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苹果发布了两款全新iPad,分别是第十代iPad以及M2款iPad Pro。10月26日,这两款iPad正式发售。让人意想不到的是,iPad10发售当天即破发,第三方售价均低于官网价格200-500元不等

目前,在一些第三方电商平台上,64GB的iPad 10起售价为2988元,较苹果官网定价3599元直降611元。这一价格不仅与 iPad 9价格接近,甚至已经低于部分高配安卓平板。

苹果新款ipad 10值得买吗(iPad10发售就破发)(1)

新机首销破发引发网友热议,也登上热搜榜。有网友认为破发后的价格比较划算,并称“第三方的价格再有个24期免息就值得冲一波”。也有网友表示“我的iPad pro还能再战五年”。

苹果新款ipad 10值得买吗(iPad10发售就破发)(2)

从配置方面来看,与2021年9月发布的iPad 9相比,iPad 10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使用USB-C接口而非闪电接口、搭载的仿生芯片由A13升级为A14、并且支持5G网络。而2022年3月发布的iPad Air 5,较iPad 10支持更新一代的Apple Pencil、搭载的芯片也略强,结合苹果的涨价幅度来看,iPad Air 5较iPad 9,更可能影响到消费者的iPad 10购入决策

此前iPhone 14 Plus也遇到同样情况,正式发售后第三方渠道报价便宜400-1000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表示,由于市场对中端机型的需求不温不火,苹果正在削减iPhone 14 Plus产量,并增加iPhone 14 Pro产量。TrendForce表示,iPhone 14 Pro系列产品占总产量的比例已从最初计划的50%上升至60%,未来可能进一步升至65%。

苹果在中低端平板市场遭遇挑战

苹果官网显示,重新设计的iPad 10起售价涨至3599元,相比上一代涨幅达到1100元。iPad Pro 2022款11英寸、12.9英寸的起售价分别为6799元和9299元,与上代相比分别上涨600元、800元。

苹果新款ipad 10值得买吗(iPad10发售就破发)(3)

不仅新品涨价,官网在售老款产品也涨价,其中iPad 9价格上涨100元至2599元,iPad mini 6涨价200元,iPad Air 5涨价400元。

iPad产品线一直是苹果重要的产品线之一。

从市场份额来看,根据IDC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平板出货量达到了1亿6880万台,其中苹果以34.2%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出货量达到了5780万台。

不过,随着消费者对于平板市场的热情逐渐褪去,市场需求也开始逐渐放缓。国际数据公司IDC公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显示,该季度平板出货量达4050万台,同比增长0.15%。其中苹果以1260万台的出货量保持第一,同比减少2.89%,市场份额达31%。

苹果公司财报显示,第三财季营收830亿美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194.4亿美元,同比下降10.6%。iPad业务营收高于预期,但72.24亿美元的数据还是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苹果CEO库克称,iPad收入下滑是受到供应限制和强势美元的拖累。

苹果公司财报显示,在截至2022年6月26日的9个月里,iPad净销售额为211.18亿美元,同比下降6%,同期iPhone、Mac净销售额分别上涨6%、10%。

报告期内,iPad是苹果公司所有产品中唯一净销售额负增长的品类,财报显示这主要是因为iPad和iPad Air净销量下降,同时,它们的部分下滑被iPad mini净销量的上升所抵消。

国产平板电脑正受益于行业上行。据研究机构IDC和Canalys数据,在消费电子市场萎缩的情况,2021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同比增长21.8%,创近7年出货最高增幅,今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4.3%。

可以看出,在中低端市场苹果平板产品受到了安卓厂商的挑战,如联想、荣耀、小米等,iPad市场份额有可能因此缩减。而苹果显然采取了和iPhone相同的策略,那就是在高端产品线上提高价格来保障利润,因为对于苹果的畅销产品来说,涨价还是会有消费者买单。

iPhone14发布一周后

黄牛哭诉“砸手里了”

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1时,苹果召开了一年一度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会上苹果公布了新机iPhone14。

对于北京“黄牛”牛明来说,每年的苹果新品发布会如同黄牛界的“科技盛会”。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开抢。”牛明表示,按照过往经验,只要下手快,绝对能够包赚。

iPhone4首发时,有黄牛在中关村叫价2万元高价售卖。4年后,iPhone6就刷新了纪录,黄牛当时报价最高的,达到了惊人的2.8万元,差价近万元。

“一部iPhone最高可以赚五六千元,一个月赚30多万元很正常,厉害的甚至可以赚百万元以上。”牛明说,今年iPhone14发售后,他的黄牛同行们依旧很疯狂。今年的新机推出了“灵动岛”功能,这样的功能变化在黄牛界引发了震动。“按照以往的经验,过去只要苹果对新机作出了改变,市民们都会开始疯抢。”

然而,据华尔街见闻报道,湖南一家档口256G内存iPhone 14 Pro的回收价格显示:9月16日11时,该机型溢价约900元,18分钟后溢价700元,两小时后,溢价只剩300元......

iPhone14甚至跌破了发行价,最夸张的是iPhone14 512G,比官方首发价低了739元。

9月17日,连iPhone 14pro的价格也快速下降,黄牛们慌了。但就在这时,一些用户开始反向“收割”黄牛。

有网友爆料,自己抢到2台iPhone14 Pro Max,早上加价1600元卖给黄牛,隔天下午官网价加100元时又从黄牛手里面买过来,四舍五入相当于纯赚3000元

苹果新款ipad 10值得买吗(iPad10发售就破发)(4)

有网友称,自己将手机出售给黄牛后又买回盈利3000元(图源:网络)

“如果无法卖出,他们也可以直接退货。”牛明说,黄牛们通过各种渠道囤到的苹果手机基本无法退货,如果卖不出去,就只能砸在手里了。

9月18日,“黄牛诉苦苹果14倒贴100元出”的话题冲上热搜。有科技博主爆料,地标广州的黄牛在朋友圈称,加价买回来的苹果手机,根本卖不出,不得已在路边摆地摊亏本售卖。在这些摆摊的短视频里,博主们纷纷表示“今年形势不妙”。

苹果新款ipad 10值得买吗(iPad10发售就破发)(5)

黄牛在街边抛售苹果手机(图源:网络)

还有大V博主称,华强北的黄牛集体吃瘪,赔钱卖iPhone14还没人要。

截至9月21日下午,牛明还在亏本甩卖自己手中的7台iPhone14,“不卖的话,就全部砸手里了。”如今,牛明已开始考虑转型退出黄牛行当了。

全球电子产品销量连续下跌

大部分数码品牌,都“混”得比苹果惨

10月27日,第三方市场机构Canalys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报告显示,三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达7000万台,相比二季度有所改善,但市场仍在低位徘徊,同比下跌11%。相比去年同期,苹果是中国大陆市场唯一增长的厂商,而“荣米OV”都有20%左右的下滑,OPPO同比下滑幅度达27%。

苹果新款ipad 10值得买吗(iPad10发售就破发)(6)

图片来源:Canalys

而根据Canalys此前发布的2022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产品销售情况报告,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跌 9%,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也是2014年以来最糟糕的第三季度

这份报告中还提到了2022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具体份额占比情况。其中,三星以22%的市场份额占据了榜首的位置,这主要得益于其通过大力促销减少了渠道库存。

苹果排名第二,是前五名中唯一一家实现正增长的品牌,由于市场对iPhone的需求相对强劲,苹果在整体市场低迷期间的份额占比达到18%。

小米排名第三,市场份额占比14%,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OPPO第四,份额占比10%,低于去年同期;vivo第五,份额占比9%。

苹果新款ipad 10值得买吗(iPad10发售就破发)(7)

报告中提到,消费者推迟购买电子硬件,将其他必要支出放在首位。这可能会在未来6到9个月内继续打击智能手机市场。

同样遭遇销量困境的数码产品,还有个人电脑:10月11日,Canalys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报告显示,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总出货量下降18%至6940万。其中,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受影响最大,同比下降19%至5470万台;台式机出货量相对稳定,总计为1470万台,同比下降11%。

另一家研究公司Gartner Inc.的数据也显示,第三季度全球出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19.5%,创下20多年来的最大降幅。Gartner分析师Mikako Kitagawa表示,“本季度的出货结果可能标志着PC市场的历史性放缓。”

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和学习推动电脑需求激增,2020年全球PC出货量达3亿台,同比增13%,2021年PC需求也同样表现强劲,出货达3.41亿台,同比增长15%。但今年以来,因疫情衍生的PC消费需求正在退去。

具体到厂商方面,Canalys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联想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保持领先地位,但出货量同比下降16%至1690万台;惠普连续二个季度在前五大厂商中跌幅最大,出货量为1270万台,同比下降28%;排名第三的戴尔也出现大幅下滑,出货量接近1200万台,降幅为21%

苹果完成了因中国供应中断而推迟的第二季度的订单,并推出了新的M2 Macbook,因此季度表现优于竞争对手,以800万台的出货量排名第四,同比小幅增长2%;华硕以55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前五,同比下降8%

小编:麻村谢霆锋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上海证券报、界面新闻、极目新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