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择贤」过!但仅限于嫡子中「择贤」

《王后伞下》是寓意很新颖的古装韩剧,剧中有很多借古喻今的情节,像是剧情主题之一的「择贤制度」,就反映出现代「选贤与能」的价值观。「择贤」与古代王位只传嫡长子的制度有很大的不同,也让多数观众认为「择贤」是电视剧原创设定,但其实韩国历史上真的有「择贤」过!

历史公认的四大贤后: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有(1)

历史上曾「择贤」的君王是朝鲜太宗,太宗的嫡长子是「让宁大君」,一开始太宗也按照传统继承制度,将让宁大君立为世子,但让宁大君个性太过豪放不羁,又不喜求学问,实在不是块当君王的料,让太宗对让宁大君越来越不满。

历史公认的四大贤后: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有(2)

历史公认的四大贤后: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有(3)

这位忠宁大君正是后来的贤明君王「世宗」,他发明了「训民正音」,对韩国之后的语言和文化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在军事、科技方面也都有很大的作为。因对国家有巨大的贡献,世宗被认为是朝鲜王朝最出色的国王之一,更被后世尊称为「世宗大王」!

历史公认的四大贤后: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有(4)

不过朝鲜太宗的「择贤」与《王后伞下》剧里的择贤有些不同,太宗是以嫡子们为优先顺位,并选择了忠宁大君,而《王后伞下》则是所有王子都有机会被立为世子!

历史公认的四大贤后: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有(5)

《王后伞下》王是庶子上位,历史上「英祖」、「光海君」也都是庶子上位的君王!

《王后伞下》里的「王」透过择贤制度当上世子,后来成功成为一国之君,但王也因自己是庶子上位而时常感到不安。其实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古代,庶子想成为君王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不过韩国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庶子上位的君王!

历史公认的四大贤后: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有(6)

其中一位庶子上位的君王是朝鲜英祖「李昑」,李昑的母亲是崔淑嫔,而他的父亲肃宗死后,便由世子李昀继位,即景宗。但由于景宗成婚多年始终无子,景宗便册立李昑为王世弟。

历史公认的四大贤后: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有(7)

然而当时朝廷党争十分激烈,因此李昑的储位并不稳固,好在景宗相当友爱弟弟,再加上父亲第三任王妃仁元王后的庇护,让李昑安然无恙。后来哥哥景宗仅上位四年就因病离世,李昑也即位成为英祖!韩国历史影视作品中,也经常会有英祖的角色,像是《衣袖红镶边》李德华饰演的英祖就很经典!

历史公认的四大贤后: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有(8)

另一位庶子上位的则是光海君,他是朝鲜宣祖的庶二子。出生2年后,光海君的母亲金恭嫔便离世,他被大2岁的哥哥临海君与懿仁王后抚养长大。而由于懿仁王后不育,因此宣祖并没有嫡子可以继承王位,大臣们也一再上疏请求宣祖赶紧册立世子,但宣祖迟迟没有答应。

历史公认的四大贤后: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有(9)

后来日本进攻朝鲜、爆发壬辰倭乱后,宣祖便在众臣要求稳固国本的压力下,同意册封光海君为世子。其实按照「无嫡立长」的继承次序,原本应该立长子临海君为世子,但因为临海君劣迹斑斑、声名狼藉,让宣祖最终选择受封品行端正、聪慧好学的庶二子光海君为东宫!无奈光海君并不是个贤明的君主,后来遭到人民起义推翻政权,也被继位的仁祖贬为庶人。

历史公认的四大贤后: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有(10)

而光海君跌宕起伏的一生也被韩国多次翻拍成影视作品,像是《王的面孔》里的徐仁国、《成为王的男人》的吕珍九等,都是饰演光海君的角色!

历史公认的四大贤后: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有(11)

《王后伞下》「宗学」其实不只王子们能学习!「母亲陪读」是虚构设定

而《王后伞下》里的「宗学」也和真实历史中有些许差异!根据韩媒报导,「宗学」是朝鲜时期的王族教育机构,最初是由世宗创立,15岁~20岁之间的王族皆可入学,不像《王后伞下》剧中只有王子们接受教育,实际的宗学不限年龄,是王子和君王的兄弟都可以学习的地方。

历史公认的四大贤后: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有(12)

其实「宗学」里也很难会看到《王后伞下》身为母亲的妃嫔在一旁陪读的情景,是电视剧虚构的独特设定!

历史公认的四大贤后: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有(13)

而当时世宗会创立「宗学」,其实是为了树立王室的威信。古代的皇室子弟并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官职,只需要想办法拉拢官员,壮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大多数皇室子弟都不会太努力学习。

历史公认的四大贤后: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有(14)

为了让皇室子弟能具备最低限度的基本教养,使整个王室不丧失社会领导能力,世宗便同意成立「宗学」,提升王室的知识水平。

历史公认的四大贤后:王后伞下历史上真的有(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