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大明历史的粉儿,虽然历史读的不是很通畅,但是我比较熟悉的恰好是弘治朝,成化朝略读后,喜欢三个人,分别是汪直、怀恩、李东阳。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1)

喜欢汪直,应该是启蒙于电影《龙门飞甲》的雨化田,汪直乃是西厂厂公,雨化田的原型啊。

为什么喜欢汪直呢?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2)

因为汪直足够复杂,用成人的视角也说不尽他的故事,他亦邪亦正,

大是大非面前,他选择华夏的骨气,绝对不犯错,

吵吵闹闹面前,他选择内臣的糊涂,绝对不出头,

争争扰扰面前,他选择太监的贪婪,绝对不手软,

百姓生死面前,他选择大明的傲气,绝对不退缩。

这就是汪直,一个会贪钱财的太监,一个会搅浑水的内臣,一个为社稷死的大明忠臣。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3)

当我听说汪直将成为主要因素的角色,再次出现在成化朝的时候,我无疑是惊喜的。

汪直,一个为了老百姓争是非黑白的太监,

史料记载,已故少保杨荣曾孙、福建建宁卫指挥同知杨华与其父杨泰暴横乡里,惨害人命,被仇家所举报,于是入京行贿,被汪直所发觉,关进西厂监狱严刑拷问,并牵连多位大臣,一时西厂“权宠赫奕,都人侧目”。

这是敢于挑战权贵,更敢于为百姓除暴安良的内臣啊。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4)

汪直,一个为了钱财分赃不均,屡行大狱的太监。

史料记载,南京镇监覃力朋上京进贡后回去,用一百艘船只载运私盐,骚扰所过州县。武城县典史责问他,反倒被覃力朋击打,牙齿被打断,另有一人被射杀。汪直查访得知,报告给明宪宗,结果覃力朋被逮捕,判处斩刑。覃力朋后来侥幸得免,而明宪宗通过此事认为汪直能探知奸情,便更加宠爱他。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5)

汪直,一个为了大明江山,天下太平举荐开设武举考试,一个带兵安定边疆的内臣!

成化十四年(1478年),三月,建州女真犯边,汪直欲前去招抚,为司礼监掌印怀恩、大学士万安等人所阻。五月,汪直奏请开设武举,设科乡试、会试、殿试,欲悉如进士恩例,诏命试行数年,俟有成效。六月,宪宗令汪直领通事百户王英往辽东处置边务,并赐汪直敕曰遇事可便宜行事。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6)

成化十六年,鞑靼派军进入河套,宪宗令汪直监军,兵部尚书王越提督军务,保国公朱永为总兵前去御虏。王越说服汪直奏请朱永率大军从南路走,自己与汪直沿边境往榆林。后探知蒙古王庭在威宁海,于是尽调大同宣府两镇精兵两万,昼伏夜行二十七日至猫儿庄。时天降大风雪,王越汪直率精骑连夜奔袭至威宁海,敌寇犹未发觉,明军纵兵掩杀,获大胜。达延汗巴图蒙克(小王子)仅以身逃,达延汗的妻子,蒙古传奇女英雄满都海战死。此役后,王越功封威宁伯,成为明朝仅有的三位以战功封伯的文臣之一,汪直加食米四十八石。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7)

汪直,一个虽然是万贵妃的近身太监,却绝对不跟万贵妃、万安一流同流合污,反而为了大明江山力保第七大中兴之君明孝宗弘治帝朱祐樘的太监!

他为了护住弘治帝朱祐樘,宁愿被贬斥,西厂被裁撤,也不肯帮助万贵妃巩固势力。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8)

汪直是一个有是非观的人,会为大明护佑忠臣,

史料记载嘉兴知府杨继宗非常廉洁,有次进京入觐,汪直想去拜见他,杨继宗却不见。宪宗问汪直:“朝觐官孰廉?”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年秩满后,杨继宗被破格提拔为浙江按察使(正三品)。杨继宗在浙江曾经数次得罪中官张庆。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多次在宪宗面前说杨继宗的坏话。宪宗反问:“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张敏吓得赶紧给张庆写信说:“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载于《明史·杨继宗传》)

都御史杨继宗的母亲去世,归乡丁忧,汪直仰慕杨继宗的名声,前去吊唁。杨继宗穿着丧服居于坟所,汪直步行到坟前,拜起后,用手捋着杨继宗的胡须说:“比闻杨继宗名,今貌乃尔。”杨继宗说:“继宗貌陋,但亏体辱亲,未之敢也。”汪直不再敢说话。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9)

而这就是汪直,一个复杂,贪婪,却又为大明朝,为百姓忠心,说是善人不是善人,说是恶人不是恶人,说是忠臣不是忠臣,说是奸佞也不是奸佞的一个复杂到极致的人。

如今看到汪直再现屏幕,心里真的是开心不已啊。

大明朝的开挂太监有很多,汪直绝对是算一个精彩纷呈的太监。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10)

初见汪直,我是开心的,眼神中有着惆怅,他无疑是在忧虑明孝宗朱祐樘的前程啊,

为了保住太子朱祐樘的未来,汪直可谓是煞费苦心,这一点从他夜探大臣府邸,能够看出。

开心的是,演出了汪直为了大明后继之君的煞费心思,也演出了汪直其实是忠于大明朱家的本质。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11)

红色千纸鹤,也很明确的讲述了,汪直希望的是大明老朱家,这个红色大明康泰永盛,国泰民安。

可谓是点睛之笔啊。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12)

也许是我先入为主就是喜欢汪直这个复杂的人物吧,所以我看到从心事重重到笑脸相迎的汪直,

不得不说,虽然我才看到第一集,我喜欢汪直这样会做交流,会说官场话,和蔼而不拿乔的样子。

大明忠臣,内阁元老,大明铁骨铮铮的大臣,一个内臣就算是朱祁镇内书房读过书的内臣太监,

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资格跟内阁元老板着脸,像是给人家下命令一般,自视甚高。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13)

相反,对于粘合剂一样的内臣,汪直笑脸迎人,有商有量的说话才是跟靠近史实的。

这一点,我很满意,至少不是装X打脸的高冷,这样不符合历史的表演模式。

我确实非常喜欢汪直,我看这个电视剧,我只会看汪直,因为太喜欢这个角色的复杂了。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14)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15)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16)

这表情从笑脸到皱眉,从所谓的客套到真实去表达自己不甚赞同的微小心理,实际上已经告诉大臣,

他汪直的态度,所以大臣的态度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等着汪直自己说。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17)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18)

这也就是为什么汪直和大臣的表情从客套瞬间变成了严肃,而严肃之中有隐隐有一种波澜不兴,但微波粼粼后,必是波涛汹涌的风高浪急的可怕预判,而这个预判就是严肃表情的变化使然。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19)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20)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21)

但是呢,汪直是不会话直说的,说到官家大事,这老臣表情是心事重重又心事惶惶。

汪直的表情是等待这老臣自己有一瞬间的认怂,再顺势加筹码,保证谈判成功。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22)

我们可以看到老臣的紧张,手都攥拳了,就怕手心出汗了,而汪直则是表现了善意,蓄意降低音量,更蓄意在老臣的耳边做个提醒。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23)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24)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25)

覆手于后的了然于胸,滔滔不绝的史料记载,言出有据的了若指掌,这也让老臣的心里也发憷。

但从这个侧面看出来,汪直就是汪直,不愧是西厂厂公,堪称大明朝的百晓生,一切皆在他的脑中。

从这里能看出来,汪直就是个牛人啊,当然,要不是牛人,又如何在中华史册之中,有他一席之地呢?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26)

汪直掰着小指头,跟算账旧账的架势,让老臣已经坐卧不安了,嗯,应该是坐立不安,如坐针毡了。

这在心理学上,已经是攻克了心防,就差让老臣选择是破釜沉舟或釜底抽薪了。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27)

这也就是老臣为什么最后选择认输,以釜底抽薪的姿态,老告诉汪直,我老底被你掀起来了,

你想要啥,想救我还是想害我,想要挟我还是想要帮衬我,想如何拿捏,给个章程,我听话就是了。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28)

汪直这个时候的态度是笑嘻嘻的,一副我忠于主子,你自己看着办的架势,这等于是给老臣心理上重重一击,当然,这样的笑才是最让人拿捏不准的,谁知道汪直到底是如何让陛下和万贵妃开心呢?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29)

而老臣也知道,一个死字就是结局,那么到底太子为什么是朱祐樘,我不知道电视剧是怎么演绎的,我只知道大明朝的历史中,汪直是为了太子朱祐樘付出过心血的,与怀恩连同抗击东厂厂公尚铭。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30)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31)

希望看到东厂厂公尚铭和西厂厂公汪直的正面相抗,那一定是精彩纷呈。

西厂如何裁撤的?汪直如何最终选择的是放弃万贵妃,站在老朱家千秋万代的立场上的?

汪直是如何帮助怀恩保住朱祐樘的?汪直又是如何借助杨荣曾孙而让万安一党被清除个七七八八的?

这些都希望能够在这个成化十四年的故事里面看到,也让我看看成化朝那些有趣的,被记载史料上的故事。

成化十四年素材(钱塘小苏说说成化十四年刘耀元版)(32)

说实话,能再见大明朝,真的是激动,这激动更多的在于,天子守国门,大臣死社稷的骨气。

在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那大明朝独有的天然傲骨与铮铮铁骨,

而这份挺直腰杆子,立于天地间的傲骨,才是我中华民族的风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