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9年,大明建文元年,38岁的朱橚又一次被贬迁到南方那片蛮荒之地——云南。而这一次,更为悲惨,他从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封藩开封的周王变成了庶人,啥都没有了,"饮食备极困辱"。

但这一切没有让这个和朱元璋一样有着坚韧毅力的王爷颓废消沉,朱元璋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伟大目标勇往直前,而朱橚却一直都在韬光养晦中以医救民,用一颗炽热的心矢志不渝地坚定走在人道主义拓荒路上。

云南没有王爷府里的荣华富贵,却有朱橚热爱的漫山遍野的草本药材,有他尚为师的民间医生,还有那"烟瘴之地"缺医少药的困难现状。也许在他心里觉得,他应该再回到这里,继续着自己的事业。

朱元璋死后朱棣有几个儿子:朱棣造盛世出名(1)

这一次,为难朱橚的是他的侄儿、建文帝朱允炆,一场"削藩运动"朱橚在云南呆了三年多,一直到他的亲兄弟朱棣凭借靖难之役夺得帝位,朱橚这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汴梁"。朱棣为其复爵加禄,做兄弟的也为永乐盛世献上了一份大礼。

大明王朝初期,在经历持久的战争后,百废待兴,人民的日子过得并不幸福,闹饥荒是常见的事。不谈吃饱,能够有吃食进口就很不错了,因此一些野菜杂草也成了饱腹之物,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识别哪些有毒无毒、有害无害呢?

永乐四年(1406年),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以救荒为宗旨的农学、植物学专著书《救荒本草》横空出世,这就是朱橚在经历近四年流放后送给皇兄朱棣的一份大礼,送给大明人民和永乐盛世的一份大礼。

朱元璋死后朱棣有几个儿子:朱棣造盛世出名(2)

干这事朱橚是严肃认真的。为了这些可以救命度命的植物,他将王府的院子变成了植物园,将开封以及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太行山、嵩山的辉县、新郑、中牟、密县等地的植物都请进了"龙窝",就连他自己流放时碰到这些"宝贝"也不会放过。对这些植物他仔细观察,动手实验加工处理,数年的研究这才慎重地严谨地推出了这本影响海内外的"工具型"巨著。

内容实用,记事适切,绘图精致,《救荒本草》传到了日本,先后刊刻,还有多种手抄本也在民间流行。美国植物学家里德赞誉《救荒本草》超过当时欧洲的水平,英国药物学家伊博恩将本书译成英文,并指出《救荒本草》的原版木刻图比《本草纲目》的高明。

这并不是朱橚的第一本著作,也不是他第一次被逐"彩云之南",而他的著作似乎也一直和他的一次次遭遇息息相关。

朱元璋死后朱棣有几个儿子:朱棣造盛世出名(3)

洪武十四年(1381年),父皇朱元璋将其打发到开封,朱橚20岁成了周王。在这距离国都南京千里之外的"八朝古都",好学的朱橚不仅对文学感兴趣(曾作<元宫词>百首),更迷上了他认为可以救死扶伤、延年益寿的医学。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年轻的朱橚心血来潮,在没向父皇"请假"的情况下,说走就走,远赴安徽凤阳探望老丈人冯胜。藩王未经许可擅离驻地在明朝本就是大忌,更何况冯胜此时因"胜功最多"遭朱元璋猜忌,这趟"走亲戚"让朱橚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打击,也将其送上了走向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医学杰出贡献者的道路。

这年冬天,跟随天空哀鸣阵阵的候鸟一起,朱橚被父皇下令发配云南蒙化。王府和南蛮之地,王府里的衣食无忧和民之艰苦,强烈地震撼着这个北方王爷的心。在这期间,朱橚看到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决心要干点什么。

朱元璋死后朱棣有几个儿子:朱棣造盛世出名(4)

于是,朱橚组织随行的王府良医李恒等人开始工作了,他们将周王府秘方和当地的验方结合一起,民间走访、配方调验、编文校稿,他们终于拿出了一个包含3000多个医方的《袖珍方》,免费发放给当地百姓,深受民众爱戴。《袖珍方》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十余次,它的出现,对我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看到如此善良、文静的儿子,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四年又将朱橚放回了开封。流放的经历,百姓的病苦和治愈后的欣喜感激,让朱橚深知编著方书对于民众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他不能停下脚步。

条件更好了,朱橚就放开了手脚,组织滕硕、李恒、瞿佑等更多医学骨干以及技法高明的画工、刻工等,吃的喝的能省,干这个他自认为有意义的事业,朱橚毫不吝啬。王府内开起了印刷厂,王宫变成了"龙窝"植物园,自己也是亲力亲为,毫不马虎。

朱元璋死后朱棣有几个儿子:朱棣造盛世出名(5)

很快又一部巨著《普济方》出炉!这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籍,它载方达61739个。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曾将其收入以广其传;李时珍《本草纲目》所附方,很多也是摘自此书;《四库全书》收有全文……

朱元璋有26个儿子,朱棣借"清君侧"当了皇帝,除了那些早年夭折的,多是虎踞一方,贪图享乐,比赛生孩子玩或炼丹求仙梦不老,朱橚却是一个"另类",一个凭着怜民爱民之心和执着精神为民造福的王爷。

朱元璋死后朱棣有几个儿子:朱棣造盛世出名(6)

朱橚是一位可能被中国历史忽略但又得到国际学术界赞誉的大明精英,一位在中国乃至世界本草医学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帝王之子。俄国植物学家E.贝勒说:"《救荒本草》中的木刻图早于西方近70年",美国学者施温高认为《救荒本草》是世界上已知最早并仍然是当时最好的研究救荒食用植物的专著。

美国科学史家G.萨顿更称赞"龙窝"植物园是中世纪的杰出成就,《救荒本草》可能是中世纪最卓越的本草书,朱橚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中国科技史专家英国人李约瑟评价朱橚等人的工作是中国人在人道主义方面的一个很大贡献,朱橚既是一个伟大的医药领域开拓者,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