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中贺知章的心情(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令游子读后潸然泪下)(1)

贺知章(659——744),唐代人,家乡在浙江。年少时,能写诗写文。武则天掌权后,贺知章考中了状元,后来做了很大的官。他生性活泼,自由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当他看到李白的诗文后,就称他是“谪仙”,意思是被贬而下到凡间的神仙。后来与李白成了好朋友,还把李白引荐给皇上唐玄宗。据说,一直到85岁,由于年老体衰,他才告老还乡。临走时,皇上让太子率领好多官员为他送行。那么,贺知章诗句的“家”在哪里呢?据专家考证,就在浙江萧山蜀山街道思家桥村,为了纪念诗人,现已改名知章村了。思家桥是思家桥村的一座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据说写的就是在思家桥旁的事。贺知章回到家乡不久,就病逝了,他活了86岁。

回乡偶书中贺知章的心情(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令游子读后潸然泪下)(2)

赏析

贺知章辞去官职,告老还乡时,已是80多岁的人了,这时距离他离乡已有50多年个年头。诗的两句写诗人刚到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的心情:离家时,风华正茂,现在归来,已是两鬓白霜。我还是一口乡音,从未改变,可是故乡还记得我吗?为“儿童相见不相识”做好铺垫。

后两句是一幅富有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画面,你看,“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在儿童方面,这是极其自然而又极其礼貌的询问,而对诗人而言,却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你可以想想,诗人听到后会怎样?全诗只有儿童的“笑问”,却没有诗人的任何回答。这种结尾,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种有问无答的写法,既表现出诗人写作艺术的高超,更流露出诗人无法说出的内心煎熬。全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却对人启发颇深,触动游子的无限离愁。

回乡偶书中贺知章的心情(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令游子读后潸然泪下)(3)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