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聪背书(李本聪三月)(1)

“三月三,赶花山。”其实,花山是赶不成的,因为农忙已经到达了高峰期。田野里两种色彩交织着——小麦的枯黄和蚕豆的焦黑。这两种颜色催动着人心,收割、上场、碾压、储存,每一道工序都要投入劳力,都要汗流浃背,“一夜连枷响到明”。

三月的天气是闷热的,焦操,空气像要燃烧起火一样。狗从巷子里跑出来,舌头担在牙齿上,喘息着;牛走过,呼哗呼哗吹着气,尾巴甩成个半圆圈,不断地驱赶着苍蝇;猪看见有个泥塘,跳了下去,打一身泥,又哼唧着爬上来。十天半月,地里的小麦收完了,田里的蚕豆收完了,人们从农忙里走出来,日子又回归到悠闲里去。

山明水秀,鸟语花香。暮春时节,气温升高起来,保暖衣裤可以放到柜里休闲了,春服春衫春裙成了这一个月的主色调。男孩子穿一件薄薄的短袖衬衫,背着书包上学去;小伙子穿一条齐膝的短裤,在工地上干活;老爷爷脱下棉袄,不能再晒太阳了,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和老伙伴拉拉家常,说说闲话。最美丽的当然是姑娘了,她们穿上花花绿绿的裙子,从街心这头甩到街心那头,把自己的俏身丽影展示给这个世界看。嫂子们,徐娘半老又怎样,世道不同了,仍然满身时髦,和姑娘们一争高下。

三月文明礼貌月,这个社会集体想起雷锋叔叔。小学堂里的孩子,在老师带领下,系着红领巾,清扫街心路道,捡拾排水沟里的纸屑果皮和塑料包装。城里的共青团员,还有志愿者,也来到乡下,清除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温馨在你我身边弥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