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形拳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拳术之一。源于清朝乾隆时代,相传于少林 五枚 所传,龙形拳是19世纪末期由惠州汝湖人林耀桂首创、影响曾经遍及珠三角、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澳洲、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的一种武术拳法。惠州惠城区和博罗、龙门县的多个林姓村落是龙形拳传承地。

马国辉介绍,其父马齐于1936年拜林耀桂为师,学习龙形拳20年。学成后,长期协助师傅授拳,直至其赴港定居。马齐虽然拳技高超,却一直在广州第十甫的“大明星” 理发店 做 理发师 。1978年,马齐从“大明星”退休,回到家乡三水迳口。连哄带吓加上鸡毛帚,让三个孙子也学会了龙形拳。2003年,在三水的一次群众集会上,88岁的马齐上台表演了龙形拳,动作遒劲、利落。然而,龙形拳在它的发源地却面临失传濒危之虞。惠城区小金口镇英头村也是龙形拳的主要传承地,村里300多人有50多人会打龙形拳,但都只会打一些对打,会打全套龙形拳的人少之又少,可能仅剩林水旺了。林水旺最担心的是龙形拳在不久的将来会失传。龙门林村开设 武馆 后,习武之风再“刮”起来。全村约有70人习武,其中近40人是青少年。

正统龙形拳(高手打拳带风的龙形拳)(1)

马国辉师傅出席龙形拳庆典的活动

正统龙形拳(高手打拳带风的龙形拳)(2)

马国辉师傅

形神概述:人体龙形,龙形造拳,取其轻灵沉静,升飞降伏,千姿百态,变化之灵,实属轻重、刚柔虚实奇正之术,龙身就是形与性。其动作轻灵奇巧,体态绵软,内刚外柔,意动气行,而后形动。龙形练神,决不是传眼神,或以目传神,而是以智觉和理智为主与蛇形练气相辅而成,以使神思敏,神气足。

龙形拳虽然名称有“龙”, 但龙形拳不是“ 猴拳 ”、“鹤拳”“ 螳螂拳 ”之类模仿动物的“象形拳”。龙形拳“以腰为轴,由腿至腰发劲到四肢末梢”,动作如“游龙攀云”。拳经中有所谓“动如神龙游太空,静似玉女守深闰”,即主张出招前须松弛、冷静,而拳既出则威严、凶猛。龙形拳又称十二龙形拳。它以柔为主,外柔内刚,刚柔并济步法灵活,手法多变,动作舒缓连贯,一气呵成,并以缠裹为主。技法列阴阳之属,旋转之法,左旋相生,右旋相克,左右转旋是生与克变化,而它的形体特征则是“龙形蛇腰,猫行狮蹲,体态绵软”形成曲蜷之势,鹿伏之状;状;以 丹田 为根,意为用,前手为龙,后手为虎,功法隐有旋转之妙,手、足、身、形皆在其中。

,