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共生下26个儿子。不过,朱元璋却始终独宠大儿子朱标,以及皇太孙朱允炆这一脉。即使后来打赢“靖难之役”当上皇帝的朱棣,起初也并非是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朱元璋其他25个儿子,为何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之位?就连堂堂的永乐大帝朱棣,也只能等到朱元璋去世后才敢反水。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朱标的儿子?朱元璋有26个儿子(1)

说这个问题之前,先和大家简单说下朱标。

朱标出生于1355年,他是朱元璋和原配马皇后的儿子,从小熟读儒学经典,性格仁慈宽厚。

无论待人接物,还是行为处事,作风与剽悍果敢的朱元璋都有着天差之别。此外,史书记载朱标体型臃肿,且腿部有残疾,走路行动不便。

每逢上朝时,朱标都需要有俩人搀扶,才能颤颤巍巍走上朝堂。因此,单从朱标的外部条件看,他远不如英明神武的朱棣。

但奇怪的是,朱元璋即便与朱标爆发过直接冲突,也始终未曾想过剥夺朱标的太子之位。

细细深究的话,其实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这才让朱标的太子之位十分稳固。就连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在当时也不敢妄加造次。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朱标的儿子?朱元璋有26个儿子(2)

第一点,朱标深受朱元璋喜爱,以及朱元璋的小农意识在作祟。

不论明史,还是其他官方正史均有相关记载,朱标从小便跟随父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朱元璋建立大明,他对马皇后的爱始终不减。

朱标作为他的嫡长子,虽说外形体貌不堪,且身有残疾,但朱元璋却十分宠爱他这个儿子。

朱元璋父母兄弟皆早亡,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吃了不少的苦,对血缘亲情的重视超乎常人。

说个事儿,朱文正这个人,相信很多同学应该不陌生。他的父亲是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朱文正打起仗来也是一把好手,战功卓越。但后来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想投靠张士诚。

《御制纪非录》记载:“不期忘前日之艰辛寒微之极,恣肆凶顽无所不为,又何言哉。大逆之道既泄,朕恐为人所谮,特召而面审之,其应之辞,虽在神人亦所不容。”

朱元璋得知后,便将其软禁,最后抑郁而终。按此时来说,朱元璋对朱文正这一家子基本已经死心了。

但在1370年,朱元璋将朱文正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就藩桂林。虽是郡王,但待遇规模都与亲王相仿。

可是这个朱守谦也是横行不法,在地方横征暴敛,导致云南军民怨恨。朱元璋曾给过多次机会,最终无可奈何,将其安置于凤阳。

但即便如此,朱元璋也没有痛下杀手,相反又以曾侄孙朱赞仪,也就是朱守谦的长子为靖江王世子。做到这个份上,朱元璋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对兄长侄子一门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陪伴在身旁的长子朱标呢?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朱标的儿子?朱元璋有26个儿子(3)

此外,朱元璋是彻彻底底的赤贫出身,他的小农意识在作祟。

什么叫做小农意识?

简单来说,朱元璋认为他和马皇后、朱标才是亲如一家人。其他妃子、小妾,还有她们生出的儿子,只能算作有血缘关系,但并不被囊括在继承大统的范围内。

说得更简单点,朱元璋即便当上皇帝,但他内心深处,还是遵循我国古代那套“长子继承父业”的思想。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原配,朱标又作为长子,于情于理,朱元璋都想着把家业交给朱标来继承。

即便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但他还是将对朱标的宠爱,全部转嫁到皇太孙朱允炆的身上。

自始至终,这位洪武大帝就从来没有承认过其他儿子的正统地位,更莫论将皇位交给他人继承,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国现在还有不少重男轻女,以及偏爱大儿子的家庭门户。不少具有守旧观念的父母认为,大儿子是一家顶梁柱,在日常生活还有分家产时,大儿子一方总是能分到更多的东西,这在我国古代也是时有发生。

而朱元璋他就是彻彻底底的小农意识,朱标才是他最为宠爱的大儿子。其他25个子嗣只能分点边角料,无法和嫡长子相提并论。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朱标的儿子?朱元璋有26个儿子(4)

第二点,从礼法上看,朱标嫡长子的地位十分稳固。

朱标虽然有许多外在缺陷,但朱标乃是马皇后和朱元璋的嫡长子。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他的皇位自然是要交给长子朱标来继承。

那么,从第二点再结合第一点来看,朱标既有合法继承的身份,同时他又最受朱元璋的喜爱。他成为大明朝唯一的正统合法继承人,肯定是说得过去的。

再者,自洪武十年后,朱元璋就下令“朝中政事先启请太子处分,然后奏闻。”历代皇帝都很难做到放手让太子参与政务,因为会对自己的皇权产生威胁。可朱标主持朝政达十五年之久,都未曾听到朱元璋有什么不满,可见对朱标有着极大的信任和宠爱。

除此之外,朱标也并无纨绔之习,他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待兄弟手足之情,十分看重。又尽心受教,对宋濂等人言必称师父。这样的儿子,谁不喜欢?

而且古代汉族对第一个儿子都非常看重,也非常喜欢,它代表着古人后继有人,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

朱元璋光儿子就有26位,真要个个爱得一样深,显然不现实,根本顾不过来。况且朱元璋还有女儿、后妃,国家大事等等,哪有那么精力去管其他儿子?只能将精力放在长子身上。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朱标的儿子?朱元璋有26个儿子(5)

第三点,朱标当时身边已经有了一批铁杆心腹。

根据《明史》记载:“帝选勋德老成及新进贤者,兼领东宫官。于是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

朱元璋派遣文臣第一人宋濂,作为太子太傅,悉心指导朱标。同时,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开国元勋,也支持朱标。

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东宫太子朱标身边跟随了一大波明朝开国元勋。诸如宋濂是当时明朝最有威望的文臣,有宋濂在,朱标可以控制无数文人思想,也能掌控舆论。徐达、常遇春、胡大海这些武将手握雄兵。

有这样一众文臣武将支持,除了朱元璋,还有谁能通过武力和其他手段对朱标构成直接威胁?

再者,朱标的威望在众皇子中还是很高的,当时的朱棣,怕是不会有造反的胆子或者想法。

即便朱棣后来造反,那也是因为他实在无路可走。建文帝朱允炆刚一继位,就接连废掉五王,将自己叔父逼死囚禁,对朱棣欲置死地,朱棣岂能束手就擒?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朱标的儿子?朱元璋有26个儿子(6)

总体来说,朱标是嫡长子,在众皇子中又有威望,身边又有朱元璋培养的一批辅佐班子。文有宋濂,武有徐达、常遇春。纵观朱元璋的其他25位皇子,谁有这个实力和胆子,能和朱标一较高下?

天时地利人和,朱标几乎全占了!其他皇子纵然有想法,也没那个实力。

自古帝王最无情,朱标太子之位稳固,稍有不慎,这些人还会丢掉性命,得不偿失。安心当一个王,岂不快哉?

参考资料:《明史》《御制纪非录》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