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都知道德国的强大产生于俾斯麦所领导的三次王朝战争,那普鲁士什么时候开始走向强大?如果我们将三次王朝战争比作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那么,十九世纪初的普鲁士改革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这次改革明显是一次战时改革。何为战时改革,就是国家在改革时国家安全无法保障,还处于敌国时时可能入侵的局面。普鲁士改革就是在耶拿大败,失去一半领土的背景下。那我们就以这次改革为例来看一下战时改革的特点。

战时改革需要各阶层相互退让

我们都明白,在没有外在压力下,国家就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但当国家处于危险中时,国家内的阶级更容易相互妥协,这也是战时改革的先决条件。普鲁士在农业改革方面的赎买在我们看来是不彻底的农奴制改革,施泰因和哈登堡对农奴制度的改革,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地进行的,农业资本化的整个过程是渐进的和有利于容克贵族的。容克贵族从改革中掠夺了大量土地和金钱,因此自1816年之后,容克不再激烈地反对改革,使农业较为平稳地由封建的生产方式转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容克地主在改革中从农民手中获得了大量资金,成为普鲁士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大家要理解“政府”这个词的含义,政府是大家的政府,大家包括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平民和贵族。因此所有的政府改革并不是一方打败另一方,而是政府中的大家各让一步,大家才能都进一步。

伯利克里改革对现代国家的意义(战时改革的特点)(1)

勃兰登堡门

战时改革往往会造成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盛行。

因为改革是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因此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往往受到民众的支持。而此时普鲁士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代表是康德和黑格尔。康德认为:“自由不仅仅是摆脱封建团体性强权的个人自由,追求自我发展的自由,而且也是国民分享、协助国家的自由。国民不应只是官僚机构救济、关照、帮助的简单对象。整体的强大应是国家的更加强大,而不是个体的更加强大,整体大于个体之和。义务比权利更重要,自由归根到底是国家的自由。”康德将国家主义放在了个人之前。而黑格尔认为国家创造了民族,没有国家的民族不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而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正是起源于普鲁士地区。如果大家仔细的去比较的话,出身于德意志的马克思,他的社会主义里面有很多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东西。

伯利克里改革对现代国家的意义(战时改革的特点)(2)

康德

极易走上军事扩张的道路。

战时改革的核心是发展军事,国家的体制是围绕着军事运转的,而军事上的价值体现就是战争。在收复失地后,这个体制还在不断运转,因此不免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其次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所有祈求和平的国家都是弱小的国家,但这些国家一旦强大起来,却往往走上以前欺凌他们的国家的道路。如同现在很多人反对不公平的体制,其实他们反对的不是制度的不公平,而是自己处于这个制度的底层。一旦他们站到这个制度受益者的位置,他们就不会再说这个体制的不公平。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喊着均天下的口号,但成功后却采用和曾经压迫他们的政策。

伯利克里改革对现代国家的意义(战时改革的特点)(3)

普鲁士军队

战时改革大多走向失败的原因

这种战时改革在后期大多不能因时而变,而最终走向毁灭最主要是因为体制内部的失衡。这种平衡最明显的体现在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制衡,政府内部的制衡。


魏武读史,论从史出。不是为了成为大师,只是为了成为大师的追随者。欢迎大家关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