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粘煎锅十大排名(怎样挑选一把适合自己的不粘锅)(1)

Hi,我是元茜。

今年试用了很多把不同材质的煎锅,趁着年底来总结下。正好也回答一下“如何挑选一把适合自己的不粘锅”这个问题。

如果你现在用的不粘锅很好用!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๑•̀ㅂ•́)و✧

PS:这篇内容我写了两遍,写好第一遍后因为保存问题全部丢失,又重新默写了一遍。所以大家随便来跟我说点什么也好o(TωT)o

Contens:

1、挑选不粘锅时,我的思考顺序

2、涂层锅/精铁锅/铸铁锅的使用和养护方法

3、不锈钢锅、复合锅、铜锅、铝锅简介

4、养护方法总结

对于做饭来说,有一把称手好用的不粘锅实在是太省心了!当然,煎锅炒锅都算,平时也经常会被问到。粗略计算一下,2017年我大约用了7把左右不同材质的煎锅,因此就以煎锅为例,简单来总结一下吧。

如果你正在挑选一把适合自己的煎锅——

这几点是我在买锅时的思考顺序,列出来供参考:

  • 日常维护:普通家用其实对锅的要求并不高,反倒是要多注意一下保养的要求,买一把日常护理很省心的煎锅,能提高很多幸福指数(尤其是对我这样的懒癌患者来说):是否可以用完直接洗?用冷水还是热水?能不能用洗碗刷和清洁剂?洗完以后需不需要控水擦油?等等。如果做饭不多或者不想花太多精力在厨具养护上,就不是很有必要买精铁锅之类的,完全养好之前还是挺费心的。

  • 煎锅的大小、深浅、薄厚:一般情况下,做饭时最好让油脂或食材铺满锅底,2个人用,20或24cm的就足够了,大小合适、方便收纳;1人食可以考虑18或20cm左右,也不宜过小(除非是专门用来煎蛋)、容易装不下;3个人以上或从操作的角度来考虑,26-30cm的一次性盛放的食材更多,更方便。如果家里会准备2口以上煎锅,那不同材质购买不同大小的就可以了。深浅上不易过浅,就算是做个煎饺,也得放水焖呀!薄厚主要指锅体和锅底,那种特别薄特别便宜的煎锅虽然扔起来不心疼,但真正做起饭来并没有什么好处,锅体温度刚上来,一丢食材就降下去了。而且材质薄了容易变形烧坏,更换频率高,不如加点钱买把稍微好一点儿的(比如X家那个月抛锅)。

  • 锅体是不是一体成型?有没有涂层?等等。一体成型的不会掉底,涂层锅不能承受过高的温度。

  • 除了日常使用,你还有没有其他要求?比如煎牛排需要储热效果好一点儿的,做一些先煎后烤的菜要把煎锅放入烤箱,那煎锅最好是全金属的等等。如果只是“可能会吧”、“一年也就一次”,那基本上就不大用考虑了。

一般来说,日常选用的煎锅主要有这几种——

1、带涂层不粘锅

对于日常家用来说——如煎蛋、煎肉丸、煎鱼,有一把不粘锅真的非常省心,不必费劲开锅,养护起来也不用特别照顾。很多人谈“涂层”色变,其实涂层锅能承受的最大温度在260℃左右,应对日常烹饪没有问题。

这类煎锅我今年用了两把,一把是普通的特氟龙涂层,一把是麦饭石涂层(是的,市面上常见的麦饭石锅都是涂层锅),价格在200~300元,用时3个月左右(一日三餐 2个便当我做饭频率比较高,平时用电磁炉)

涂层锅忌讳空烧、尽量不要冷热温度变化太快、也不要用尖锐的物体接触,这些都容易损伤涂层。不过涂层锅原本就是快消品,内部多为铝合金,一旦涂层损坏(划痕、变色等)最好及时更换。

不粘煎锅十大排名(怎样挑选一把适合自己的不粘锅)(2)

意大利Pentolpress不粘锅

使用时要注意:

  • 尽量让油脂、食材铺满整个锅面,不要加热至温度太高。

  • 不要使用铁质、不锈钢等材质较硬的锅铲,筷子、木铲、硅胶铲都可以。

日常保养要注意:

  • 热锅热洗、冷锅冷洗,避免温差过大,清洗后最好竖直存放彻底沥干水。

  • 每次用完要彻底洗净,可以使用清洁剂,但不要用钢丝球等比较尖锐的洗碗刷,容易损坏涂层。

2、精铁煎锅

对于经常做饭的“老手”来说,可能会倾向于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铁锅,经年累月的使用会蒙上一层锃亮的油膜,越用越好用。《理想的料理道具》的作者做了一个比喻:精铁锅就像一匹烈马,虽然费时费力不容易驯服,可一旦每天使用,他就会慢慢的变成一匹属于良驹。

精铁锅耐高温、可以空烧,可以比较充分的蒸发出食材内部的水分,一般一体成型,不会藏污纳垢、担心掉底,用完可以直接清洗,我用的deBuyer煎锅——450元左右,也是现在的常用锅——可以直接塞进烤箱,把手带有耐热涂层、做饭不烫手。基本上完美,只是开锅养锅那段时间比较累心。

用猪油开锅后,最好连着做几次肉菜(油大一点儿),我还涂了一层植物油并放进烤箱烘烤一个多小时,目的就是充分用油脂滋养、形成油膜。但由于我用电磁炉,火候比较急,而且自身并不常做油大的荤菜,所以开锅后没多久,就出现了一次焦斑,不得已洗干净又重新开了一次,一直慢慢养到现在。

不粘煎锅十大排名(怎样挑选一把适合自己的不粘锅)(3)

这种灰灰的外貌,基本就停留在不用的时候,一用就丑

使用时要注意:

  • 使用铁锅做饭时,最好先将锅体充分预热至微微冒烟,再放油、倒食材,更不粘。

  • 放下食材后不要着急翻动,略微晃动锅子,煎好的食材会自觉跟着锅体晃动。

日常保养要注意:

  • 如果烹饪时没有产生焦斑,精铁锅不需要清洗地特别彻底,使用完毕后用水洗去浮渣即可,保留油膜。

  • 如果在烹饪时产生了焦斑,可以用热水浸泡,再用瓜瓤、硬海绵等温和地擦去。

  • 如果需要彻底清洗(如绣渍、不容易清洗的搅拌或食物残渣等),可以用钢丝球 清洗剂充分刷洗(必要时配合白醋和柠檬汁除锈)后用清水涮洗干净,重新开锅、擦油滋润。

  • 洗完锅要擦干/烤干水,保存在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气,长期不用需要擦油。

3、铸铁煎锅

如果你的空间合适,我比较倾向于准备一把铸铁锅,但不一定要是煎锅:有一定压力、储热/保温较好、一般都可以放入烤箱、可以用来炖肉/焖饭/替代烘焙石板烤面包烤披萨。而且,铸铁炖锅也能用来煎嘛,在之前分享的《元茜的手绘食谱 | 罗勒蒜香炖牛腱》中曾经提到过,还介绍一本专门讲铸铁锅的书《爱上铸铁锅》。

铸铁锅的表面有很多细密的小气孔,长时间使用可以渗入油脂,从而形成油膜,不粘、不易生锈。不过要说日常用吧,我觉得还是略微有些麻烦,比如火急了或把养不好容易粘锅,温度还特别高,不论是自己的手还是放置的台面都要注意到。尤其是我没有明火,用起火急火燎的电磁炉容易火大,储存的热量太高还容易让电磁炉的面板温度过高。

我有三把铸铁锅,按照使用顺序依次是铸铁炖锅>铸铁煎锅>小铸铁煎蛋锅,炖肉时更愿意折腾(不用时都保存在干燥的柜子里)铸铁煎锅我一般用来做一些需要较高温度迅速煎熟表面的菜,比如牛排、羊排,铸铁能存储较多的热量,可以煎出漂亮的焦化层,充分褐变(多说一句,带横纹的煎锅,除了让食材好看以外,其实不如普通平底锅形成的焦化层更充分,焦化层才香!才脆!才好吃啊!)

不粘煎锅十大排名(怎样挑选一把适合自己的不粘锅)(4)

归禾器铸铁煎锅

在使用时要注意:

  • 《理想的料理道具》中提供了一种开锅的方式:把葱、芹菜、姜等气味较强的蔬菜切成碎末放入锅里,多倒一些油,用小火充分翻炒,大约10分钟后倒入水,小火炖煮1小时。这样就能同时去除铁锈味并生成油膜。我一般是猪油或抹油放入烤箱烘烤的方式。

  • 如果用电磁炉等火候比较急的炉灶,铸铁锅温度上来的比较快,加热食材时要注意避免焦糊;如果用电陶炉等比较温和的炉灶,则要记得先等温度升高再放入食材。

  • 铸铁锅的储热能力较好,关火后还能保温一段时间。因此要注意放在隔热垫上。

日常保养要注意:

  • 用完立刻清洗干净,但最好使用热水,避免温差太大。也可以晾凉后用温水或冷水浸泡。

  • 避免使用钢丝球、清洁剂破坏锅体外部产生的油膜,日常清洗后沥干或烤干水。

  • 如果料理时产生了焦斑,可以先用热水浸泡片刻,再温和地用硬海绵擦去。必要时重新开锅。

  • 擦洗后要注意擦干/烤干水,放置在干燥处,长期不用要注意擦油。

除了以上三种材质,比较常见的还有——

①不锈钢锅,容易打理、不会生锈,但导热效率一般。我的炒锅和煮锅(Fissler)都是不锈钢锅,多注意点儿也不粘;

②Woll、Stoneline等通过压铸的方式,在铝合金锅体外部再压上一层“贴面”(当然,这个说法不够准确),从而达到不粘、容易保养的目的。Stoneline的锅我用了3周左右,目前还没有遇到问题(除了贵),等用段时间后再分享;

③铝锅、铜锅,这两种锅导热效率比较好,但我目前不太考虑,铝质地软,铜容易氧化,之前我想问一个工厂买几把小铜锅,被人家的业务员拦下了……讲了半天如何如何难打理,囧;

④复合锅,不锈钢容易打理就放在表层,铝、铜导热好就放在里面,比如All-clad。

这些不同的材质,只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做饭习惯、理想价位挑选即可,锅子本身对于日常家用的差别不会太大,关键还是养护……orz。买锅时都带有说明书,也可以找店主问清楚,严格按照做就好,总的来说:

  • 认真开锅,普通锅放水烧一下清洗干净,精铁、铸铁锅等需要充分用油滋养;

  • 不要长时间高温干烧,能承受高温的也冒点烟儿就好了~;

  • 尽量使用温和的接触物体,比如硅胶/木头铲、海绵擦等;

  • 热锅热洗、冷锅冷洗,避免温差太大;

  • 清洗时洗掉食物残渣、焦斑即可,油膜留下;

  • 洗后沥干水,放在干燥处保存,必要时擦油。

文中提到的《理想的料理道具》是我刚刚看完的一本小书,介绍了厨刀、铸铁锅、精铁锅、雪平锅的使用、养护方法,内容不深,算是家用科普。

如果你现在用的不粘锅很好用!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๑•̀ㅂ•́)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