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家长大家好,欢迎来到”高考提分区“小讲堂,我是读研的阳阳学姐,酷爱研究学习,家教的经验,和清北学霸研究总结,针对高中各阶段学习方法,帮助很多学弟学妹突破高分,掌握好,突破高分才是硬道理,可要看仔细哦,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高中成语病句题及答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高中成语病句题及答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二的成语)

高中成语病句题及答案

各位同学家长大家好,欢迎来到”高考提分区“小讲堂,我是读研的阳阳学姐,酷爱研究学习,家教的经验,和清北学霸研究总结,针对高中各阶段学习方法,帮助很多学弟学妹突破高分,掌握好,突破高分才是硬道理,可要看仔细哦!

高中语文是高考科目之一,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语文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同学们不了解高中语文内容特点与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等因素所造成的。

因此,为了帮助大家学好数学,学姐今天特地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二的成语 与 常见的病句类型,word可打印!高中生强烈建议收藏!


篇幅有限,只能上传部分截图,建议大家都领一份完整的电子版复习。

获取方式:点我头像,私信发送“语文”即可免费获取。

更多资料持续更新,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必修一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挫折。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3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
3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4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35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36扭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如: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

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如:

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如: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

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

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

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2>缺谓语。如: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如:

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

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

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篇幅有限,只能上传部分截图,建议大家都领一份完整的电子版复习。

获取方式:点我头像,私信发送“语文”即可免费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