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之乡的咸宁市有“嫦娥故里”之称,该市咸安区桂花镇大屋雷村有900多年的历史,祭月习俗历史悠久,1945年因故中止,直到2010年才重启这一仪式。美丽乡村喜迎丰收年,今年中秋夜,该村特别举行了大型祭月仪式,楚天都市报记者专程赶到该村实地探访。

传统祭祀中止数十年后重启(传统祭祀中止数十年后重启)(1)

仪式现场协调员雷应佳今年64岁,是咸安区民协会员。他向记者介绍,大屋雷村有2600多人,以雷姓为主,祖上自北宋迁居过来,至今有900多年历史。咸宁地区有中秋守月华的习俗,该村也一直有祭月传统,一年一小祭,五年或遇丰收年一大祭,后因故1945年中止。“祭月仪式的重启,要特别感谢已故的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始创会员刘民老师。”雷应佳说,刘民老师生前多次来村里翻阅雷氏家谱,找到“春秋两祭,清明祭祖、中秋祭月”的记载,走访了200多位老人,挖掘出一套完整的祭月仪式。美丽乡村今年喜迎丰收年,所以大屋雷村特别举行了大型祭月仪式。

传统祭祀中止数十年后重启(传统祭祀中止数十年后重启)(2)

24日晚8时,仪式开始。记者看到,主祭等3人身着素服到总祖堂请出日月神位。14名乐手奏乐迎接,将神位放进轿子,主祭手持三炷清香,一声令下,祭祀队伍出发。主祭、神丁、乐队、轿夫和28名星宿,一共64人。

传统祭祀中止数十年后重启(传统祭祀中止数十年后重启)(3)

人流簇拥着祭月仪仗来到八庄门祖堂前,祖堂门头上书写着“讲易家风”4个遒劲大字,门口摆着祭祖台,祭月坛设在堂前的圆形池塘边。祭台上摆着祭礼三牲(鸡、猪头、鱼),旁边有桂花酒等。主祭率队入堂祭祖后,雷字大旗放置在堂前。队伍以祭祖台与祭月台为中轴线,呈八字形排列,十分壮观。接下来,主祭带领队伍祭祖、请神、娱神、颂神、送月神,四周围满了村民和游客。

华师文学院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研究生聂强拍下了祭月仪式的影像志。他说,大屋雷村的中秋祭月习俗源远流长,大型祭祀兴起于道光三年(1823年),当年春闱高中进士的雷以諴中秋回乡省亲,举行了大规模祭祖祭月活动,现行大屋雷村中秋祭月仪式由此而来。由于雷氏家族有易学传家的传统,因此形成了国内独一无二的大屋雷中秋祭月习俗,是难得的民俗文化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