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鹃鹃声去哪了王国成/文,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喜鹊死了大地的悲伤?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喜鹊死了大地的悲伤(天上的鹃鹃声去哪了)

喜鹊死了大地的悲伤

天上的鹃鹃声去哪了

王国成/文

小时候,每年到给红薯锄二遍草的季节,我不管天气如何炎热,总要撵着爷爷下地的。那可不是为干话,而是另有所想——到红薯地里找鹃鹃窝。

鹃鹃是一种鸟,不知是不是候鸟,它的叫声十分动听,因此到了今天,有关它的一些故事我还不曾忘怀。鹃鹃的学名叫啥?虽说问了不少人,但至今也没弄明白。它身呈土灰色,大约与麻雀颜色差不多,只是个头较麻雀大 ,脖子较麻雀高,毛上点缀的褐色较麻雀浅。它头顶上高高突起的一撮毛,特别的引人嘱目。为此,庄稼人又给鹃鹃两个字的前头加了个"帚(念zhou)头",因而人们又叫“帚头鹃鹃″!

"帚头鹃鹃"在天空的叫声,叫人听得如痴如醉。我记得那时候,只要天上鹃鹃一开腔,地里的锄草者便会停下手中的锄把仰着脸听它一会儿。

我觉得鹃鹃很憨,因它选择建窝的地方大都在大棵草下或红薯棵老坚缨(方言:红薯根部)旁,它下蛋、孵蛋、育娃均在那里。因红薯棵下的窝,最易被锄地人发现,所以我那时跑到地里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干找鹃鹃窝与逮鹃鹃娃勾当的。

找鹃鹃窝有两个方法,一个是锄红薯地时碰见,这个比较省事;另一个是闻声观势,鹃鹃空中叫一阵子后,会突然垂直猛扎下来,人们经多次观察可记下它降落的大体位置,然后就在那地方慢慢地找,草密草大地势高的地方是它们垫窝的最佳所在。鹃鹃十分冷静沉着,它不到万不得一见人它是不轻易起飞的,所以较之红薯棵下找鹃鹃要困难多了。当然鹃鹃一旦觉得十分危险气就沉不着仓皇飞逃了。不过这时它的窝、它的蛋、它的娃便会暴露无遗在寻找者的面前。

找到鹃鹃窝后,不管大人们孩子们都会自觉遵守一个规矩,那就是窝中是蛋时动都不能动它,只能隔几天去视溜一次,观察观察小鹃鹃出壳了没有。一旦发现一窝小鹃鹃齐刷刷仰头张嘴时,那可毫不客气了,非来个一窝端不可!这时大鹃鹃会发疯似在空中大声乱叫,可它有什么办法呢?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养小鹃鹃是非常麻烦的。因为,它以蚂蚱为食,暑假期间还可以,但开学后就没空了,只能在放罢学的午饭后和晚饭前挤时间去逮。鹃鹃刚刚逮到家时,或用旧补衬,或用旧套子,找个纸盒一辅放进去就可以了。起初你去喂它,一窝子全都把头一仰大张着嘴待食。鸟小时蚂蚱得拽碎一个一个地喂,待它稍大一些时,除了大蚂蚱外,小蚂蚱便可直接的喂了。

待鹃鹃大一点的,就得装入笼子了。我们村上的鸟笼子分三个档次:铁丝的上等,竹篦的中等,秫干圪旦儿(高梁莛)的下等。我喂鹃鹃笼子就是用的是秫干圪旦儿别(方言:偏织)的,属最懒的一等。

我逮的鹃鹃喂活了两只,便成了那一段时间中自己的心肝事,每天下学书包没有摘下先去笼子边观察一番鹃鹃的活动情况,虽然那时还没听到鹃鹃那悦耳的妙音,但心里边那一种得意劲是莫明其妙的。那阵子经常和我玩耍的几个发小对我的成功表现出既羡慕又高兴的样子,因而都天天主动地帮我逮几只蚂蚱去喂。

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天中午放学后,我推开屋门两眼顿时傻了:秫杆圪旦儿笼子从桌上掉在地上零散了,上面粘满了鹃鹃毛翼和血迹……。见状后我犹如晴天霹雳,眼泪瞬时夺眶而落,随着就是一声大哭。哭声惊动了刚从地里回来还没来得及进屋就去灶火中捣火做饭的奶奶。

奶奶慌慌张张的从灶火出来,进屋一看说道,这是谁家的死猫进屋了。随后好大一阵子才将我安慰的停住了哭声,但无法平静的心情让我不知那一阵还会冷不防再抽泣几声。爷爷下工又继续安慰我,并承诺明年弄个铁笼子喂鹃鹃,这才把我彻底哄住了。

但到了第二年夏天,我上了初小四年级,因那时五年级属高小,是小学生学习路上的一个门坎。学习担子的加重,养鹃鹃的事就不再提了。其间因毛主席为反修、防修、防止中国红旗变颜色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我参加了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因整天忙着学习排练节目,有了更有意思的事情干,便把喂鹃鹃爱好扔到一边去了。虽然到坡上还会一如既往的欣赏鹃鹃的叫声,但养鹃鹃的兴趣已没有了。

近六十年的光阴过去了,镜前的白发之人每当想起鹃鹃那声音,心里仍乐滋滋的,似乎逮鹃鹃喂鹃鹃的经历没离开多远!只可惜后来随着农药的普及使用,鹃鹃的叫声一年更比一年少。十几年前,王寨东坡的开发,更是挤没了小鹃鹃在东坡上的活动空间,那美妙的歌声好多年听不到了!

但小时候对小鹃鹃喜欢的情结我还系的牢牢的,时不时还会在梦中出现。

旷野里白云下鹃鹃的歌喉是多么动听啊,我真想再享受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