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占义群,中国人民解放军5713厂车工技师,18年的车工研磨生涯,造就了他细致、稳重的性格2015年、2016年在工厂“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绝活展示”活动中连续斩获技能竞赛一等奖,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占山头派?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占山头派(下苦功就没有过不去的)

占山头派

人物小传:占义群,中国人民解放军5713厂车工技师,18年的车工研磨生涯,造就了他细致、稳重的性格。2015年、2016年在工厂“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绝活展示”活动中连续斩获技能竞赛一等奖。

回首18年车工研磨历程,占义群虽然还没有达到师父夏家峰登峰造极的高度,但在同行眼里,他已研磨出足够精彩的人生——

他研磨的机件,送去计量检测时一次性合格率很高;他对普通的通孔研磨和高精度的盲孔研磨手到擒来;超长盲孔研磨和超短超小孔研磨技能这些公认的行业难题,已成为他的独门绝技……

车工研磨这项手工技能是典型的慢工出细活,不仅要手到眼到,更要沉下心与枯燥的工具打交道。能啃下这块“硬骨头”,笔者很难相信,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占义群还是半路出家。

“门外汉”何以挑大梁?大家记住了占义群那一手“磨功”,也看到了他的门道——勤奋。

1999年,做了7年普通车工的占义群被通知转岗,接手车工研磨工作。想到能多学一门技能,占义群喜上心头,然而计算研磨工具车削尺寸这个小问题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不同产品所需要的研磨工具形状和尺寸各不相同,一开始盲目上手,占义群屡屡卡壳。为了掌握要领,他反复计算,为工具量体裁衣,成功“刻画计算”出不同尺寸研磨机件需要的工具外形和尺寸。

“门外汉”迈过了第一道门槛,这段经历让他明白自己的路还很长。

一口吃不出胖子,一道功做不出模子。6个月的学徒期,占义群与尺寸较上了劲。他每天至少用8个小时将各种不同研磨部位、尺寸、材质的报废机件拿来练手,思考怎样找到与机件最默契的手感、最方便的工作姿态。手指上的皮肤磨掉了又长、长了又被磨掉,占义群终于能够独立从事研磨操作。

“没有完全符合标准的工具,但我们可以无限接近于理论极限值。”有了目标,占义群向一个个研磨难题发起了挑战。

一次,在研磨3件外径298毫米 、内径208毫米的内外型环规时,占义群一下子报废了2件。他冷静地分析失败原因:从车床的转速到研磨工具材料的选择,从夹具的制作到研磨力度的控制,一步步摸索总结经验,一次次装夹对比,2天后环规终于研磨成功。回忆当时的情景,他笑着说:“只要下苦功,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几年下来,只要占义群出马,就没有过不了关的检验。别人称他为“福将”,占义群一笑了之:“福将也是‘付将’,关键是平时把工作做细,把问题解决好。”

笑是最有底气的回答,在他的笑容中,我们看到占义群的自信。一次,一位研磨工找到他,就一根超长杆芯棒的同心度研磨难题向他请教。他看了对方操作,在一旁指点了几处要领,就把问题快速解决。可没过几天,另一件同样的机件又让这名研磨工犯了难,只好再次找到他“指点迷津”。占义群从研磨套的制作等4个方面加以改正后,机件尺寸又一次达标。原来,他早已把相关问题研究透了,遇到问题自然手到擒来。

方寸战位倾注心血,微毫尺寸凝聚精华。从“门外汉”到挑大梁,占义群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克服了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寂寞。他不仅在岗位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更带动了身边人不断进步。谈到这些,他一脸坦然:“我是一名军工人,坚持做好一件事,并把它做到极致,是我一生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