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光炫灼目的太阳,中国人似乎更加对月亮情有独钟。

月亮的皎洁柔和、神秘清幽,让古往今来的人们浮想联翩。倾诉相思之苦,寄托离别之情,增添欢聚之趣……

月光如水,静静的,见证了花前月下的缠绵,见证了阖家团圆的温馨,见证了独行路人的孤单,见证了远征将士的刚毅……

据说,就连狼,也会在月圆之夜,望月而鸣。

关于月亮的名句5个字(让我发呆最久的)(1)

李白先生

古往今来,和月亮有关的诗词名句,数不胜数。

李白先生当然更不会例外,提到月亮的诗句,恐怕没有上百也有几十首了。

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只说一说其中让我发呆最久的一首,具体的说是其中的两句: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整首诗字面意思很好懂,但是第一次读到这首诗,其中两句让我困惑不已: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之后好长时间,老会想起这两句话。然而琢磨发呆了一阵子,终究也不了了之,只留下了一串问题。

“今人不见古时月”,李白先生似乎认为“今时月”和“古时月”不是一码事,已经有所不同了。他是认为“月”也像人一样在生长变化吗?

可后面又说“共看明月皆如此”,他似乎又认为,虽然人世变迁,可“月”没什么变化。还是说“月”变化的太慢了?

“古人今人若流水”,人终究会死,人死之后,去哪儿了呢?会怎么样呢?

“月”会一直都有吗?还是会像人一样,有一天也会死?

关于月亮的名句5个字(让我发呆最久的)(2)

万物有时

宇宙有没有寿命呢?根据科学家们的各种猜想假说,宇宙也是有寿命的。但是太过于遥远,说法也多半不靠谱,暂且不去管它。

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恒星——太阳,也是有寿命的。因为可以观测到其他恒星的演变,关于太阳的说法就要靠谱的多。

按科学家们主流的说法,太阳的年龄有45.7亿年,正处于最稳定的“主序星”阶段的中期,可以说正值壮年。

65亿年后,当太阳的主序星阶段结束时,会进入持续数亿年的“红巨星”阶段,步入老年期。此时太阳的亮度会达到如今的2000倍,外层部分会不断放出气体,最终太阳的质量会减至原来的60%。

之后,太阳逐渐失去光芒,不断收缩,冷却成致密的“白矮星”。如果此时白矮星的内核主要为碳元素,那么碳元素不断压缩结晶,最后内核会形成一个直径数千公里的大钻石。

再经过数百亿年,白矮星会彻底冷却为一颗“黑矮星”,由于现在的宇宙还太年轻 ,大约137亿岁,所以宇宙还从没形成过黑矮星,即使有,人类也不太可能观察得到。

黑矮星非常稳定,可能会一直存在下去,直到宇宙消散。

关于月亮的名句5个字(让我发呆最久的)(3)

重在过程

宇宙万物都要经历生老病死,从长远看,一切都会消亡。会不会进入别的状态,或者,会不会重新凝聚,重新开始,那就不是人所能知道的了。

然而,生的过程,即使是春生秋灭的小虫子,也仍然要每天忙忙碌碌,寻找食物,寻找配偶,繁衍后代。

人当然也不例外,虽然人的生命只有短短几十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终究会死。但在生的每一天,一睁开眼睛,吃喝拉撒睡,一样都少不了。更不用说,家庭、社会、工作、事业、理想、现实……

每一样都够费心的,但是,想想月亮,每时每刻都在不停运转,为了能在黑夜给人一点温暖慰藉。

想想太阳,不光要运转,还要不停燃烧自己,散播出能量,老了以后光冷却下来就得几百亿年。太阳要是罢工,人类立马歇菜。

人生世事,只能看淡,不能看空。

生命,重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