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觉得“存天理灭人欲”想来是这么些年来被大家误解最深,诟病最多的一句话了,现如今“存天理灭人欲”俨然成了禁锢人思想的罪魁祸首。人们以理喻人,认为提出这种观点和推崇这观点的人,品德绝好不到哪儿去。于是便很容易的相信了朱子私生活混乱,诱奸尼姑、乱搞男女关系、扒灰搞大儿媳肚子、与寡妇通奸、不孝父母等言论。这本是一篇很早很早以前写的旧文,可能不够成熟,然而还是想替“存天理灭人欲”説句我个人认为还算公道的话,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存天理灭人欲又是谁说的(存天理灭人欲真的没你想的那么混蛋)(1)

那篇因为党争而肆意侮辱和诬陷朱子的文章我们暂且不去置评,因为那根本就不值得一驳,我这篇文字只来聊聊天理和人欲。首先我们要知道天理和人欲最早出自《礼记·乐记》。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恶,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存天理灭人欲又是谁说的(存天理灭人欲真的没你想的那么混蛋)(2)

这意思是人天生的禀赋是很纯静的,这种纯静就是天理亦指天性,但是这种与生俱来的纯静由于对事物的认知而受到了外界的刺激,人就有了欲望。欲望越强,就越没有节制,越是没有节制外面的引诱就越是停不下来,人要再不反躬自省,这与生俱来的天理就会毁灭。天理毁灭而穷极人欲,然后就有了悖道诈伪的心,就会做出淫泆乱法的事,最后强者胁迫弱者,多数欺压少数,勇者欺负懦弱者,有病的无人照顾,老幼孤独的流离失所,这就是世间的大乱之道。因此二程才会説:

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又是谁说的(存天理灭人欲真的没你想的那么混蛋)(3)

理学之争论古来有之,不过直接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却没有,争的也只是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的问题。比如阳明先生,阳明先生认为心即是理,所谓天理,主要是指良心。他认为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天理就是良知。他所推崇的是《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他觉得人们要做的只是致知而已,这就是王阳明先生一生所推崇的致良知,即天理在心中。

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了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这性之生理,发在目便会视,发在耳便会听,发在口便会言,发在四肢便会动,都只是这天理发生,以其主宰一身,故谓之心。这心之本体,原只是个天理,原无非礼,这个便是汝之真己——《传习录》。

存天理灭人欲又是谁说的(存天理灭人欲真的没你想的那么混蛋)(4)

阳明先生所不赞同朱子的,只是朱子事事物物必究其天理、具体到事物中找至善的理论,王阳明认为事情那么多,那事理更是无穷无尽,统统格之则未免太过繁杂。传习录里记录了他对朱子《大学章句》中“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於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的理解,有一回他的徒弟兼妹夫徐爱问他:

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先生回答:‘於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

但是他并不反对天理和事物并不能分开的说法,《传习录》里也有很多存天理灭人欲的言语:

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

吾辈用力,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存天理灭人欲又是谁说的(存天理灭人欲真的没你想的那么混蛋)(5)

可见智慧如阳明先生者,争论的也只是天理的定义,是心为主啊还是以物主的问题,他并不反对存天理灭人欲,那么朱子呢?

朱子的理学是从物去出发的,他认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并且认为是先有理而后物,《朱子语类》有明确的说明。

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动而生阳,亦只是理;静而生阴,亦只是理。

大而天地万物,小而起居食息,皆太极阴阳之理也,

人要做的只是明白这些定理,如何明白,需在格物而已。

人多把这道理作一个悬空底物。大学不说穷理,只说个格物,便是要人就事物上理会,如此方见得实体。所谓实体,非就事物上见不得。且如作舟以行水,作车以行陆。今试以众人之力共推一舟於陆,必不能行,方见得舟果不能以行陆也,此之谓实体。——《朱子语类 卷十五》

格物才能致知,这个知不是大脑袋一发热而烧出来的,是像大家在陆地上行舟,舟不动而得知舟果不能以行陆而得来的。舟不能在陆地上行动(现在的两栖舟船除外)这就是理,理其实是自然的规律。众所周知,理学在宋朝时被称为道学,后来人们称之为伪道,不管他是真是伪,不可否认的是理学的思想大量汲取了道家的自然学说。庄子有“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理学的天理,也差不多就是这么个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又是谁说的(存天理灭人欲真的没你想的那么混蛋)(6)

因此,理学所指的存天理灭人欲,不完全是后人牵强附会强加上去的所谓禁锢人思想的东西,理学提出理大于势,又怎么会无理的去禁锢人的思想并认为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无条件的遵从大家认为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呢?天理大于人势,又怎么会完全把君凌驾于人身上呢?这从道理上来讲是説不通的。

理学认为天理和人欲人人都有,并且是并存的,但他们却是对立的,怎么形容呢,就拿光和黑暗来比例,晚上屋子里很黑,我们把灯打开,灯亮一分则暗少一分,暗多一分则亮少一分,就是这么个道理。

有个天理,便有个人欲。盖缘这个天理须有个安顿处,才安顿得不恰好,便有人欲出来。天理本多,人欲便也是天理里面做出来。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这一切是先有天理,这人欲是从天理里生的。

存天理灭人欲又是谁说的(存天理灭人欲真的没你想的那么混蛋)(7)

比如拿吃饭这事儿来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本来吃饭这件事儿吃饱就行了,可是后来吃饱了不满足还想要美味,这个要求就是人欲。要求美味是建立在吃饱了后才想的,这就是人欲是从天理里生出来的道理。再拿父母要求孩子怎么样这个来举例,爱这本也是天理,但是太爱了就一定要要求孩子怎么样,要求孩子怎么样,这就是人欲了。

“父母之于子,有无穷怜爱,欲其聪明,欲其成立。此谓之诚心邪?”曰:“父母爱其子,正也;爱之无穷,而必欲其如何,则邪矣。此天理人欲之间,正当审决”——《朱子语类力行》

因此存天理灭人欲,不是害人之言,而是治世之道,现在很多广告里头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也是存天理灭人欲的一种表现。

存天理灭人欲又是谁说的(存天理灭人欲真的没你想的那么混蛋)(8)

无论王阳明的心学,还是朱子的理学,他们都是説的极好的。一个是参考了佛家的人人皆可成佛,一个是参考了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但圣贤千言万欲所教我等的不正是存天理灭人欲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