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刘备关羽张飞是义虽君臣恩若父子还是恩若兄弟,史料中有不同的说法,桃园结义可能是在史料基础上进行的美好设想,瓦岗群雄有没有在贾家楼或贾柳楼义结金兰,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结拜是不可能的,后来反目成仇倒是确有其事。

我们翻阅《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就会发现:瓦岗旧将刘黑闼杀了罗成的历史原型罗士信;魏征帮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对付秦王李世民,第一个要除掉的是秦琼秦叔宝;裴元绍的历史原型裴行俨被王世充杀害,单雄信当时是站在王世充一边的。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曾当面质问魏征:“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回答:“皇太子要是早听我的话,必无今日之祸。”

单雄信追魏征(徐茂功坑死单雄信)(1)

魏征给太子建成出了什么主意呢?在《旧唐书·列传第十四》和《新唐书·列传第四》中似乎能找到答案:“建成荐元吉北讨,多引秦王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与行。”“与秦王至昆明池,伏壮士拉之,而尽击杀叔宝等。”

时任太子洗马的魏征,正是李建成的谋主,拉杀李世民、击杀秦琼,魏征即使不是倡议者也是知情人。

魏征被抓后,瓦岗旧将无一人出面说情——他们早就势成水火,根本就不见面,见了面也恨不能一把掐死对方。

魏征设计谋杀秦琼,这在生死中确有记载,而徐茂功(原名徐世勣,字懋功,赐姓后为李世勣,后因避讳而称李勣)坑死单雄信,则是演义小说的描述,哪一个可信或全都是子虚乌有,这就需要读者诸君慧眼明辨了:大家都在瓦岗军的一个锅里搅马勺,为啥最后成了渐行渐远的陌路人和不死不休的仇敌?

单雄信追魏征(徐茂功坑死单雄信)(2)

秦琼和魏征徐茂功渐行渐远,加入唐军后极少并肩战斗,在玄武门之变中的立场完全不同,在玄武门之变后,就彻底断绝了关系。

魏征参与了建成元吉的全部阴谋,是击杀秦琼的倡议者或知情人,徐茂功则选择了中立:“太宗将诛萧墙之恶,以匡社稷,谋于卫公李靖,靖辞。谋于英公徐勣,勣亦辞。帝以是珍此二人。”

虽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战,但他绝对是站在李世民一边的,作为建成元吉必杀名单上的头一名,秦琼在当时的任务似乎是保护李世民的王府,程咬金一直跟随秦琼,也没去玄武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玄武门十大将名单”中找到佐证:“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武德九年的秦琼是上柱国、翼国公,程咬金是宿国公,如果他们去了玄武门,排名应在长孙无忌之后、尉迟敬德、张公瑾、侯君集之前。

单雄信追魏征(徐茂功坑死单雄信)(3)

玄武门之变后,秦琼称病在家十二年,基本断绝了与任何人的来往,魏征被俘后迅速取得了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并成了朝堂上的一面镜子,而徐茂功则以主帅或副帅的身份,南征北战东打西杀开疆拓土。

这三位瓦岗英雄为何要“拔香头子”,正史和演义的说法不尽相同,比如在绝大多数演义小说中,都是徐茂功支走了秦琼杀害了单雄信——当年秦琼是李渊李世民面前的第一红人儿,只要他开口求情,谁也杀不了单雄信。

在《隋唐演义》第一百回“聚洛阳反王联兵,锁五龙一统归唐”中,对单雄信之死是这样描述的:“单雄信上看看天,下看看地,然后往人丛中观看,见众位弟兄俱在,独少二哥秦琼,不觉说了一声:‘二哥!小弟死前不能见你一面,实为遗恨呀!’然后扭头对刀斧手说:‘动手!’刀斧手看了看军师徐懋功,徐懋功略一点首,由罗成监斩,刀斧手大刀砍下,单雄信马上身首异处。这时一匹快马从营外飞入:‘刀下留人!’来到近前,下得马来,大家一看,正是大帅秦琼。”

单雄信追魏征(徐茂功坑死单雄信)(4)

在京剧传统剧目《锁五龙》中,单雄信大骂徐茂功:“休要提起来结拜,提起了结拜恼胸怀。你在那唐营为元帅,俺在洛阳为将才。叔宝咬金被你拐,点手又唤罗成来。锦绣江山被你卖,你是个人面兽投胎。”

小说毕竟不能当正史来看,在《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只记载了徐茂功要拿自己的全部战功和官爵换取对单雄信的赦免:“高祖不许,临将就戮,勣对之号恸,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仍收养其子。”

徐茂功之所以这样悲恸,是因为他知道单雄信就是因为顾及兄弟情义,才放弃了盖世奇功,并给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秦王围东都,雄信拒战,枪几及王,徐世勣呵之曰:"秦王也!"遂退。”

单雄信追魏征(徐茂功坑死单雄信)(5)

如果当年单雄信杀了李世民,隋唐历史就会改写,只可惜单雄信讲义气,李世民却把饶命之恩当成奇耻大辱,一定要杀单雄信以解心头之恨。

正史和演义的截然相反之处,也透露这样一个信息:秦琼确实没有出面说情,如果他肯出面,单雄信就可能死不了。

即使是仅以正史为依据,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李渊会给秦琼的面子:“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

李渊连肉都肯割给秦琼吃,放不放单雄信,那还不是秦琼一句话的事儿?

单雄信追魏征(徐茂功坑死单雄信)(6)

秦琼为什么不开口替单雄信求情,我们从李渊这句话中也能找到答案:在古代,妻子是个合成词,包括正妻和儿子。秦琼阵前率部投唐,正妻和儿子都留在了王世充营中,而单雄信当时是王世充头号战将、官封大将军,却并没有对秦琼的妻儿进行保护,李渊为此很感动,秦琼是怎么想的,当了丈夫和父亲的人一定知道——那已经是不共戴天之仇了。

秦琼为了大义而舍弃亲人,这是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伤痛。按照时间推算,秦琼的妻儿都消失在了王世充军中,他投唐后重新娶妻生子,但是孩子的年龄就比较小了,跟尉迟敬德做亲家降了一辈儿:秦琼的儿子娶了尉迟敬德的孙女(尉迟宝琳之女)。

单雄信追魏征(徐茂功坑死单雄信)(7)

单雄信和徐茂功在瓦岗军的时候,围杀了秦琼的老上级、齐郡通守、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张须陀,而张须陀之死,也是为了营救秦琼等被包围的部下——被瓦岗军包围后,张须陀已经冲了出去,但是回头一看部下还在包围圈中,马上掉转马头杀了回去,往返四次,才救出了一些人,而自己却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

张须陀战殁属于旧恨,妻儿消失是新仇,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秦琼看着单雄信被俘,只能欣慰而不会痛心,即使是看着跪地哭泣的徐茂功,秦琼也不会有半点怜悯之意。

单雄信追魏征(徐茂功坑死单雄信)(8)

秦琼和程咬金不离不弃,但是跟魏征、徐茂功和单雄信却是两路人:秦琼当大隋建节尉,程咬金当东阿县民团司令的时候,主要的敌人就是瓦岗军,他们跟着裴仁基一起投奔瓦岗军并非本意,义结金兰更是不可能。

瓦岗群雄原本就不曾结义,“拔香头子”也无从谈起,正史和演义对照起来看,我们也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如果单雄信保护了秦琼的家小,他被俘之后,秦琼会不会出手营救?如果秦琼肯出面求情,李渊和李世民会不会给他这个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