历)(6)

1937年,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五台山考察中寻访了我国现存的一座珍贵的唐朝木构— —佛光寺

在进行佛光寺东大殿的测量时,林徽因凭她的远视眼发现殿中梁底印有很淡的字迹。一行人又连忙搭起脚手架,清洗被蝙蝠干尸与臭虫覆盖的木梁,最终辨认出右面梁上的字迹: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

林徽因兴奋得到殿外的石柱上核实,果然发现上面也赫然写有同样的「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字样,柱上显示的纪年是唐大中十一年,也就是公元857年。

这无疑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建筑考察旅程中乃至中国建筑史上一个伟大的发现,「亚洲佛光」佛光寺大殿的发现更一举打破了日本学者口中「中国大陆已经不可能找到唐代木构遗存,要想看只能去日本京都奈良」的论断。

随后梁林一行人怀着愉悦的心情在五台山附近考察工作了几天。就在他们完工之后回到帐篷里翻阅带来的过期报纸时,原本轻松的心却顷刻间沉了下来。

报上刺目得印着一行大标题:日军猛烈进攻我平郊据点。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

日军攻占北平,国人被迫流亡。

因为经常忙于考察勘测,林徽因将年幼的女儿和儿子交给他们的姑姑梁思庄托照。

她给八岁的小女儿写信:

你知道他们老要我们的"华北"地方,这一次又是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出兵来打我们。我们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

在进出旅店十二次,上下舟车十六余次后,梁思成林徽因一家终于抵达长沙。

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都挤在一个人满为患的车厢,一家只准带八十斤行李。

「为了能挤上车,每天凌晨一点我们就要摸黑爬起,抱着把我们少得可怜的行李,和我们自己塞进汽车,一直等到十点,汽车终于开动。」

国民政府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先前汇聚于北总布胡同的老友们再度相遇。

他们在晚上聚集到梁家,讨论时局,针砭时弊。

末了,又立在昏黯的屋里,集体高唱抗日救亡曲。

日军驾驶飞机轰炸长沙,生死真实的只徘徊在一瞬。

第二批炸弹掉落时,屋里的镜框,房顶,天花板瞬间全朝着他们砸下来。正抱着孩子往外逃生的林徽因不慎从楼梯上被震落几级阶梯,摔进天井里。

「炸弹就落在离我们房门口大约十五米的地方,天知道我们怎么没被炸成碎片!当先听到两声稍远处的爆炸,和接着传来的地狱般的垮塌声音,我们各自拎起一个孩子就往楼下冲,随即我们自己住的房子就成了碎片!」

死里逃生后,梁思成与林徽因又急忙返到房子废墟前试图挖出他们被埋的行李。

长沙不断被流弹攻击,梁思成一家不得不再度收拾好行囊逃难到昆明。

带你认识真正的林徽因(饱受争议的林徽因一生究竟有怎样的经历)(7)

流亡途中,林徽因感染了肺炎,高烧不退,体质损伤更剧。先前在北平的时候,医生便严肃地警告过林徽因,以她的身体状况已不能支撑劳顿奔波。

「但警告白警告,我的寿命是由天地了。」

好容易到了昆明,梁思成却也病倒了,背部剧痛,肌肉痉挛,脊柱软组织硬化,在这之前梁先生背部便有疾,单靠一个笨重的铁架子支撑着身体,不能躺不能坐,前后恢复了一年才有所缓和。

随着日军不断空袭,昆明也难继续待下去,于是他们又经历了一次艰难的旅程,搬到了长江南部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落,李庄。

梁林夫妇婉拒了他们的朋友费正清想要林徽因去美国养病的建议。

「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假使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整个李庄没有一所医院,没有一位正式医生,没有任何药品。家里唯一的一只体温计被我失手打破,大半年母亲竟无法量体温。李庄六年,林徽因几乎从未出过李庄镇,躺在一张破旧到摇晃不止的帆布行军床上难以行动,每日都在与侵袭而来的病痛作斗争。肺病复发,盗汗不止,止不住大口地咳血,更骨瘦如柴。唯一奢侈的营养补品就是朋友从昆明或重庆带来的一小罐奶粉。梁再冰每每害怕得认为母亲就要撑不住了,躲在一旁偷偷哭泣。

这种情形下,命运却毫不留情地予她一重击。

林徽因最疼爱的三弟林桓,在成都对战日本发动的空袭中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五岁。

「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

你永远不会回来了,

我知道」

她哭三弟,也哭苦难的中国。

「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

你相信 今后多少中国人的幸福要在

你的前头,比自己要紧

那不朽 中国的历史

还需要在世上永久」

为中国,哪怕视死如归,又何尝不是她的夙愿。

「我们过着我们父辈在他们十几岁时过的生活但又做着现代的工作。有时候读着外国杂志和看着现代化设施的彩色缤纷的广告真像面对奇迹一样。」

生活原始,家中没有自来水,煤油灯也没有,晚上只能用一盏昏黯的菜籽油灯维持照明。拿不出钱打针,梁思成就自己当起了「医生」,每日给林徽因打静脉注射。连一双鞋子也买不起,孩子们平日都是穿着编的草鞋或者直接光着脚。

梁从诫回忆当时:「我的脚后跟被草鞋磨破了化了脓,父亲叫我趴在椅子上,问我怕不怕疼,我咬着牙说不怕,他就咔嚓一剪刀,把一块坏死的肉生生给我剪了下来,然后往伤口上倒碘酒,疼得我直眼冒金星,但我一声没吭,他只说了一句:好孩子。」

梁思成希望抗战胜利后,孩子们有机会能喝到一碗粥:

尽管条件艰苦,贫困交加,但梁家态度一向乐观。

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家中可维持生活的经费越来越少,梁思成只好去典当了手里珍贵的手表,钢笔。他边整理物品还边开玩笑:把这支笔「红烧」了吧!这件衣服可以「清炖」吧!

林徽因几乎从未给梁再冰与梁从诫讲什么小白兔与大灰狼的童话故事。在病榻上,她最常给孩子们朗诵的,是史传文《唐雎不辱使命》,是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以及「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全家都爱杜甫的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小儿子梁从诫曾经问到母亲:「如果日本人真的打进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

林徽因正襟危坐:「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带你认识真正的林徽因(饱受争议的林徽因一生究竟有怎样的经历)(8)

梁从诫慌了起来,反问母亲:「我一个人在重庆上学,那你们就不管我了?」

病中的母亲深情地握着我的手,仿佛道歉似地小声地说:「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顾不上你了!」听到这个回答,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不久,又一个坏消息传到梁家,天津沦陷区突发了洪水。

在战争爆发前夕,梁思成林徽因为保护他们考察来的这些来之不易,也是绝无仅有的成果,将中国营造学设近几年来积累的考察测绘图稿,建筑物底片等全部藏纳在天津租界的地下保险库,结果这些珍贵的资料竟全部惨遭洪水浸腐。

听到这个消息,梁思成林徽因大受打击,止不住地失声哭了起来。

但哭过之后,梁林夫妇重又振作起精神,决心重新全面系统地整理他们此前的考察成果,开始撰写起《中国建筑史》。

梁先生的脊椎痛得直不起身来,绘图时,就用一个小花瓶托住下巴,以此减轻背部的压力。每绘一个位置,花瓶就得不断随着头部挪动。

没有灯光,当地村民一到天黑就早早上床睡觉,梁林两人则常常靠着菜籽油灯虚弱的灯草工作到半夜。

1945年,抗战胜利。

漫卷诗书喜欲狂。不处当时环境,很难体味到那种久盼而来的不易。

心头重担落下,重见天日似的,林先生的精神一下子好了起来:

我又坐滑竿子进城了,再冰的男同学替我们撑船。我们在一家饭馆吃了面,又在另一家茶铺休息,回来途中经过足球场,就在岸边的茶铺里看了一场排球赛。前一天我还去了再冰的学校,穿了身休闲装,非常优雅,还引起了一阵轰动!

尽管苦难总算熬过,但是由于林先生的肺病没有及时得到医治,症状扩散,双肺和肾脏已经被感染。医生私下告诉陪她做检查的费慰梅,林先生的生命已撑不过五年。

费慰梅没有告诉林先生,她也没有问。

「我想她全知道。」

然而林先生把生命中的最后时间,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了。

在生着重病,被摘掉一个肾脏的情况下,林先生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当选为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承担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设计,参与制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挽救濒危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撰写了《故宫》,《颐和园》,《雍和宫》,《北海公园》等一系列科普性文章。

开国大典前夕,以梁思成,林徽因为首的清华大学营建系与以张仃,张光宇组成的中央美术学院两大阵营受中央之命成立专组展开国徽设计。

带你认识真正的林徽因(饱受争议的林徽因一生究竟有怎样的经历)(9)

1949年10月份,清华大学营建系提交了林徽因,莫宗江主持设计的国徽图案。

随后在1950年6月份,由梁思成,林徽因带领的营建系提交了国徽设计的修改方案。

国徽色彩以红,金色为主。图案的正上方是金色的五颗五角星,五星下则是天安门,周围辅以象征农民阶级的麦穗与象征工人阶级的齿轮,红色的垂绶联结其间。

1950年6月23日,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上,林徽因以国徽设计组代表的身份参加会议。

当全体委员起立,毛主席宣布通过清华大学营建系的国徽设计方案时,林徽因激动地留下了眼泪。

1951年左右,清华的营建系(即建筑系)举办了一次庄重的展览会。林先生当天去系里,四五米高的楼层,她却也已经爬不上去。最后被几个年轻学生用藤椅慢慢抬了上去。

学生抬起来毫不费力,当时她的体重只剩下五十多斤。

在城市再造建设过程中,无数结构严谨,巧夺造化的古建筑古城墙被肆意拆毁,那些古城楼被扣上了封建落后的帽子,各类寺,塔,庙纷纷步入被销坏的后尘。对于那些要被拆掉的影响道路取直拓宽的建筑,梁思成苦口婆心地试图劝说:现代城市要限制车速。结果被人民群众“抓住把柄”:梁思成要限制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的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他们粉碎的,是梁思成林徽因这些建筑学者守了一辈子的东西。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力主拆除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的牌楼,梁思成多次与吴晗苦苦争论却无果。随后在一次聚餐会上,林徽因与吴晗狭路相逢,当时林先生肺病益重,声音嘶哑,她难受地捏着嗓子,在满场的文化界政界名人面前不顾所以,指着吴晗的鼻子破口谴责:“你们拆去的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即使要把它再盖起来,充其量也就是假古董!”回去以后,林先生的病情陡然恶剧,但愤懑未平,她拒绝进行救治。批判复古主义运动进行时,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建筑的梁思成林徽因毋庸置疑地最先接受批斗讨伐,终其一生,到头来却因此沦为人民的罪人,蛇咬农夫,梁林双双病倒。林先生每次病得几乎挺不过去时,都顽韧地挺过来了,因为心中有信念支撑着。否定她的学问,是揉碾她的信念,同直接敲碎她的五脏六腑是一样性质的残忍。1955年4月1日,积劳成疾,久病抱身的林徽因与世长辞,终年51岁。

当年林先生设计了安葬革命烈士的八宝山公墓主体建筑格局,在她逝世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她安葬在这片由她参与设计的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中。林徽因墓由梁思成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将她亲手设计的汉白玉纪念碑镌刻于墓碑下方,墓碑上用清华营建系的字体刻着:

建筑师林徽因墓

追悼会上,林徽因的挚友金岳霖与邓以蛰联名为她写下了这副流传千古的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