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多么的留恋多么的无奈,都在这妹妹送哥哥的“杀虎口”

走西口包含了多少人的心酸(走西口多么的留恋多么的无奈)(1)

“走西口”这三个字,蕴含着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慷慨悲壮,多少无奈与凄凉,多少挚情与豪迈;走西口的故事感天动地,走西口的情怀传颂千年。

作家邓九刚的小说也是其中之一,名字直截了当就叫“走西口”。

故事从清朝末年说起,两个山西青年农民和一个蒙古族小伙子在西口外经商的故事。故事在三个结拜兄弟间展开,围绕着“三义泰”的分分合合,将清朝末年归化城商贾之间的生存状态活生生勾画出来。故事新鲜、曲折感人、荡气回肠,是一部让人揪心落泪的作品。这个故事是晋商财富积累过程的一个缩影,更是一部用血和泪铸就的民族史诗。

到处传唱的西口,到底是什么地方?所谓西口,原指晋、蒙交界处――右玉、和林格尔、凉城三县交汇地,著名的长城关塞――杀虎口。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据史料介绍,历史上这里战火不断,明时称“杀胡口”。后来,清朝统治者对蒙古贵族采取柔和政策,遂将“胡”字改为“虎”字,由此杀虎口之名沿用至今。杀虎口因其与长城东边的张家口相对,故称其为“西口”,而张家口则为“东口”。

“走西口”是我国历史上几次比较有名的大规模移民活动之一,

由于《乔家大院》等晋商剧作的热播,不少文学作品、舞台艺术都简单地将“走西口”与晋商的精神内涵、成功之道联系起来,甚至有人更以“走西口的哥哥曾最富”为题,将“走西口”的男子与晋商等同起来。其实,“走西口”之人的成份极为复杂,也有营谋开垦的丁壮,还有一些为逃避兵役和官司的社会闲杂。更多的是走投无路的农民为了生计,为了吃上一口饱饭而背井离乡。

如西北民谣所述:“在家中,无生计,西口外行;到口外,数不尽,艰难种种。”茫茫草原、无垠沙海,内地民众迫于生计背井离乡“走西口”,这完全是一种自发性的经济行为,其移民活动遂呈现出无序的流动状态,这才是走西口的真实描述。

走西口包含了多少人的心酸(走西口多么的留恋多么的无奈)(2)

颠沛流离的走西口,从一曲民间小调里,无论如何,都能听出妹妹送哥泪花流的凄凉,以至于涕泪双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