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千千万,却没有任何一种年味儿,能如花生瓜子糖一般,像“填缝儿”一样贯穿新年的时时刻刻。

从备年货开始,中国人就开始走哪吃哪,嘴巴只要没在吃饭,就一定被花生瓜子糖填满。如今,花生瓜子糖已成为新年的一个符号般的存在,任新年年桌千变万化,也绝对离不开花生瓜子糖的香甜。

二月二的花生糖怎么做(过年怎么少得了)(1)

水冰月| © 撰文

西瓜| © 版式

01

花生、瓜子、糖

中国人必备的年味之一

放假在家第一天,我妈神秘兮兮的从放年货的屋子里拿出两袋坚果,一兜开心果一兜巴旦木,“看,专门给你买的!”

这事搁以前是不可能发生的。

老太太向来不喜欢在吃食方面花钱,而且开心果和巴旦木较贵,除非我们这些做儿女的给她买到家,否则,就算是过年,她也万万不可能主动买这些干果。

二月二的花生糖怎么做(过年怎么少得了)(2)

“那花生瓜子糖都买齐了吗?”我问道。

“这杏核儿啥的我都买了,花生瓜子糖那还用问,自然都买了!”

这些年来,随着日子越过越好,五花八门的各色小食,充斥着我们的年桌。什么砂糖橘、龙眼干,外国的巧克力,还有各色身价不菲的干果……

但无论年桌上的零嘴如何丰富、变化,都难以撼动花生、瓜子、糖这老三样的地位。

二月二的花生糖怎么做(过年怎么少得了)(3)

花生、瓜子、糖,是中国人必备的年货之一。

不同于酥肉丸子之类的炸货,也区别于花糕豆包之类的蒸物,零嘴虽小,难登席面,却也是中国年一个特殊的存在,早已化身一种符号,成为中国人必不可缺的“年味儿”之一。

而且,这种年味儿,就像填缝儿一样,将年节塞的满满的。

02

花生瓜子糖 春晚

大年三十的无敌组合

大年三十,不仅是中国人阖家团圆的时刻,也是花生、瓜子、糖“合家欢”的日子。

大家吃过晚饭,桌上摆放上花生、瓜子、糖,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前,“咔滋”“咔滋”的奏响新年序曲。

伴随着新年春晚的小品、歌舞,大人们一年来的疲惫,皆消磨在这片刻的放松与欢愉当中。

小孩子们,则热衷于在各色糖果中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几样,然后全部攥在手里,挨个享用。

伴随着年夜越来越深,嗑瓜子、吃花生的声音越来越弱,十二点的钟声从电视中传出,疲困的人把手里最后半把瓜子往盘里一丢,喝两口茶水顺顺嗓子,结束守岁。

二月二的花生糖怎么做(过年怎么少得了)(4)

但也有人守岁能守一整夜,这时,能陪他奋战到底的,除了重播的春晚,也就是桌上的瓜子花生了。

我家辈小,每年春节都得起大早赶着时间去拜年。

爷爷有个兄弟排行老五,每次去他家拜年,都能看到桌上垒的跟塔山般的瓜子皮,每当这时,奶奶的第一句话总是:“嗨,恁五爷一夜没睡,就知道看电视嗑瓜子,人家熬得住,咱可不行……”

所以,对于中国人,三十晚上可以没有其他东西,但绝对不能少了这三样吃食零嘴的身影。

03

花生瓜子糖

初一最好的待客之物

除了三十儿晚上,花生、瓜子、糖,就是在拜年的时候最能发挥作用。

往年从初一到初三,是拜年走亲戚的高峰期,可无论到谁家,主人都免不了一句“来,吃糖,吃花生……”

可以说,初一的花生、瓜子、糖,是最好的待客之物。

大家拜年往往一天要走好几家,经常到亲戚朋友那里点点脚就得走。

主人留客吃饭显然不现实,可若连口茶水果子都没有,又显得不够热情,这时,花生瓜子糖这种好拿易吃的零嘴就特别合适。

二月二的花生糖怎么做(过年怎么少得了)(5)

记得小时候,每当去到一家拜年,对方都会把糖盘端到我面前:“看,喜欢吃什么自己拿,挑好的吃!”

小时候哪懂客气,看着哪个糖的糖纸亮,小手直接就过去了。这时,主人还会再从糖盘里挑些糖果,塞我口袋里。

二月二的花生糖怎么做(过年怎么少得了)(6)

所以,小孩子在买过年新衣时,都喜欢口袋大的,不仅能装压岁钱,更能装糖果!

大人们这时候也不能客气,无论到谁家,总得从主人的干果盘里拿几颗瓜子花生垫垫嘴,以示关系亲近,双方互不客气。

04

新年的麻将桌和炕头

怎能少了花生瓜子这类零嘴

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特别是过年,别说三斤,五斤十斤胖的,也大有人在。因为,过年期间,别说大鱼大肉,嘴巴一刻不闲才是胖起来的原罪。

因为人们不是在吃饭,就是在嗑瓜子。

记得之前网上有篇文章讲的就是“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爱嗑瓜子”这个问题。文章提到,“相比其他零食,瓜子的确适合消磨时间”。

平日瓜子花生出现的场景往往是人们闲聊唠嗑时,所以,一定程度上瓜子花生也是社交辅助物。

什么是“过年”?就是社交狂欢呀!而过年最具社交属性的三个场所,除了酒桌,就是麻将桌和炕头。酒桌自不必提,麻将桌和炕头也是新年人们最爱待的地方。

二月二的花生糖怎么做(过年怎么少得了)(7)

麻将桌旁,打麻将的腾不出手,看客的手上嘴巴可不停。

只见看客双眼还盯着牌局,小巧的瓜子经手指一捏,牙齿一磕,白胖饱满的籽仁便落到嘴里。几圈麻将下来,哪个桌下不是瓜子花生皮一地。

再说炕头。过年期间,我妈的小姐妹偶尔来我家找她唠嗑。

俩人有时床边有时沙发,人一落座,我就自觉的把瓜子花生奉上,再贴心的给二位沏上两杯茶水,以示乖巧懂事。

然后就听吧,各家八卦之间参杂着咔滋咔滋的声音,俩人喷空喷的的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每当这时,我实在无法想象,她们要是少了花生瓜子那得少多少乐趣啊。

05

没有哪个国家

在嗑瓜子方面能与中国一战

其实,瓜子花生糖不仅给现代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在古代,也帮着人消磨了很多时光。

二月二的花生糖怎么做(过年怎么少得了)(8)

“瓜子”第一次出现在文献典籍中是在北宋初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里。

后来,吴越地区还有歌谣为证,记载着正月嗑瓜子的习俗: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种地下秧子……

到了明清时期,各类戏曲话本,也不少见对人们嗑瓜子的描绘。

记得早先看《红楼梦》,里面便写到:“黛玉和宝玉在梨香院作客,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笑。”

曹公笔下这样神仙般的人儿,在嗑瓜子面前,也得低头啊。

二月二的花生糖怎么做(过年怎么少得了)(9)

康熙年间也有诗为证,《年夜》:“侧侧春寒轻似水,红灯满院揺阶所,漏深车马各还家,通夜沿街卖瓜子。”

足以见得,明清时期嗑瓜子就已经成为全民休闲运动了。

嗑瓜子发展到现在,不说世界无敌,但也确实鲜有哪个国家可以与我们一战。

不是有种说法嘛,要辨别一个人是中国人还是韩国、日本人,只需给他一把瓜子即可。

至于花生,也因其寓意吉祥、味美价廉得到了大家的喜爱,上升为“国民干果”。

原先为奢侈品的糖果,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春节沟通情感,抚慰心情的助攻。

二月二的花生糖怎么做(过年怎么少得了)(10)

而在过去的十年里,人们对各类坚果、零嘴的需求倍增,我们的年桌上也越发丰富,但仍没有任何一种吃食,能够像填缝一般,充斥在新年的时时刻刻。

也许,未来年味儿千变万化,但万变也绝不会离花生、瓜子、糖。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