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3月31日讯(通讯员 徐 钢)这两天,益阳大通湖区河坝镇养鱼专业户曾建平正忙着把自家鱼塘里的白鲢放入大湖中。他告诉记者,这批鱼苗处理完后,他的精养鱼塘就不再养鱼了。至此,大通湖区域内近6000亩精养鱼塘全部完成了退养。

高山上生态养鱼场(大通湖区6000亩精养鱼塘全部退养)(1)

养鱼专业户曾建平(左上)正在将自家的白鲢投放到大湖中。

据科学论证,大通湖水质恶化,除了过度养殖、开发以及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水污染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湖周边精养鱼塘排出的废水。为此大通湖区委、区管委决定将周边所有鱼塘进行退养和转型。从去年3月份开始,河坝镇、生态公司等部门一方面积极帮助养殖户开发青虾水草套养、螃蟹水草套养等模式进行转型;一方面主动帮养殖户将鱼塘里的产品分类处理。对于“青草鲤鲫”等鱼品主动对接长沙、益阳、岳阳等水产品市场进行外销;而白鲢等滤食性鱼品,生态公司全部按照比市场价高出0.3元一斤的价格进行收购后,投放到大湖,开展生态净水防治。

高山上生态养鱼场(大通湖区6000亩精养鱼塘全部退养)(2)

转型退养鱼塘中种植的”粉绿狐尾藻“青翠欲滴 长势喜人。

河坝镇沙堡洲村总支书记张建清说,他们村紧邻大湖,很大一部分村民都是靠养鱼为生。刚开始进行退养工作时,阻力确实比较大。但随着水草 青虾 大闸蟹的套养模式获得成功,而且效益远远高于普通家鱼养殖后,养殖户们退养的积极性非常高,到目前为止,全村的所有精养鱼塘都完成了退养和转型。

【来源:原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